熊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加优海尚壹品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0)
民歌是中华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瑰宝,一方面,民歌本身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情操与审美情趣,融入幼儿教学时有利于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另一方面,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更应当将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歌文化视为己任。幼儿群体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幼儿教育中普及我国传统民歌,也有利于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国民歌种类丰富多彩,汉族民歌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也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但总体而言,根据最常见的三大类民歌,可以依据其特色运用于不同的幼儿教学活动当中,概括来说:号子大多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吆喝和口号声形成的民歌种类,节奏、韵律感强,可以融入幼儿教学的韵律活动,也可以编排情景游戏;山歌是在山间田野所唱的民歌,一般语调高亢嘹亮,抒发了个人情感,大多数山歌演唱难度较高,不适宜幼儿学唱,而适宜融入音乐欣赏当中;小调可以说是三者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广的民歌体裁了,它通常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歌曲内容又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学唱、欣赏,又可以融入韵律活动,或是编排音乐游戏。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则五花八门。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歌的学习,一方面,能让幼儿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及其特色,通过各族民歌了解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积累更多民族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也有大量含有舞蹈性质的欢快活泼的歌曲,在以歌舞为主的教学形式中选取少数民族的歌舞型民歌再合适不过。总之,民歌之美,美在种类多样、各具魅力,南方民歌有其婉约动人之美,北方民歌有其粗犷直爽之美,少数民族民歌也别具一格、各有特色。民歌最美在包罗万象,其涵盖各个地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共同组成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若将这些融入幼儿教学当中,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与感知,而且也能将传统文化的底蕴烙印在幼儿的心底。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的民风民俗,记录了各地民间故事;歌颂美好品德、称颂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民歌反映了人文知识;产生于或记录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民歌反映了历史知识;此外还有许多包含四季更替、月升日落等自然科学常识的民歌,这些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皆可起到知识启蒙作用。听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人民热情起舞的形象仿佛跃然于眼前;通过《浏阳河》中婉转动人的曲调,湖南一幅好山好水的画卷随即展开;河北民歌《小放牛》讲述了有关河北标志性建筑赵州桥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山东民歌《弹起我亲爱的土琵琶》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英勇顽强的铁道游击队与敌人殊死拼搏的情形;四川民歌《采花》描绘了一年四季植物的场景:“三月里桃花红似海,四月间的葡萄架上开,五月里石榴尖对尖,六月间的芍药赛牡丹……”,这首歌蕴含了自然科学常识。这些民歌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适合幼儿欣赏和演唱,又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在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幼儿诸多方面的知识启蒙。
每一首民歌都由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而作,抒发了其真情实感,包括快乐、悲伤、自豪、愁苦、热情等情感。幼儿本身对于多种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没有较强的把握能力,欣赏、学习民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塑造情绪、情感感知能力的过程。幼儿在感受歌曲情感的同时,积极、健康、良好的情感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价值观。歌颂亲情、友情、革命友谊的民歌都很常见,例如广西东南地区民歌《萤火虫》、东北民歌《摇篮曲》都展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教育幼儿应当孝敬父母。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展示了藏族人民群众在节日里与友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情景,向幼儿传达了与朋友和谐相处、融洽游戏的情感。这些承载了丰厚真挚情感的歌曲都是对幼儿的良好的情感熏陶。此外,民歌中色彩各异的情感也能赋予幼儿性格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幼儿天生性格较为内向孤僻,不太爱说话,不喜欢参与团体活动,像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娃哈哈》这样充满阳光、乐观向上的情感的民歌有着欢快的节奏和韵律,让幼儿在哼唱时能不自觉地随歌曲律动,被歌曲中的积极情绪所感染,有意识地加强自我情感表达的倾向。
民歌不仅饱含丰富的情感,而且也称颂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徽民歌《十月怀胎》传达了身为人母的怀胎、育儿之苦,教育人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报答养育之恩。各类劳动号子表达了劳动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热爱劳动、勤奋刻苦的质朴情感。广西民歌《蟾蟾蜍》教育人们应品行端正,不要做亏心事。有关道德的舆论总能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人们称颂品德高洁的人,唾弃道德沦丧的行为。人贵在品德端正,而一个人的品德往往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形成。幼儿教师不仅要启发幼儿习得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在品性德行上加以成功的引导和塑造。一些民歌具备德育功能,教师要利用这些民歌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民歌有着丰富的形式,音乐中新奇变换的元素都是易于引发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有趣、多变的音乐元素设计让幼儿产生兴趣的游戏,通过游戏更容易感受到民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