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清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二小学,江西 赣州 341900)
笔者认为小学作文不宜采用单一的批改方式,须综合多种批改方式,所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种作文批改方式中阐述个人的看法。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概莫能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请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从哪些方面下手。一般说,修改作文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文章的内容,二是文章的形式。内容包括文章的思想观点的斟酌和材料的提炼;形式包括文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推敲、标点符号的使用、书写格式的规范等。修改作文是有章可循的。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强调修改的步骤。另外,可教给他们运用符号修改作文的方法。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步要让学生在通读作文的基础上,对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评略是否得当等六个方面作出判断,对要修改的文章有个总体认识。第二步是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加以推敲,进行修改。
学生的好奇心在作文批改中的体现主要在对其他同学的作文的批改上,教师每次布置的作文题目相同,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极为明显的,这也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了解别人写作此文与已有何不同,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作文互批中最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从教育心理学来看,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具有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强烈愿望。教师创造师生共评互改的条件,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教给学生学法,以教师的导学积极性带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
互改作文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文,又可减轻教师的负担;既可扩大学生的受教育面,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互改中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修改作文和写作文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所谓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面改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可能过多地进行。我们一般对以下几种类型的作文进行面改:立场模糊,观点错误,情调不健康的作文;内容有较大的问题,需要了解一下情况的作文;写得过分差的作文;水平较高的作文。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性指导。但是面改无须多,过多了,则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
教师要求学生创新,教师也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一个教学方式始终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而录音批改就是作文批改当中一种极为创新的形式。施行方法较为简单,学生只要在作文的同时交上一盘空白录音磁带即可。教师要在讲评前两天把作文本连同磁带一起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去听。录音批改是一种新形式的面批,它弥补了传统面批的诸多不足。面批作文由于能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最直接也最实惠的批改方法。但传统的面批却有着无法弥补的缺点: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面批只有一次性,记忆力差的学生听完也许很快就忘记,录音批改却可以反复多次去听。同书面批改相比它的优越性更明显。首先是省时且信息容量大;其次是录音批改的内容也可以不限于对作文的批评,还能当成一次和学生单独谈心的机会。
总之,从教学系统的控制论来看,是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的方法。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批改作示范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评,互评及修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