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2019-12-17 21:15:54昶立红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昶立红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东风学校,辽宁 盘锦 124205)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教育者都对合作学习有不同的见解和研究,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能力、性格、性别、兴趣、家庭背景以及喜好等特点混合地组成几个小组,形成一个全面的学习小组,是以小组学习为单位,小组中的成员都是对学习认真负责,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小组成员能顺利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融入集体,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

一、进行有效分组,明确教师主导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合作学习开展前,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通常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异质分组是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组,使学生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质分组就是将具备相同特质的学生编进同一个小组,由组内交流逐步转变为组间竞争,通过竞争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应该结合班级学情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及学生兴趣等情况,合理确定分组原则。如一些探究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同质分组的原则,通过加强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组间学生的竞争,促进学生协作互助。而对于实践性及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原则,确保学生的互补性及差异性,实现组间合作和公平竞争。要想更好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因此,合作学习中,首先要明确教师主导地位,通过教师耐心且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划分合作小组,把握好分组尺度及标准,而且可以亲自参与到学习中,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加以帮助和引导,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取得学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表扬甚至提出建议,增强学生信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合作学习更好地开展。

二、精心设计探讨问题,提高合作探究效果

质疑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思考问题焙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始小组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过于简单更是以事实性问题的比重最大这种流于形式的提问方式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大多数学生连想都不用想月兑口即出池有的问题难度过大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裸堂自然呈现出一种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甚至还有的问题不明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思考问题赴小组带着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捉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把握问题的目标和重点在哪然后根据难点、重点进行定点设计,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发散思维的求异思维得到培养。

三、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合作探究空间和时间

美术课并不是小学课程的主课,因此裸时安排较少再加上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学生们很难形成问题的团队精神和探究意识因此我们要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始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体验拓宽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赴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到阳光底下做动物的手势规场进行创作厂边做手势一边思考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琢磨小狗、小鸟、孔雀等各种动物的动作肩能力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组合动作的创作。四、扩展课外学习,重视有效评价

美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除了注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之外,还要给予课外合作学习更多重视。以课堂上的内容为重点,引导学生向课堂外延伸和拓展。将课外训练和课堂学习有效、充分、有趣结合起来,扩展学生的合作及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有效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改变以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二者相结合。同时,注重小组合作和个体竞争的评价模式,组内成员互评及自评,组间互评及自评,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养成学生对人对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良好品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在小组评价完成后,教师做出总评,在肯定每个学生成果的同时,耐心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改正。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合作探究的主人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将美术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厂边学习一边合作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深度进而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