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高效运用

2019-12-17 21:15:54贾爱婷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贾爱婷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后王中心小学,河北 沧州 061300)

一、那么怎样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呢

(一)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知识的重点、难点,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深入分析教材,哪些内容用,哪些内容不用;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效果最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就会出现冷场,教学中断,教学程序脱节,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技能要纯熟,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等,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赏读,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学会积累语言,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又能悟出道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高效语文课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一)图文并茂,化解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比如低段学生对“树木茂盛”等词语的理解;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不用教师怎样解释,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创设意境,以景激情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體,色彩丰富的画面,变抽象为具象,显得形象直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萦绕在一个博大的氛围内,深刻、形象、贴切的感受到地球的魅力。在执教人教版四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我就通过信息技术播放了一部战争的影片,定格于一个孩子哭嚎的场面。作为导课,这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战争中,让学生去感受,个别学生看到这个画面,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让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了,难点一下就攻破了,学生在读课文时,我又配上了比较低缓的音乐,学生边读边抹泪,有些学生的嗓子都斯哑了。实现与文本零距离“情感对话”。选择适当的音乐渲染文本情境,能够加快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的步伐。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从一些影视作品剪辑合成了一段反差巨大的音乐,夹杂着寒风的呼啸,辅以深情的解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家都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而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无力地徘徊在这寒冷的街头,她就是……”音乐渲染和教师的描述让有的学生泪眼盈盈,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文本。

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要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做到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三)角色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

《荷叶圆圆》,我做了些头饰,还在黑板上画了荷塘与大大的、圆圆的荷叶,作为背景,让朗读的孩子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在这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交流缩小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将相和》的角色表演,让学生更好理解蔺相如和秦王之间出生入死的斗争并不亚于廉颇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

(四)气氛烘托,身临其境

电教媒体进入语文课堂,以其有声有色、动静相融的特点,让学生置身其中。如《秦兵马俑》一课,播放《秦兵马俑》记录短片。当雄伟壮观的秦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浑厚铿锵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时,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撞击,探究欲望油然而生。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配上砍伐树木的声音,让同学们看看“原来的村庄”的画面和“洪水卷走后的情景”将两者进行比较,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通过认真思考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电化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就必须不断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增多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培养学生学语文的素养,让语文教学达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