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 吴未微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高县 645154)
农村文化艺术振兴和农村教育振兴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两个重要的文化支撑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中职校的艺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提升,但其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仍处于薄弱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一些边远的农村、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仍处于原始或初级发展阶段。
农村艺术发展水平关乎整个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关乎农村人口的自身利益。可见,加快推进农村中职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从文化和教育的层面反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文明进步程度较低,但这些现实因素恰恰是淳朴民风和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得以完整保留的重要原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当地传统民族文化不但能够充实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内容,还能够使学生了解、学习、掌握本地区的民间技艺,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去关注历史文化、关注家乡、关注自己的民族,引发学生对农村传统文化和家乡的热爱,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审美观、文化观和社会价值观,还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其步入社会后能够自觉、自愿融入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启发意义。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农村文化包括本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民间技艺等各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着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都是对家乡风土人情、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表现和流露,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带有自发性质的道德教化功能,有着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感召力,这是现代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中职教育借助艺术教育传授农村当地艺术文化知识,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对传播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的文明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同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能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艺术教育是一种会使人对美产生激情的审美教育,是让人对真、善、美产生共鸣的情感教育,好的艺术教育会对人的审美观念和精神素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认识美、创造美的重要时期,农村中职应摆正艺术教育的位置,注重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整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抓住艺术教育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发展机遇,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另外,农村中职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理念。如创设适宜农村学生艺术潜力发掘的学习氛围、开展围绕农村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学习活动、强化农村学生艺术学习的个性化等。农村中职艺术教育理念除了要培养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精神上获得的享受感和愉悦感外,还应符合农村教育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的指导思想。
第一,开展在校艺术兼职教师再培训。学校应有序、逐步的安排艺术兼职教师利用假期或周末到艺术师范类院校或专业艺术社团进行访学或进修,鼓励他们通过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式获得艺术教育方面的学历,提升艺术专业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鼓励其通过艺术专业再学习,坚持长期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要经常为兼职艺术教育的教师提供短期培训、艺术教育讲座等学习进修机会,为其搭建艺术专业技能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其对艺术教育的热情和专业素养,帮助其成为复合型教育人才,进而使整个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和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第二,搭建高校艺术类教育专业实践实习平台。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是基础艺术教育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农村中职与当地高校应建立起互帮互助协作关系,通过搭建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和顶岗实习下乡等平台,将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引进农村中职校,这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的体验教育教学生活、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缓解农村中职艺术教育师资紧张的问题。通过一段真实的农村实习实践生活经历,可以使大学生近距离、深入地了解实习地的风土人情和工作环境,使其感受农村中职艺术教育迫切发展的氛围,吸引有志向、热爱农村艺术教育事业的年轻人就职农村中职校。
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和社会艺术实践是中职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农村中职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艺术课程教学和社会艺术资源举办一些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补充、拓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开展一些课外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举办艺术节,组织学生参与美化校园和农村文化环境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农村当地民俗活动、观看传统民族艺术展演等,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发挥学校文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和繁荣农村文化。
总之,农村中职艺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发挥着较大的美育作用,实施得当不仅能够锻练好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感悟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中促进农村中小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整体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与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