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别秋娟
(富平县职业教育中心,陕西 渭南 711700)
前言:从三岁左右开始,幼儿会产生较强烈的自主意识,陆续出现生存、求知和寻找同伴的本能,喜欢通过模仿他人动作与行为来学习、感知事物。舞蹈能够很好地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舞蹈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舞蹈进行模仿,幼儿不仅能够更加强壮,身心也能得到很好的放松。那么如何创编出更完善的幼儿舞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幼儿舞蹈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通过幼儿舞蹈学习,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在传统的幼儿舞蹈课程中,幼儿舞蹈往往都是教师从传统课件或者是网络下载而来。陈旧的舞蹈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的感觉。甚至有一些动作欠考究,让幼儿的关节、肌肉受到隐性伤害。因此,需要对幼儿舞蹈进行重新编排,创编出更适合幼儿学习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更有趣、有效,同时身体不会受到损伤。只有这样的幼儿舞蹈才能够提高幼儿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幼儿成长起到帮助作用。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对舞蹈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但是,目前很多幼儿舞蹈编排得单调乏味,普遍存在着老师单向灌输,幼儿被动模仿的弊端,忽视了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难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幼儿产生厌烦的感觉。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创编出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舞蹈,这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模仿能力不仅是幼儿发展语言、学习行为和规模的必要手段,更对儿童心理结构的整体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模仿能力与生俱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一般会主动对幼儿舞蹈进行模仿。但是,在很多幼儿舞蹈中,一些动作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困难、复杂。幼儿学习起来动作变形,手足“不知所措”,结果兴趣降低,失去模仿意愿。因此,需要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让一些舞蹈动作变得简单易记,适合幼儿学习和模仿,让幼儿深深地喜欢上幼儿舞蹈。
幼儿的年纪很小,对于幼儿舞蹈来说,还没有完善的舞蹈概念和意识,这也就导致幼儿在进行幼儿舞蹈课程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态度,不主动学习。通过对幼儿舞蹈进行趣味、科学地创编,可让幼儿对幼儿舞蹈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愿意了解幼儿舞蹈,很好地提高主动舞蹈的意识。这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舞蹈题材对幼儿学习幼儿舞蹈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时,不能忽略对题材的选用,要考虑题材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可采用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家庭亲情题材,很会有助于幼儿学习和理解,从而对幼儿舞蹈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舞蹈。
在舞蹈教学中,同样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情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舞蹈创编不仅有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让寓教于乐深入课堂,在自然状态中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的过程中,如果幼儿舞蹈和音乐的旋律、节奏不契合,很容易导致幼儿在学习幼儿舞蹈的过程中,失去协调性,甚至影响审美感觉。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时,要将幼儿舞蹈和音乐进行结合。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幼儿舞蹈更加适合幼儿去学习,能够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通过舞蹈和音乐去感受舞蹈所带来的乐趣。那么,如何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进行结合呢?这就需要找到适合幼儿的音乐,比如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广为传唱的童谣、节奏鲜明的歌曲等等,从而让幼儿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随着音乐旋律与节奏找到正确的身体律动,体会到舞蹈的乐趣,以及逐渐感受到音乐舞蹈的魅力。
3-6岁的幼儿的骨骼还处于发育期,在幼儿群舞的创编过程中,务必要注意避免压腿、下腰等容易对幼儿身体产生危害的动作;要尽量避免胯部的剧烈动作。因此,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时,幼儿的身体条件的因素经常会被忽略的,这也就导致在创编完幼儿舞蹈后,很多动作都不适合幼儿去完成。这些舞蹈动作不仅会让幼儿在学习舞蹈时遇到很多困难,并且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还会让幼儿的身体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在创编幼儿舞蹈时,需要结合幼儿的身体条件,将一些动作简单化,更加适合幼儿去完成,从而达到通过舞蹈提升幼儿气质,增强动作协调性、灵活性之目的。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舞蹈的创编对幼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对幼儿舞蹈进行创编时,要能够结合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舞蹈更加容易被幼儿理解,还需要结合幼儿的身体条件,不要太难和容易受伤;在对幼儿舞蹈和音乐进行结合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选用幼儿喜爱的、节奏鲜明欢快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