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星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中学,江西 赣州 342200)
学生们这样评价一位地理老师:他照本宣科几十年,唯一令我们赞叹的是:他随手可画一幅中国地图。我想:花一生时间和精力把自已磨练成课本的“复印机”。这样的教师值得赞叹吗?
最近我听了一节人物动态速写公开课,教师先显示人体的比例简图并进行解说。然后背临了教材的图例。最后叫学生临摹课本的动态图,结果,学生个个像泄气的皮球。听课后,我感慨万千:新课程实施多年了,现在的美术教师怎么还会和以前的地理教师同演异曲同工的课堂教学?
船行驶在江河中,撑船人必须熟悉水域的深浅、风浪、暗礁、漩涡等情况,才可避免翻船和搁浅。如果把新课程比作船,那么课堂教学就是一片水域。新课程的船如何在教学这片水域中顺利航行?我根据自已的教学实践认为:领会课标精神,践行同课异构。
人教版美术教材(2012年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在校园中健康成长》(页码12-15),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实行同课异构,让学生穿上整修的“新鞋”,走独创的“新路”。
穿整修的新鞋
有位女同事曾讲她小时候家穷,不愿捡穿哥哥的旧布鞋,她妈妈把旧鞋面镶上花边后,不但好看而且穿着舒服。这个生活实例给我们教学的教材处理带来启示:教材好比鞋,既考虑适合不适合学生,也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于是我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如下创造性处理:
(一)深化作图技巧。寻找动态人物的重心点是个难点,课本未提及,我引导学生深化探讨:把动态人物图按外形剪下来,图中扎几个孔,用绳子穿孔打结,提绳吊图,能够保持图中人物姿态不变的孔就是重心点。
(二)弱化写生技能。画人物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法训练,造型的基本功不是几节课所能解决的,七年级学生的绘画基础基本上是平时临摹漫画书的水平。如果按教材里的要求去画现实中的人物动态,不仅走形式导致学习低效,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绘画兴趣。所以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弱化写生技能训练,我由难变易地处理教材:把“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变为“课外临摹或描红名家速写作品”
(三)弥补教材缺陷。教材里的速写欣赏图,选材范围单一:都是国内画家的速写。表现形式也单一:都是用线造型。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我在课件中增加了古今中外画家的速写图及不同表现形式的速写。
(四)转换教材形式。教材中有一组跑步的动作图片(页码13面),我把这组图片制成栩栩如生的flash动画。利用动画浅显易懂地展示规律:“随着重心线的移动变化,动态处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
(五)替换教材材料。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站姿、坐姿、蹲姿的照片,用于课堂上替换教材上的人体基本比例图,还让学生课前收集各种人物动态彩色图,用于替换教材中的重心线示意图。
(六)拓展教材空间。教材用图片展示: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的姿态有关。为了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和增强学生探求的兴趣,我拓展教材内容,让让学生探讨:人体基本比例与年龄的关系。
(七)选择梯度作业。学生的艺术潜质有一定的差距,用“一刀切”的方法布置课外练习是难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设置了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走独创的新路
课堂导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生活动态,出示正确图例并提出问题:如何画好人物动态?(想一想:通过实践对比,激活唤起学习的内在需要,引发思考,提升主动探究的欲望。)
课堂教学:导出学习目标:人体比例和重心线。把班级分组分任务测量自已站姿坐姿盘坐姿大致比例。(做一做:迎合七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锻炼其动手能力。)
对照课本上的测量结果,讲清课本的是成年人的一般比例,我们不能拿一般比例去套用所有情况。(议一议:这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分散到集中的提炼。)
集体朗读口诀:立七坐五跪四盘三半(板书)(记一记)
让学生做重心体验游戏:同桌互助,移开凳子,保持坐姿不变。顺势提出:“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感到平稳?(想一想:把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活动表演中,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性趣和参与积极性,也在于顺势指出探究学习的方向,揭示学习的主题。)
叫学生给自己收集的各种动态图上找出重心点,画出重心线。(探一探:教师适时抓住机会,不给于直接回答,因势利导地点拨探究方法,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师生归纳结论:人体重心的重心点随着角度变化而在腰围线上移动。(板书)
把学生分组分任务探讨:倚、拉、挑、跳等动作的重心线与支撑面的关系。师生对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共同归纳结论:重心线落在支撑面内,动态就平衡。重心线落在支撑面外,动态不平衡。(说一说: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交流学习体会,共享探索新知识的喜悦。)
观看讨论幻灯片上的跑步动态,理解动态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展示自已最喜欢的人物动态图并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评一评: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畅谈审美经验,共享审美感受。)
课外拓展:布置课后梯度作业。(练一练:学生根据自已的学力层次自由选择练习,达到巩固、升华所学知识。)
从先进的理念出发,认真、准确地把握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教材和筛选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接近本校实际,贴近当地学生生活,适合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快乐探究学习、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术。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更有活力、更有生机、更加欢乐,更加融洽。如果一味地按照原教材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不但课堂会落入僵化、机械、枯燥、沉闷的泥潭。而且自身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课堂教学组织上,我用“设疑-探求-小结”这一模式贯串了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如何让新课标的舟在美术教学的水域中精彩纷呈地、欢乐满载地顺利航行,是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