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岚 九江学院
所谓文化传承,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承接过程,在大学美育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文化知识,提升技能,进而提高美育教育质量。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美育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途径,望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美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感受力的关键,能促使学生完善自身人格及提高整体素质。然而大学美育基本很少涉及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内容,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我国传统雕塑、园林、戏曲、音乐、书法、绘画、工艺美术、建筑等中华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因而我们需要让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走进大学美育课堂,进一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美育教育质量。
大学美育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传承中华传统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背景下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也可以丰富美育教育内容和课堂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文化自信则是最持久、最深层和最基本的力量,在美育课堂中加入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内容可以促使大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特有的神韵、智慧和理念,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及文化认同,提高民族自信心。
2.丰富美育教育课堂
大学美育核心即艺术教育,是开展大学美育不可缺少的途径、当前高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开设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课程,如民族舞蹈、民族乐器、传统戏曲、传统文化等,旨在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艺术教育。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艺术教育除在培养学生审美情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在智育、美育、德育等方面也有着前沿性作用。中华传统艺术精神体现了对人生、社会、人格等方面的追求,指引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形成正确审美观,最大限度地完善自身人格。
中华传统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大学美育,即借助多元化艺术教育形式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艺术文化,并逐渐内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主体。大学美育有着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有效的给养,通过校园文化、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艺术创作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虽然大学美育长期坚持开展艺术教育课程,但受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难以达到统一标准,以至于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事实上,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担任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开展规范化传统艺术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接班人,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艺术,大学美育就要在校园内借助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使大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形成良好的认同感。开设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类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广泛且快速地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但是目前大学开设的传统艺术文化课程以选修课为主,不仅没有固定的教材,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想开展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课程发挥美育效果,高校需要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师资建设等不同方向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传统艺术教育,提高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传承效果。
众所周知,我国有56 个民族,每个民族均有专属于自身的传统文化艺术特色,长此以往,沉淀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大学美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千人一面,如虽然学生都听过民歌《茉莉花》,但基本很少了解本地区民族的民歌。再如,我国只有少数人擅长国画和书法,大部分学生没有拿起过被称为“国宝”的毛笔和砚台。对此,大学美育在具体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必要时可以将其引入校园,常见形式为邀请传统文化继承人进入校园演讲,促使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形成广泛传播传统艺术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国有着灿烂辉煌和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代表着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传统艺术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因而借助大学美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自觉,还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