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新疆兵团第七师130团完全中学,新疆 奎屯 834034)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德育为本。小学阶段,学生正确观念的塑造尤其重要,健康、正向、良性发展,不只是标准、要求,更是责任。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身心成长都得到充足营养,是当代小学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受教学,只是知识的学习,对生活与社会现实一无所知,小学生对外界与知识的接收并无具体感知。小学时期,刚刚步入校园,开始与亲友之外的群体接触,外界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念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此时期,所认识、感受到的,对学生将来的生活轨道、个人品性都会有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学渗透对学生素养的塑造和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只教授汉字拼音、吟诵,更重要是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明理知德,才是教育的本质与初衷。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希望所望,更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与使命,不只高分而且高素质,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基石。
语文教授的是国家语言、国家文字,语文即国之语言文字。承载的是希望与未来。语文教育是根本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载育的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品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对小学生的知识和身心塑造意义重大[1]。
品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科学价值观与人生观、成功塑造健康人格方面的教育意义在初始阶段为学生品德塑造打下深厚基础,对小学生学习及将来都有着深远影响。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知识积累与品德塑造同等重要,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传授知识,一方面渗透德育,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品德塑造与德育教育,对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学习的成效有重要作用。尊师重教使学生认真听讲、荣誉尚德使学生奋发进取、坚忍勤勉使学生谦虚受益百折不挠,德育在小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同时,品德教育的效用发挥离不开教师工作中的细心引导,从品德塑造、精神传递方面耐心传授,使德育教学真正起到促学促教的实际作用。品德教育在小学时期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优秀的品德教育工作,引导小学生积极奋发,对责任与使命有充分认识,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与品德的体会和理解,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生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同时也能够营造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使小学生学习得到更好的助力,优秀的品德教育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感知力有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启蒙阶段,对一切未知、对一切好奇,正确引导与运用小学生的好奇和求知心理,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建立品德教育基础。学生积极学习,自发主动思考,学习会事半功倍,小学语文教学也会取得最大成效。
语文作为语言类学科,是本能生发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语言是人类的基本技能,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更好沟通交流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极为重要,同时也得到了足够重视,品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时代要求也在情理之中。相比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容易、更自然也更有成效。语文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融入德育教育,经典故事、社会民生等等都是德育教学最好的渗透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轻松自然的塑造起优秀品德与健全人格,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德育培养方面的效用。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课本中有着大量德育素材、经典故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课本中有关品德教育的故事、素材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解读,最大程度的增强小学语文教学品德教育效用。为人师表,教师应当以己为范,做品德表率,感染学生,教学相长共有进步。另外重视和小学生的沟通,传递正向能量,在思想方面做好引导,不只对学生成绩关注,对学生的心理与生活也要做到充分的了解。为学生营建真正适于学习与品德培养的环境,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小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品德塑造方面都有发展[2]。
课堂教学在现阶段,都是以学习学科知识提高成绩为目的,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只依靠课堂教学提高德育尚不足够,还需要在课堂外注重品德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学科知识教授的基础上,可以选取有助德育教育的经典课外读物安排学生课外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各自发表观点。既可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氛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促进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写日记是学生每日的必备作业,教师可以做出引导,安排学生每日在日记叙事中另外加入每日的好人好事,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也可以是所见所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每日一好事、每日一德教,品德教育会有很大成效。练就文才的同时,塑造起优秀的品德,德才兼备,为学生未来夯实基础。
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德是成就一切的基石,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塑德最好也最重要的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所需、是国家所需,更是关乎学生未来、关乎民族发展的关键。做好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需要社会、国家的关注,德育教育才会取得最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