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娟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川东农场学校,江苏 盐城 224133)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使我们应去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就是一个途径,在一堂课中,各个阶段的练习都有不同的功能,具体地说,新知学习前的练习具有“铺垫、激趣、引新、激疑”等功能,新知学习过程中的练习具有“尝试、探究、明理、导学”等功能,新知学习后的练习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等功能。必须在传授和探究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数学的练习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怎样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呢?
吴正宪老师指出:“课前设计体现着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设置和包括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每一类知识结构严谨,前后联系紧密。有效的课堂需要关注的是数学知识本身,数学技能本身,因此,我们在把新知的教学过程主动权还给教师的同时,强化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与层次性。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进行知识的分解,通过知识分解,细化教学目标,分散学习的难点,根据分解出来的各知识点按难度设计层次性练习,按各知识点所涉及的知识安排好练习内容的覆盖面,从而优化我们的练习训练题的设计,确保学生能通过这些层次性的练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可布置如下练习:1.2012年12月,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已知一列动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一列动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学校组织去秋游,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前三辆各坐78个同学,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3.学校舞蹈社团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17人,合唱社团的人数是舞蹈社团的3倍,合唱社团有多少人?
总之,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新的要求,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练习,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兴奋剂,犹如画龙点睛,虎头凤尾。好的练习不是学习的大结局,而恰恰是一次洗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