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炜
(河北省顺平县腰山乡第一初级中学,河北 顺平 072252)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初中生物这门学科是枯燥乏味的,并且还很抽象,这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导致的。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本来就有些难以理解的初中生物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初中生物的认知度,再加上初中生物不划入中考范围,学生对于学习初中生物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成为了广大同仁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中从初中生物课程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的培养教学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往往是他们对生物知识的记忆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循环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为理论基础,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提高与进步,例如:我在讲授《传染病》一节时,我先对课堂教学目标先进行了明确,学生大多对传染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在根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了解如何判断和预防传染病,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了教学目标,我根据对学生平时的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别制定了符合他们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并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有了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这样就在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下,深化了学生对课堂的理解。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都以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为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闸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我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小设计,对于学生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理论性很强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我将课本内容抛开,将这节课变成了一节课外知识拓展课,通过我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关于课堂内容的生活小问题,学生们变的很兴奋,积极踊跃的回答我的问题,就连平时一些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参与其中,有些大家觉着教难的问题,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这也是我在课前没有料到的。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整个课堂上,学生不但学习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