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2019-12-17 21:15:54钟惠平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钟惠平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105)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由于学生词汇量偏少,写作的技巧缺失,所以写出来的话很难像一篇文章,大多数都是在“说话”,缺少统一的谋篇布局的意识。在小学阶段学习写作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老老实实写作的态度,这样才能为以后写作习得一些真功夫。笔者在教学中经过自己的总结,发现运用“三法”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的水平。

一、教会观察生活的方法

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由于阅历简单,阅读面狭窄,所以可以写作的素材很少,而且教师在开始的写作中必须要教会学生求实的写作态度,不能刚开始写作就让学生编造故事,这样的写作态度必然会给以后的写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思想也会造成影响。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生活,然后用手中的笔叙述生活,描写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才是小学生初学写作的重点。怎样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呢?

(一)要能够多融入生活

孩子的天性爱玩耍,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的作文没有生活,要么是电脑游戏的内容,要么是科幻片式的内容”;家长也经常叹息,“孩子不爱出去,就喜欢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在老师和家长,教师应该多加引导,让孩子走出电视、电脑的圈子,融入到生活中,比如布置学生帮妈妈做一次饭、与妈妈买一次菜、到敬老院献一次爱心等等,让学生逐渐由被动融入生活转为主动进入生活,有了生活才有了真实的经历,才有真实的写作内容。

(二)要注意聆听和观察

有了生活的内容,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也是无法写出精彩的内容的,要想把生活写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内容,就要注意聆听和观察。写作之前都要要求学生先体验生活,在体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意聆听和观察,这些都是属于细节,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把这些细节描写出来。

(三)要能够有自己的体会

这是教会学生独立运用自己的思想来感受外界事物的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情商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些体会可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难度,学生的体会还可能有些稚嫩,但这无关紧要,只要学生能够在记叙或者描写的时候说一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就足够了。

二、教会反复修改的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人对于文章是非常看重修改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也是“增删五次”,古人创作诗词,更是要反复雕琢修改的。对于学生写作,修改文章既是一种文章写作的态度,更是文章写作必不可少的方法。笔者认为,要注重文章后期的操作,最重要的就是文章的反复修改,这里笔者谈一下修改的方法:

(一)一文多写

所谓一文多写,就是一篇文章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写作两次甚至三次。这种情况很少有老师采用,大多数老师布置一次作文,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大体讲评一下,就开始写下一篇文章了,这时候,教师提出的学生写作中明显的细节问题,学生听完之后没有进一步实践,如果教师能够在评完这次的作文出现的问题之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重新写作,学生文章一定会比上一次要好。比如,一次作文《,让我感动》,学生的作文批改后,我就把这次学生作文的批改情况进行了汇总,分为“优点借鉴”和“缺点弥补”两个方面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分别罗列了优缺点的各个方面,并且直接附上了典型的学生文章片段进行分析。这节课上完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再写一次,第二次的文章交上来以后,真的令人惊喜,文章都有大幅度的进步。一文多写,是给学生一次改正的机会,让学生重新写一次文章,学生会对自己上次的文章进行再优化,尤其是文章出现的典型问题,防止以后在发生类似问题。

(二)以一篇文章为例升格做示范

面对一个班级甚至两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教师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批改的非常详细,即使批改的非常详细,也不能有充足的时间写出评语,更不用说一一面批作文了。教师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是在讲普遍性的问题,而且很少有详细的例子来充分说明,这样学生也是模模糊糊的印象,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操作实例,如果教师能够每一节课找一篇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作为例子进行升格,则会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笔者针对一次作文《你,我的最爱》进行升格指导,这篇文章学生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最爱”这一重点词不能得到明显印证,换句话说学生写的事物,只是能证明“爱”,对于“最”这个词表现的不够明显。我在批改的时候选择一篇典型的文章印刷成讲义,让学生上课讨论如何修改。其实每一节课不要想着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要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就足够了,一学期一学年下来,相信一定会促进作文的稳步提高的。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不能被边缘化、粗放化,而要精细化处理,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多思考,多想办法,一定会让学生既有写作的动力又有写作的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