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荣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上丹小学,甘肃 陇南 746410)
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实际情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根根学生的实际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 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促进学生喜欢数学。
(二)让生活情境贯穿整堂课。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书包,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的书包里有各学科的书,还有笔记本和作业本,为了方便查找,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书本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教课书放一起,作业本放一起,笔记本放一起。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重新分类各自书包,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一)玩一玩,在玩中获取知识。“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二)拨一拨,为学生释疑解惑。《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例如,教学《东南西北》一课时,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知识不难理解,可是当出现:面向西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面向北时,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这类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的回答出正确答案。教学时,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方向盘,并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方向盘:当面向西时,把脸面对方向盘,并把西朝上,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学会了这个方法,只要方向盘在手,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让兴趣的力量助力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