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漫谈

2019-12-17 21:15:54熊小武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熊小武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樵舍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117)

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泊: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卞: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亨受一次新鲜美喷水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他们会帮他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充公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师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时预设的补充和扩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时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作为新课标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一)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

“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联系,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联系,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锁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