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12-17 21:15:54范志标
魅力中国 2019年50期

范志标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齐家佐中学,河北 保定 072357)

生物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知识,其特点是实践性强。单凭初中生物课本中的插图和挂图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教学设施的改进,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当然,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多媒体技术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和影响已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地变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一段优美的音乐,一个精彩的瞬间,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热情。而内心的驱动力和对未知事物强烈的热情就是兴趣,它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充满好奇,从而集中注意力听讲,思维跟着老师的引导走,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学习,从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具体、丰富的材料,创设典型事物的形象,发展过程,设计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理解、探究新知。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内部动机。教师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同时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内化,进而得到新的发现。

生物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即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在课堂上教师想要利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图像和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等手段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借助常规教学手段无法直观展示,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

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超大规模的信息容量。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摄取了大量信息,实现了知识信息的高效传输,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也不同,进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起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生物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有利也有弊,关键是如何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应该合理恰当得使用多媒体。

课件内容通俗易懂,课件视觉效果好,采用标准字体,并配以合适的颜色,让学生看起来既清晰又舒服。而有的课件则采用大篇幅的文字,缺少声音、图片和视频,显得过于呆板,这种课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比如在讲解“空中飞行的动物”一节时,可以先展示一组画面:鸟儿飞翔在天空,再引出课题:在空中飞行的动物不仅有鸟儿,还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借助多媒体这种形式,把学生带入自由飞翔的蓝天。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代替语言的描绘,把空中飞行的动物各自生活的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能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鸟儿适于在空中飞行[7]。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绘图和写板书的时间,但是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地切换屏幕幻灯片,会让学生手忙脚乱,来不及思考和做笔记,不利于学生记忆课堂知识。有的初中生物教师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课件的每一幅画面设置合适的显示时间,利用多媒体还可以把一些重点和难点动画反复播放,用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攻克重点和难点内容也就事半功倍了。

要想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进入初中生物的课堂,还有很长时间。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很不成熟。一是大部分教师对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能还不高,二是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初中生物教师们要加强学习多媒体技术。教师在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应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强化多媒体配置,为教学提供便利。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被合理运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