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善德文化,开拓育人渠道

2019-12-17 20:31王建龙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育人活动课程

◎王建龙

一、诠释善德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善德文化育人环境和范围,本身就是对善德文化的最好诠释。推开延安路小学历史厚重的大门,斑斑印迹、白墙青瓦、古色古香的悬浮镂刻,一幅幅无字的历史画卷直逼眼帘。如一位驻足凝视的老者,以青石般冷峻而又亲和的目光,目送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踏上寻梦之路。墙壁上“德向善,学向上”的校训,是延安路小学文化育人理念的高度凝练。

把培养“有善心、有善品、有善举”的现代小公民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有善心”指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和现代公民必备的文明素养;“有善品”指培育有善意的灵魂和脊梁;“有善举”指学生能对自己、他人、社会、国家负责任, 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学校浓重的善文化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和积极支持。教师不仅仅是宽泛意义上的关爱学生,更应该具备和善的教育理念,把善德渗透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融入到教育教学艺术的每一个细节,这是延安路小学的立校文化,也是教师的人格支撑和终身信仰。心善、学善、行善构成了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让“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向善、崇善、行善,全体学生在知善、懂善、行善的体验中得到了快乐。

二、开发善德课程,引导崇善向善

为了能使善文化深入学生的人心,使善文化育人形成系列化,课程化。延安路小学以“善”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探索开设以“善”为主题的学校拓展性课程。学校自编《善言·善行·善蕴》国学读本以及传承中华美德小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国学。自编《中国节日传统课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校本课程中践行善文化内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利用集体智慧编撰了《延安路做人三字歌》,从基于体、尚于德、依于仁、勤于道四块内容,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涵盖生活习惯、身体心里、礼仪廉耻、感恩孝心,友善互助、勤学勤问、善合善思。《做人三字歌》人人会诵,并在活动中体悟践行;从德育、学习、身体、习惯养成体现了学校特色以及办学理念,与学校“心向善 学向上”校训相吻合。人人会吟诵,内化于心外现于形,把它渗透到平时的活动、国学教育、传统教育、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结合,体现文化传承。

三、以活动为载体,滋润道德人生

围绕善文化主题,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教育活动。如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并将之常态化;以儿童节、重阳节等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学雷锋”活动日为契机, 开展“孝老爱亲, 感恩懂礼”的主题活动, 把欢乐送进敬老院、老人公寓, 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相结合, 传播文明风尚, 让学生充分体验行善、扬善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品性。

每年以上好课、读好书等“十好习惯”为依托,评比出“延小十好少年”。同时开展家风家训的弘扬和传承活动,争做“五心四好少年”。学校还设立了三个活动实践基地,每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感恩教育,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把善文化以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入脑入心。

积极开展联村入户活动,把善文化辐射到社区、村落和家庭。教师利用节假日走访家长,广泛传播学校的善文化。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让学校文化从家庭传统美德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校园里事事处处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 默默地引导着师生们向善、向美,使校园真正成了学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 凸显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 也弘扬了学校的“求真求实, 向善向美”之学风。

猜你喜欢
育人活动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