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聪
戏剧文学是由人物、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基本情节构架而成。我们鉴赏的通常是戏剧的剧本,通过阅读剧本对故事梗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找准剧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找出情节发展的主线,体会作者在剧情中埋下的伏笔,推敲作者巧妙的用词、对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这些都是我们鉴赏戏剧文学的技巧。
戏剧文学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主要凭借的就是其饱满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一切看似在意料之中,结局却又在也意料之外,带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让读者意犹未尽,这才是戏剧文学的独有魅力。本论文深入剖析了戏剧文学艺术价值,重点提出了鉴赏戏剧文学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鉴赏戏剧文学时,首先要找准剧中的矛盾点,这是把握剧情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凸显戏剧剧情的主线索。我们可以找出剧本中的几对矛盾体,分析情节设置是否合理、人物关系是否明朗、是否符合社会大环境,矛盾体一般会贯穿整个剧本,也是决定整个剧本优劣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明确剧情发展状况,找到其中的矛盾点,进而思考推动剧情发展的要素,思考前后剧情的联系,合理的伏笔会让剧本更加流畅,后续情节过渡不会显得突兀。我们在鉴赏剧本文学时,要精准把握人物的复杂性格和矛盾,在剧情发展中体会情感的爆发,在一波三折的剧情中感受人物性格和情感,从戏剧文学中领悟到人生哲理。
戏剧家在创作剧本时,常常会设置几个悬念,以此来激发观众的猎奇心和剧本的观赏性,提升剧本的阅读体验和舞台表演效果。例如《骆驼祥子》,老舍置了祥子的“三起三落”,在祥子刚刚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命运却给了他沉痛的一击,虎妞和小福子的驱使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曾经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祥子成为了一个混混,最终倒在了肮脏、黑暗的街头,再也没有起来。老舍用充满悬念的剧情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人民的压迫、人心的丑恶一面,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我们在阅读戏剧文学时,要紧扣剧本中的悬念,这些悬念不仅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还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剧本情感脉络,我们要反复咀嚼这些悬念,抓住戏剧文学的精彩之处,这样更能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戏剧文学离不开铺垫和伏线,这是剧作家为了让剧情过渡更加自然合理而刻意设计的“包袱”,铺垫和伏线设计合理与否对整部戏剧至关重要,也是衡量一个剧作家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例如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剧中主要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封建色彩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揭露了旧时代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揭露了人性的复杂。一切矛盾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暴露,四凤触电而死看似是偶然事件,却又是必然事件,全剧中关于电线需要维修一共提到了四次,雷电交加四凤羞愧而走触电而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四凤的死是为全剧的悲剧做铺垫,这些伏笔都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进行挖掘,这就是剧作家创作的高明之处,我们在鉴赏时要时刻留意这些铺垫和伏线,提升阅读体验。
饱满的人物性格是戏剧文学的一大特色,剧作家往往运用浓墨重彩来刻画人物性格,运用饱满的人物形象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在读者和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古典戏剧《窦娥冤》中,勤劳善良的窦娥,被屈打成招依然要维护自己的婆婆,塑造了中国妇女隐忍、孝顺的品格;阴险狡诈的张驴儿父子,未达目的不择手段、贪得无厌的桃杌,收受贿赂屈打成招。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牢牢抓住了读者和观众的眼球,人物的悲欢离合牵动着读者和观众的心,大大提升的阅读和观赏体验,真正体验到戏剧文学的魅力。
我们在鉴赏戏剧文学时,要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悬念设计、情节发展等角度进行鉴赏,让心灵和剧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感受独特的戏剧艺术,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