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民歌的多元文化功能

2019-12-17 20:31陈秋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号子壮族

◎陈秋秋

一、劳动组织功能

“劳动型”民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这些民歌一般被成为“劳动号子”,或者简称为“号子”。在集体协作的重体力劳动过程中,人们需要动作节奏一致,且具有较高的劳动热情,“劳动型”民歌就担起了这一重任,其在劳动当中,不仅能够使人们动作协调一致,提高劳动效率,还有着鼓舞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比如川江地区船工们所唱的《闯滩子号》和《拉纤号子》等,都属于这一类的民歌,其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方面。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号子在情感、娱乐方面的功能得到了强化,民歌的缓解疲劳、调节情绪的功能逐渐凸显。比如我国南方景颇族、黎族等民族的妇女,舂米劳动是她们最基本的劳作活动之一。传统的舂米方式,是将谷子放在木碓或石臼里,由几个人围在自后用木杵舂捣,这种劳动的强度不算太大,但过程比较单调,于是,她们便创造了舂米时的号子,叫做《舂米歌》,也称作《杵歌》。这类歌曲具有一定的协调动作功能,但更多的是解除劳动过程中的烦闷和枯燥。同时,“劳动型”民歌也不一定表现在劳动的进行过程中,也有可能是人们在休息时间歌唱,用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二、知识传承功能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既没有文字的存在,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教育体系,他们主要是以口头语言的方式来学习和传承文化知识,民歌这一过程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在口头文化传承的族群当中,民歌相当于是一部指导生存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流传下来的民歌为数众多,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阿诗玛》、苗族的《梅葛》和《古歌》等。这类民歌所具备的文化功能,就是在本族群中将积淀的各种知识传承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叙事类民歌,以白马藏人的民歌为例,他们传承着多种具有很强知识教育功能的民歌,其歌词内容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从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工具,到对万物起源和发展历史的概括等,这类民歌的价值主要在于歌词,曲调则处于次要位置。

三、文化认同功能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文化认同既是一种动机,也是一个目的。由于民歌的种类繁多,所蕴含的文化也不尽相同,其曲风、词风都会带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也会被人们当成文化交流和认同的工具。此类民歌主要内容来源于本民族或本地区的信仰、图腾、人物、实践以及生活、生产的方式等共有的文化因素。比如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又叫歌婆节或歌舞节,它以唱歌为主要的呈现方式,集社交、集市、祭神以及娱乐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是保存和传承壮族传统文化的特定方式。现今知名的南宁民歌节就是由传统的民间“歌圩”演变而来,南宁民歌节的主题曲《大地飞歌》,将山路、山歌、荔枝、牡丹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联系起来,在1999年的第一届民歌节开幕式上一鸣惊人,快速地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外界了解壮族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地飞歌》的创作模式是将壮族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综合起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实现文化认同的功能。又如电影《刘三姐》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多谢了》,随着电影的风靡全国,这两首歌也几乎是家户喻晓。因为这两首歌无论在旋律上还是歌词内容上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所以它们也成了广西民歌的代表和文化符号。

结语

现如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民歌不仅仅是一门音乐艺术,更承载着各民族人民的文化与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中国民歌形成了丰富的体裁和多样化的风格,既反映了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生产情景,又满足了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更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精品。对于这样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去传播和弘扬,传承中国民歌,继而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号子壮族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开山号子喊山歌
《Cat’s book》
壮族山歌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