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君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画以线定形、散点透视,通过特有的观察方法,删繁就简、大胆取舍,形成了写意不重形的完整体系,在世界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中国画在历史变迁和时代更替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汲取新的元素,丰富自身的表达形式,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绘画流派。
在进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大数据时代,中国画仍然以独具一格的魅力占据着重要位置。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画中墨的干湿、浓淡、枯润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了韵味。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国内国外的设计师对中国画中元素的应用日益广泛。
写意画和工笔画是中国画重要的绘画技法。写意画通过豪放、洒脱的笔墨,简练地描绘出物象特点,通过夸张的手法,概括性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计白当墨、意到笔随,不追求具象的形态,而是充分表达出想象的空间。写意画对环境设计的重要影响就在于这种笔墨虽简,但意境深邃的写意手法,对环境艺术设计构造艺术氛围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而工笔画通过细致的笔工和严谨的画法,准确地勾勒出物象的细节,层层渲染、细致入微的表达手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重复的元素,将设计效果表达到极致。中国画技法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写意的手法从大局着手,构建环境设计艺术性的意境,再借鉴工笔画的严谨之处,架构层次、刻画细节,完善设计的整体效果。
中国画的绘画工具独具一格,文房四宝经过时代的熏染,日益成了一种具有装饰性质的艺术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笔墨纸砚来渲染文化气氛的手法经常用到;中国画独特的装裱形式,包括中堂、小品、卷轴、册页、方斗、扇面、屏风、卷轴等形式在环境设计中也被借鉴到园林的漏景窗、植物假山的参差布局等诸多方面,现在在室内设计中也经常会运用屏风等元素来增添装饰感或空间感,绘画工具和装裱方式的运用增加了环境设计的生动性。
中国画不会受到固定视阈的局限,而是根据作者的需求从不同的立脚点出发进行作画,充分根据作者的感受在画中体现其见到的景物和见不到的景物,这种散点透视(多点透视)的方法在很多中国画中均有体现,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根据作者的需求将真实的场景进行艺术加工,用独特的透视方法既体现了近处的楼台树木,也描绘了远处的纵深巷道,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远近事物通过相近的比例呈现出来,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达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移步异景”就是充分借鉴了中国画中“散点透视”的表现方法,具体表现在园林设计中时就形成了园林整体布景和局部构造的巧妙结合,让人在行走其中体会到不同景色独特韵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整体的主题特色,增添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灵动之感。植物布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中国画以独特的布景技巧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画面感的布置灵感,设计者通过布景和留白的方式巧妙搭配植物,增加了设计的活泼性。
中国画描绘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三大类,涵盖了神魔君臣、文人百姓、名山大川、溪流瀑布、花卉鸟雀等诸多方面。中国画的元素在中国画的发展中也充分将人文思想、文学艺术进行了有机融合,被赋予了诸多的文化内涵、美好寓意,如竹作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通过真假竹、竹剪影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在充分体现中国画元素的同时,也为设计增添了寓意。
中国画笔法上的顿挫、方圆和用墨上的干湿、浓淡,通过相互融合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用色可能;中国画在用色上,又分为以红、绿等颜料敷色形成重彩或淡彩的有色用色手法和相对于有色而言的只用水、墨作画的无色手法。重彩画敷色多用平涂的方式,通过三矾九染、层层相叠的形式,描绘物象固有的色彩,因为多采用朱砂、石青等矿物质色料,所以在表现形式上光影变化体现的较少,物象更为突出。淡彩画在进行敷色的过程中注重淡雅的意境,通过花青、洋红等水色敷染,手续简单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中鎏金描银、浓淡相宜的表现手法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画中用笔和用墨的技巧,从而增加了设计的韵味感。
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宝藏,具有不可估量的开发价值,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中国画中的绘画工具、装饰形式、构图布景等元素对设计的作品进行不断丰富,在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