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雷松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一直是新闻业界倡导的工作宗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那些打动人、教育人、吸引人的经典力作,无一不是在新闻事件现场深入采访得来的。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部分记者过于追求发稿数量和时效性,降低了对报道质量的要求。一些年轻的编辑记者,熟练掌握先进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坐在办公室打电话、要材料、接传真、发邮件、传图片,不愿意跑腿到现场采访,写出来的稿子呆板干涩,不能引起受众兴趣,甚至造成报道失真。新闻报道如不从群众中来,就难以到群众中去。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始终发扬“我在现场”的精神,到社会生活的第一线,到采访工作的最前沿,直击新闻事实,这是履行新闻媒体使命担当,发挥喉舌作用,记录民生百态,反映群众呼声的不二法门。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新闻报道需要大量鲜活生动的信息,而这些鲜活的信息不是道听途说得来的。记者只有深入到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才能获得最能打动受众的第一手资料,为受众呈现带着“热气”的信息。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云集汶川。笔者受唐山广播电视台派遣,作为随队记者前往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战地”报道。
地震的破坏力远远超乎想象,平日里我们轻而易举就能交换信息的网络“失灵”了,笔者奔走在废墟和瓦砾间,与抗震军民同吃同住。正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在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绵竹,笔者获悉一位孕妇即将临盆,当地医院因损毁严重无法接收,被送到部队野战医院。笔者迅即赶往,让人兴奋的是野战医院正是解放军驻唐山的二五五医院搭建起来的。这里有最先进的野战手术方舱,即将在这诞生的是绵竹灾后第一例新生儿。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笔者一直守候在方舱外,通过一名战士肩上扛着的对讲机了解手术的进展,借助微弱的手机信号与千里之外的唐山台做连线直播,向听众介绍正在发生的情景。突然,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从军用对讲机传出来。出于职业的敏感,笔者不假思索地将手机扣在了那位战士的对讲机上,让听众同步听到这令人振奋的天籁之音。为产妇接生的部队医院长年驻军唐山,也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抢险救援,是一支早就融入了抗震精神的英雄部队。在接下来的报道中,笔者把这些在现场亲历获得的深刻感受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雕琢修饰,在听众中激起强烈反响和共鸣。现场报道《唐山军医接生绵竹灾区震后第一例新生儿》在当年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奖。
虽然现代音视频采集设备和编播手段让现场直播大行其道,受众可以直观体验新闻事件。但不是所有的时间、地点、事件都能直播,而更多地要靠记者采访、写稿、制作、编排,才能提供给受众。那么,如何让并没有到过新闻现场的受众获得如在现场的直观体验呢?这就考验记者采访报道的功力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具体部署。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好的经验做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笔者所在的唐山广播电视台策划了一组典型报道,并向周边所辖市县发出征稿通知。遵化宣传部的宣传干事投稿说,遵化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原来脏乱差,组织涣散,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民赌博成风。村两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立足当地实际,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修建文化广场和果菜大鹏,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如今,山里各庄环境优美,宜居宜游,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京津等地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河北美丽乡村”。
对此,笔者与当地宣传部门取得联系后,赶赴山里各庄村。还没等进村,就听到了欢快的鼓点乐曲,寻声快走,笔直的街道、翠绿的杨柳、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墙、成片的草莓采摘大棚逐渐清晰,电动观光车往来穿梭。最引人注意的是文化广场上,一群中老年妇女身披志愿者绶带在大红地毯上表演节目。她们脸上的皱纹是生活的印记,她们手上的老茧是劳动的见证。丰收的季节,她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满园秋色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风景。这些场景和细节,是不到现场无法领略,更无法想象的。采访中笔者才得知,这些妇女是山里各庄村环境整治和公益行动的志愿者,为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义务出工出力。于是笔者以农村大嫂志愿者走红毯切入,沿着山里各庄的旅游路线,将乡村美景、特色美食、百姓戏楼等一一讲述。采摘园里的无公害果菜触手可得,农家乐饭店有原汁原味的乡土菜肴,游客可以品鉴地道小吃、购农副特产、赏乡村民俗、体验农作生活。特别是怀旧风格的知青小院和红领巾民宿,让人重温青春岁月。这其中穿插对各方面人员的采访,有村干部的情况介绍、有村民的喜悦心情、更有游客的连声称赞,使整篇报道活灵活现,不拘一格。品味起来就像在导游带领下,流连于美丽的乡村,折射出新时代的农民建设家乡的干劲,特别是环境的改善使得特色旅游渐入佳境,为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与曾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共享天伦之乐。这与党中央提出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完全契合。笔者以《有颜值更有产值—遵化山里各庄村打造“诗和远方”富村民》为题,完成了新闻特写,播发之后广受好评。试想如果不是走出办公室,进村入户,是很难将党的大政方针与基层农民的生活精准对接的。
“我在现场”除了获取最鲜活的新闻信息,往往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平时多用心思去观察积累,做一些前瞻性的设想,把握事件的重要脉络,对重要的事实进行引伸,一旦发现与之相关的线索,便可立即出手。
2014年的一个周末,笔者到唐山荷花坑市场买菜,那里是唐山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笔者在采购中惊奇地发现,很多商品的包装袋上贴了一个并不起眼的二维码,这是干什么用的呢?要知道,二维码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人人都有了。而在前几年,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那可是新生事物。笔者以顾客身份买了一块猪肉,卖家也给贴上二维码,在交谈中得知,这是一个能够追溯商品来源的标志,用手机扫一扫关于经营者姓名、营业执照编号、监督电话、是否经过检验检疫等信息一目了然,这在河北省农副产品市场首开先河。当时,正是苏丹红、毒大米、红心鸭蛋等事件频发的时期,食品安全问题搞得人们谈虎色变。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正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时常在笔者脑子里打转。有了这款小小的二维码,消费者不就可以知道商品的出处,从而约束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敢掺杂使假,从源头上杜绝了各种不法行为吗?笔者当即对市场管理者、经营商贩、顾客进行采访,录音新闻《唐山荷花坑市场给粮油、肉类贴上二维码》于次日播发,并被多家上级媒体和兄弟媒体采用,效果凸显。这一销售模式引起了唐山市食安办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二维码追索机制在全市迅速推广。该报道也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好的新闻线索无处不在,就看记者怎样看待和甄别。倘若真正做到身体力行,走进群众当中,以百姓视角观察社会,以新闻嗅觉品味生活,以记者思维分析问题,就会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近在咫尺。在此,笔者并非单纯强调事必躬亲,置通讯员来稿和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料于不顾。而是说对那些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的新闻线索,必须到现场采访核实,选择最佳报道角度进行报道。当然,采制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还要苦练基本功,提高专业技能。
一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吃透,在选题上要“瞻前顾后”。“瞻前”是把新闻事实投放到一定历史背景中,如果它既符合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又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那么就有文章可做。“顾后”是要衡量这件事的发生和发展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有无重大影响,是否对人们有警示教育、提示帮助、鼓舞士气等积极作用。
二是改进表达方式,克服居高临下的语言积弊,空话套话大话,到头来还是自说自话。多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即使是重要会议报道,重大主题宣传,记者也要做好“翻译”工作,以群众爱听的新闻语言解释和分析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传播党的声音。
三是纵深学习,由“杂家”变专家。记者不妨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科学规划,除采编技能之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纵深学习,有了专业知识,就等于在某一领域的报道中掌握了话语权,对行业新闻做出专业解读,形成有独特见解的深度报道。这样的记者具有个性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报道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