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研究*

2019-12-17 08:05李玉凤
法制博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个性化思政政治

李玉凤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大数据是一种容量超出传统数据储量,并且能够通过智能化统计手段从大规模的信息中,获取新价值的大容量数据集,具有数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类型多样化和价值总量大的特征。如今,大数据对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行动发展纲要》指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1]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克服利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的新发展。

一、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一)大数据能够全方位、准确地收集教育对象的信息

传统的信息收集途径有调查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这类方法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不过,受到采访对象心理即时性变化、最近的生活经历、采访范围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信息自身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则借助于精密高端的智能设备,并通过数学算法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从问题的搜集、归纳、整合以及分析,都是由机器来进行运算和处理。只要学生在网络上留下浏览痕迹,它就可以进行准确、全面的信息搜集,分析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个人信息,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发现影响教育的主要原因,从而实现精准服务和智慧管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二)大数据能够更加及时、客观地分析获取到的信息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一般采用与受教育者及其相关人员咨询、访谈、查阅记录等方式搜集信息,了解教育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能够掌握到的有效信息极为有限。最重要的是往往需要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无法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迅速、客观、精准地采集和分析,甚至因为一些客观的人为因素,分析结果会与真实情况存在偏颇。大数据技术能够使原本无法量化的信息,如学生的感受、情绪、态度等,通过挖掘和分析得以量化和显现。[2]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数据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育者能够借助大数据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地采集到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现状的影响因素。并且能够即时性分析处理,发现引发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同时教育者还能够在网络平台与教育对象实时互动,打破时空界限,使得沟通更加便捷,也更契合当代学生的交流模式,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针对性和实证性得到大幅提升。

(三)大数据能够根据信息分析提供具有科学性的预测

大数据之“大”,不仅仅是指其生成并容纳海量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对巨大信息的数学算法分析,从看似偶然、不相联系的事物之间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预见事情发展的可能趋势,并对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预测功能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当个人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就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个人的生活习性、心智状况、行为规律、个性特征等等。[3]例如,大数据可以通过对学生图书馆的借阅记录、课堂出勤频率、云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次数等信息的归纳整理,使学生的思想、行为等信息得以量化。教育者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信息,并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更好的提供个性化教育。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经常浏览的网页信息,选课的倾向,新闻留言等信息的运算和深度挖掘,预测学生的喜好、性格、倾向等特点,并提供相匹配的个性化职业推荐,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培育时代新人。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个性化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课教师对大数据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

当前,我国各类师范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多侧重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文科专业,对统计学、计算机、通讯技术等理工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触并不多,因而一直以来,思政课教师对大数据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低,思政专业领域具备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的人才比较欠缺。而思政课教师只有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相关信息的预测,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板书授课,它借助PPT的电子化演示,通过插入图片、视频等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书本知识,同时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课堂参与程度比较低。教师无法借助大数据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和想法,不能得到每个学生的分析数据,只能继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统一的测试和评判标准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情况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对教师教学的现实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大数据系统提供科学的预测和分析。然而现阶段,首先,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高端的信息化设备,财政投入比重不大,真正应用大数据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条件比较有限。其次,能够同时掌握信息处理和分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还比较薄弱。然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与网络技术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中心等信息部门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上还存在困难。以及不同高校间的信息共享还有一定阻碍。最后,由于大数据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具体在使用时,可能还会触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而高校在这方面还缺少明确细致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的措施

(一)着力培养思政课教师对大数据的应用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建立开放性思维,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对数据的洞察力。当代大学生互联网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网上花费的时间也占据娱乐时间的较大部分。而只要学生使用过网络进行浏览查阅,就会留下相关个人数据。因此,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大数据时代要求教育者要学会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善于捕捉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把握数据关联性,重视定量分析以及对数据的利用。其次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的实际应用能力。这要求教育者主动学习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掌握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和解读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到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实践中来,培养自身对数据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的价值,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利用大数据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借助慕课、雨课堂、云课堂等云端一体化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此类在线学习平台,具有突破学习时空界限、增进师生间互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观看视频、在线交流、完成测试以及教师答疑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留下的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针对课程的重难点或者仍需改进的部分,可以及时做进一步的调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掌握教学的新工具,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借助大数据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的特点,推动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教师还可以利用好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保持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通过大数据的预测分析,及时、有选择地将适合学生个人发展,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信息推送给他们。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增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从而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三)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体制机制的建设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体制建设上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加大对大数据实验室的投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将大数据技术视为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和战略性项目。[4]进而打造智能化、高端化的智慧校园。二、引进具有计算机、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定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大数据培训工作,提升思政工作者的对大数据的掌握能力。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不同职能部门间的衔接,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共享学生的数据资源,真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同时实现不同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更好地推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四、针对大数据运用中所涉及到的隐私问题,高校要制定相关的大数据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尊重学生的隐私权,维护好他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通过以上措施,完善大数据平台以及相关保障措施,以便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当前,高校对大数据的应用还处在发展阶段,思政课教师真正利用大数据个性化服务的优势,实现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的美好愿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完善配套措施,探索符合大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个性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