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及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以贵州开阳丹砂采冶遗址为例

2019-12-17 07:38:50何先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丹砂开阳水银

何先龙

(开阳县文化和旅游局,贵州 开阳 550300)

1 关于工业遗产认定文物

1.1 认定的法律依据和标准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无工业遗产的规定,只在行政规章如2006年《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和2009年文化部《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工业遗产做了规定。《文物保护法》规定,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分为县市级、省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法》中没有专门的工业遗产类别,因此,工业遗产要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先依法认定并归入《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可移动文物,才能依法逐级申报或争取越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法》规定,我国文物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其中第三条规定:“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商业老字号、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特殊类型文物,按照本办法认定”[2]。虽然《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并无工业遗产,但工业遗产大致可以归入上述6大类不可移动文物中。

国家文物局2018年6月发布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第三条规定 :“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认定不可移动文物。”并在第五条至第十条分别规定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其他7大类不可移动文物分别所含小类及各自认定标准。据此,开阳丹砂采冶遗址中的众多丹砂洞穴就属古遗址,丹砂神庙宝王庙属古建筑,3座清代僧人墓属古墓葬,宝王庙咸丰残碑、观音寺界碑等属石刻,761矿大礼堂属近现代代表性建筑,3座烈士墓和贵州省公安厅炼汞遗址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开阳丹砂采冶遗址以丹砂洞穴为主,因此总体以古遗址申报,涵盖古建筑、古墓葬、石刻、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等类型。

1.2 认定的渠道和标准

《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认定文物,由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负责”[2]。《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1]。

因此,工业遗产认定为文物也必须依法进行,认定渠道是:分别由县级、设区的市和自治州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自主认定,或由公民、法人或社会组织向文物主管部门申请认定。所以,除了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之外,包括工业行政部门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都无权开展工业遗产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或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一系列工作。

关于工业遗产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标准,按《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凡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和壁画,或与工业生产的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即可向当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认定或申报,当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也可主动开展认定工作。

1.3 认定的程序

《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书面要求认定不可移动文物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提供其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或者有效证照号码”[2]。第八条规定:认定文物时应当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并作出书面决定。第九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自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公告之日起生效[2]。此外,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也可以主动开展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工作。综上可见,申请认定工业遗产为文物,必须向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效证件。文物行政部门必须开展调查研究或听取专家意见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后,才能作出认定或不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告,自公告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我国国情和一般做法,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基本都是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在开展文物调查或文物普查时,研究确定其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登记在案,就完成了认定程序,认定之后就可以根据其价值大小分别确认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为县级、市级、省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开阳宝王庙就是1984年开阳县文物部门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认定,次年报开阳县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报贵阳市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报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与开阳丹砂采冶遗址捆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申请认定文物的时间,法律法规并无明确具体的规定,一般都由文物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文物调查或普查时予以认定。

2 工业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2.1 申报途径和程序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省级、市级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级、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及县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1]。可见,中国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途径是通过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后组织申报,工业遗产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工业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由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包括工业主管部门在内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都无权组织申报,只能向当地文物主管部门提供线索或提出申请,由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申报县级、市级、省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文物主管部门调查、论证确认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县级以上地方文物主管部门也可根据工业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按规定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申报推荐为更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乃至逐级上报国家文物局确认后报国务院核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申报时间

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也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各地情况不一,申报公布的批次也大不同。比如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已核准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批,第8批正在开展申报遴选工作;贵州省人民政府已核准公布6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已核准公布了7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开阳县人民政府已核准公布4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无论何时发现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建议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或申请认定文物,以便文物部门及时认定,加强保护,并适时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3 申报文本编制

申报文本编制是工业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编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申报效果。以正在申报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国家文物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的通知》(文物保发〔2018〕12号),并附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指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项目汇总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信息采集标准》和《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登记表》。其中,申报遴选工作指南、申报信息采集标准和申报登记表都十分重要,而申报登记表是核心,要提高申报成功率,就必须深入研究工业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结合申报工作指南和信息采集标准,严格按规范填报申请登记表并及时上报审批。

笔者在填报《申报登记表》之前,就对开阳丹砂采冶遗址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表了论文数篇,撰成国内首部丹砂文化专著《丹砂.炼丹.养生.信仰》约30万字(将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次申报表包括以下12项内容。

2.3.1 申报表之基本情况

申报表包括所申报工业遗产的名称、年代、类别、地理位置、海拔、经纬度、所有权、使用权人、管理机构、用途等基本情况。

2.3.2 申报表之简介

中国采冶丹砂(朱砂)有数千年历史,从战国至今中国丹砂采冶中心基本都在贵州境内。开阳采冶丹砂始于唐代,建中三年(782年)蛮州(开阳)刺史宋鼎入朝贡朱砂500两,元末采冶始有规模,明初设谷龙水银厂并每年交税银40两。清初开始大规模官方采冶,康熙时以用沙坝为中心采冶面积约50 km2,乾隆到同治时(1761—1862年)开采中心转移到白马,采冶面积100多km2,1761—1835年开州(开阳)水银年产达400 t居世界第一,1836—1862年仍居世界第二,因咸同战乱停采。民国使其恢复采冶,水银年产最高达29.3 t,当时的政府组织几次矿业调查后,确认李希霍芬估算的开阳水银年产量。1952年以宝王庙为厂房建立开阳汞矿厂采冶丹砂,1955年划归贵州省公安厅,1959年划归二机部开始兼采铀矿,1963年改名761矿并以开采铀矿为主,宝王庙成为761矿卫生所和材料仓库,直到2000年彻底关闭。

宝王庙后山腰有清代僧人墓3座,附近有明清丹砂洞穴4个及20世纪50至60年代汞矿烈士墓3座、贵州省公安厅炼汞遗址1处等。最早开采丹砂的是仡佬族,早在西周周成王大会诸侯时,仡佬族祖先濮人酋长就因进贡丹砂被封为宝王,后来宝王演变为仡佬族丹砂神信仰,因此,在古代丹砂采冶比较集中的务川、开阳、修文等地都建有宝王庙,如今只有开阳宝王庙幸存下来,包括宝王殿、关圣殿、观音殿和戏楼等,是仡佬族2 000多年丹砂神宝王信仰的历史物证。

2.3.3 申报表之文物描述

宝王庙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道咸时期(1848—1857年)2次重建,1918年又重建宝王殿。占地2 000多m2,建筑面积为610余m2,是典型的三教合一寺庙。

戏楼与牌楼门合而为一,戏楼左右为禅房(已毁);左禅房后为关圣殿,关圣殿后为观音殿,宝王殿隔天井与戏楼相对,各殿外侧有围墙相连。主体为穿斗抬梁式砖木结构,木雕、石雕和堆塑瑞兽精妙绝伦,为贵州古建筑雕塑艺术精品,石工、木工技艺精湛。

761矿成立于1963年,成为矿卫生所、仓库和职工宿舍。1996年,761矿移交于双流镇凉水井村委会管理。观音墏,是清康熙时所开丹砂洞,传说因观音化身拯救矿工而得名,一直开采至20世纪初期。

3座僧人墓建于道光年间,位于宝王庙后山腰上,其中通顺法师墓土封石围呈圆丘形,底径5.6 m,墓高2 m,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立有青石质壁龛式墓碑,咸丰元年(1851年)萧时馨回籍守制时又在通顺法师墓碑上新建灵塔1座,亲撰并书写塔额“禅林重望”,碑正中阴刻“请故法师上正下亮通顺公老和尚之墓”,碑文为用沙坝开采丹砂起家的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萧时馨和道光庚子(184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萧时馥所题。

3座烈士墓位于宝王庙东约1.5 km处。其中,于洪智烈士墓、陈成章烈士墓为穹庐顶砖砌墓,底径4 m,墓高1.2 m,贵州省公安厅开阳汞矿厂于1957年立墓碑。吴廷湖烈士墓为土封石围呈圆丘形,底径6 m,墓高1.9 m,761矿1967年立墓碑,碑文简介吴廷湖事迹。

贵州省公安厅炼汞遗址位于宝王庙东1 km处,建于20世纪50年代。现存炼汞加矿漏斗一个,水泥建成,高5.1 m,长9.8 m,宽3 m,漏斗深4.8 m。761矿504汞矿1 238平硐口,是761矿采冶丹砂的总入口,入口处原有炸药仓库,现存遗址150 m2。

2.3.4 申报表之文物本体沿革

申报表主要包括列入申报范围的每个工业遗产独立文物本体从始建以来历次修缮、重建、迁移、受损等演变情况及保存状况。

2.3.5 申报表之保护管理工作沿革

申报表主要包括申报对象始建以来保护机构沿革、保护措施及其保护成效等。

2.3.6 申报表之价值评估(列入理由)

2.3.6.1 历史价值

开阳丹砂采冶遗址见证了贵州千余年丹砂采冶历史。唐代,建中三年(782年)有蛮州(开阳)刺史宋鼎入朝贡朱砂500两,元末开阳丹砂采冶始有规模,明初贵州宣慰使宋氏创建了谷龙水银厂,正统时为抵御明朝矿监官府明令开阳禁止丹砂采冶,万历时为严禁丹砂采冶,在白马附近马鞍山驻有专门打击矿盗的土军50名,并多次明令严禁采冶丹砂,明末白马一带丹砂采冶逐步兴盛,丹砂矿主在白马建起了宝王庙;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道咸时期(1848—1857)丹砂墏主两次重建宝王庙。1941年贵州省资源委员会在白马设立开采汞矿工程处并驻扎在宝王庙。1952年后,宝王庙先后作为开阳汞矿厂、761矿职工宿舍、卫生所、仓库等使用。

宝王庙是目前中国已调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丹砂神庙。仡佬族丹砂神宝王崇拜起源于西周周成王大会天下诸侯时仡佬族先民濮人进献丹砂而被封为宝王,元明清时期采冶丹砂的贵州开阳、务川、修文等地大多建有供奉宝王的丹砂神庙,如今只有明清时期的开阳宝王庙幸存至今,成为仡佬族2 000多年丹砂神宝王信仰最重要的历史物证。

开阳丹砂采冶遗址见证了开阳水银产量居世界第一的辉煌历史。开阳丹砂采冶经过唐宋元明900多年不断发展,到清初采冶规模达到中国最大,康熙时采冶面积达50 km2,乾嘉道时期采冶范围逐步扩大到今永温镇、禾丰乡北部、冯三镇南部一带,面积达到100余km2。开阳清代中期水银年产量达400 t,超过同时期世界最大汞矿西班牙阿尔马登汞矿(年产300 t左右)居世界第一,此后直到咸同战乱前开阳水银年产量仍居世界第二。

开阳丹砂采冶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矿业开发智慧。明清时期贵州丹砂采冶还采取分区域限制开采政策,明代采冶中心在万山,务川限制开采,开阳禁止开采,清代采冶中心转移到开阳,务川限制开采,万山严禁开采,充分反映出贵州古代先民丹砂采冶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清代中国官办的有11个大型水银厂,贵州有10个,即开州(开阳)白马洞、斗甫和用沙坝,修文红岩和白岩,兴仁烂木桥和回龙厂,务川版厂,八寨(丹寨)羊伍和加河,此外还有四川西昌县的西流山水银厂。其中贵州除丹寨两个水银厂外,其余8个厂组成一个大型水银集团,由贵州巡抚或云贵总督派员监督,水银厂所在州、县轮流或联合兼管,对产量最大的开阳、修文实行轮流征税,还聘请晋罗继先商作为职业经理人加强经营管理,形成了封建专制制度下既有效监督制约,由相互协调配合的比较科学的矿业管理体制。贵州清代丹砂采冶兴旺发达的200多年间开阳、修文、兴仁、务川等采冶区均未出现过贪腐大案,而且为清代中后期中国矿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机制有益的制度经验,后来云南、广东、广西等矿业大省、自治区都借鉴贵州水银集团管理经验制定了比较科学的矿业规章。

清代发源于开阳的丹砂开采单位“墏”和水银运输单位“担”,是中国独特的丹砂文化遗存。墏,宋代《集韵》《广韵》就有解释:音抢,平土成基也,就是基址之意,此后《康熙字典》及目前汉语字词典都沿用。但作为丹砂采冶单位的墏,音蒋,最早发源于开阳白马,明代就有白马墏,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贵州巡抚田雯《黔书.朱砂》明确解释:平行掘入的丹砂洞叫墏,到乾嘉道时期,墏已成为贵州丹砂采冶区开阳、修文、兴仁等地丹砂采冶单位的普遍称呼,仅白马附近就有白马墏、观音墏、广盆墏、鸡窝墏、沟沟墏等10多个著名墏口,此后墏迅速从开阳扩展到修文、兴仁、务川等丹砂采冶区,道光《兴义府志》云:“采水银之洞,俗谓之墏,音蒋。”清代乾嘉道时期,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银集散中心开州永兴场(开阳双流镇),以猪膀胱运水银(每个盛水银8斤),10个猪膀胱为1担(挑),形成了水银运输的基本单位担(80斤,合48 kg,清代1斤约为596.8 g),与同时中国的1担为100斤截然不同。

宝王庙住持通顺法师墓是贵州乃至中国千年丹砂治病史的见证之一。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起就以丹砂入药治病,唐代以后丹砂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疟疾和小儿惊风等的必选药,贵州思州(今岑巩)鳌山寺通慧法师就以丹砂药方治愈了唐玄宗的疟疾。通顺法师墓碑文称他以丹砂药方治愈了开阳籍进士萧时馨的沉疴即小儿惊风,揭开了古代贵州及中国丹砂治病的尘封历史。

白马水银厂是贵州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咸丰四年(1854年),作为裁缝的手工业者苏光富先在独山发动农民起义失败后逃避于白马洞水银厂,秘密发动部分水银矿工到桐梓参加农民起义,建立了“江汉”政权,比贵州最早的1900年万山汞矿工人运动要早46年。苏光富及参加咸同起义的部分水银矿工成为贵州早期工人运动的先驱者。

宝王庙及其附近当代炼汞遗址等是新中国汞工业和核工业起步、发展的历史见证。自1952年开阳汞矿厂建立,1955年贵州省公安内卫第1团7连开始驻防开阳汞矿执勤并接管开阳汞矿,到1955年划归二机部称贵州461矿,再到1963年改为761矿后改属国防工办和核工业部(总公司),宝王庙自始至终作为汞矿的职工宿舍、卫生所和仓库,直到1996年。1960—1983年,761矿(开阳)共产汞2 266 t;1955年761矿改采铀矿为主兼采丹砂后,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合格的原材料铀,并提供了中国早期核武器原料铀的约25%,为新中国核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受到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嘉奖。

2.3.6.2 艺术价值

宝王庙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穿斗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木雕、石雕和堆塑艺术精美绝伦,戏楼、关圣殿和观音殿柱础及戏楼牌楼门都配有精致的石雕,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特别是戏楼牌楼门门额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刻成二龙戏珠图案,一气呵成,栩栩如生,是贵州古代石雕的精品。

戏楼及关圣殿、观音殿驼峰、横梁(楼枕)等配精致木雕,特别是戏楼的一条镂空雕、浮雕、圆雕长龙,活灵活现,为贵州古代木雕艺术上品。

戏楼、关圣殿屋顶正脊及四角配惟妙惟肖的玉兔等吻脊瑞兽,戏楼外墙壁配哪吒脚蹬风火轮、大象犁田、樵夫打柴等浮雕,关圣殿明间横梁九老菊图、竹林七贤等历史故事木雕,同样技艺精湛。

宝王庙石雕木雕精妙绝伦、寓意深刻、纹样丰富、品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3.6.3 科学价值

开阳丹砂采冶遗址反映出古代中国丹砂炼汞和水银运输等科技水平。清代开阳丹砂采冶洞穴有4种:掘地而下叫井,平行而入叫墏,直而高名天平,坠而斜名牛吸水;开采时遇石头用斧劈,石头太坚硬就用煤烧炸开。

冶炼水银采用中国古代效率最高的下火上凝未济式炼工艺:灶和釜都分大小,大的可容朱砂20 L,分为10层,依次装入朱砂,中间杂以糠壳,再放上汞灰,最后盖上釜,揉盐泥涂在釜的唇围上,筑紧就开始煅烧,经过一昼夜汞就炼成了。用猪膀胱运输水银,每个装4 kg,10个合为一担;如水银不慎倾倒在地,就用花椒收敛,聚集如故。

由此可见,清代中期开阳白马一带传统丹砂炼汞及科学运输和收汞技术,都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手工冶炼水银的最高科技水平。1978年,761矿水力旋流器处理汞炱技术获冶金部科技进步奖,代表了当代中国工业化炼汞的先进科技水平。

借力宁波舟山港,太仓武港码头已成为长江沿线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铁矿石中转码头,去年全年完成铁矿石接卸量2858万吨。

宝王庙反映出贵州古代高超建筑科技水平。宝王庙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穿斗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戏楼屋顶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等级很高的歇山顶,俗称九脊殿;木工、石工、雕工和描金技术要求较高,特别是歇山顶木作、吻脊堆塑,以及木雕和石雕技艺中的圆雕和镂空雕,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充分反映出贵州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科学技术水平,对研究贵州古代建筑科技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3.7 申报表之风险评估

申报表的风险评估是对所申报工业遗产现实存在和隐藏的安全风险所作的科学评估,以利于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2.3.8 申报表之对比分析

(1)贵州务川、铜仁、修文、兴仁、丹寨等县也有古代丹砂采冶遗存,但开阳唐代就有蛮州刺史宋鼎入朝贡朱砂500两,是贵州最早进贡朱砂的具体记录。

(2)清代中后期开阳水银年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其他丹砂采冶区所不具备的。

(4)宝王庙作为目前中国唯一仅存的丹砂神庙,是全世界其他丹砂采冶区所不具备的。

(5)清代白马一带的丹砂采冶单位“墏”和收银运输单位“担”是中国独树一帜的丹砂文化遗存,广泛推广到其他丹砂采冶区。

(6)宝王庙住持通顺法师墓揭开了贵州乃至中国千年丹砂治病的尘封历史。

(7)白马水银厂是贵州工人运动的发源地。苏光富及参加起义的白马洞水银厂部分矿工都是贵州工人运动最早的先驱者。

(8)开阳丹砂采冶遗址是新中国核工业起步和发展的历史见证。1952年后,宝王庙先后作为开阳汞矿厂、贵州461矿和核工业761矿厂房,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2.3.9 申报表之四有工作情况

即是否完成所申报的工业遗产“四有”工作:竖立保护标志说明碑、成立专门或义务文物保护组织或指定专人保护申报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及所划范围内建设项目控制情况、建立记录档案。

2.3.10 申报表之安全保卫情况

自申报对象始建以来开展安全保护工作的情况及其成效。

2.3.11 申报表之相关研究情况

把关于所申报的工业遗产有关的研究成果按时间顺序逐一罗列出来。

2.3.12 申报表之下一阶段保护、管理

提出近几年的保护、管理计划和达到的效果。

3 结束语

工业遗产认定文物和申报文物保护单位都由县级以上文物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认定文物是保护基础,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是强化保护,认定和申报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渠道和程序进行,认定和申报的基础则是工业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猜你喜欢
丹砂开阳水银
巧思维切入,妙归纳总结
———一道平面向量考题的探究
Electron sheaths near a positively biased plate subjected to a weak electron beam
百年心迹证丹砂 斗雪寒梅耐岁华——读祖父甘棠诗词旧作有感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2
贵州丹砂文化的文旅融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社会科学家(2020年5期)2020-02-22 10:33:15
毒物——水银
文化哲学视阈下丹砂文化内涵解析
多面丹砂
藏天下(2019年5期)2019-01-13 04:13:05
开阳十里画廊
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 10:23:36
宝宝误吞水银怎么办
健康博览(2017年4期)2017-09-19 06:15:06
误食水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