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对于现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数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注意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不断的对新知识进行探索。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根据要求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这种激发探索欲望的方式,可以引领学生不断的通过体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发挥。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在授课之前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寻找与角相关的物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这些物体拿出来与同学和老师分享,再通过寻找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不断的探索角的特征。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建立一种人为的情景,无论是在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拓宽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更深一步的对课程内容有了认识。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也可通过将实际应用与课程内容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断的加深对于知识点的认知,例如怎样叠小马扎,叠成什么样的角度更适合等。在下次上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折叠想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现实中不断的发现数学问题的应用,并理解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有数学的显现,明白学习数学的真正含义所在。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进行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通过操作不断的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不能将其简单化和模式化,只有有效的对活动进行设计,才能在最大限度内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启迪。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更为直接的操作活动来获得一定的经验,因此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也使他们具有更加牢固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记忆,因此应该重视对操作活动的设计。
在数学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此相同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对其进行解答。当出现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对于问题解答的不同意见,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才有利于每个学生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
创新对于每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不断的通过自身创造性思维,灵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授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对24×13 进行计算,首先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观察,可以利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答,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再对解答方法进行交流汇报。第1种方法是用加法来计算,就是13 个24 进行相加。第2 种方法可以用连续乘法来计算,12×2×13 等,第3 种方法是可以用拆分法将其拆分为24×3+24×10 等。多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新知识的认知。这样更加有利于拓宽学生对于知识解答的层面,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对于小学生数学教学来说,主要的难点在于数学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简单,可能无法容易的对数学进行理解。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例如老师在对加法的意义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原来有三只鸭子又来了五只鸭子,现在有多少只鸭子?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对题目进行理解。多媒体播放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更加直观的对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行展现,并在展现过程十分的形象和生动,学生在理解时也更加快捷。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生动形象的授课,这种方式与单一的教案教学相比具有更加直接的优势,使学生更能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学校在对数学进行教授时,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在这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也可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难点和重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