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丹 刘畅
摘 要:对人们来说,看似孤立难懂的外宣语并不仅仅是语言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于人们和普通学者来说它也同等重要。因此,曾有很多语言学家从认知视角分析外宣语,透过细致的分析,人们了解了外宣语中的深层意义,语篇产出者的内心世界、世界观及意识形态。本文主要研究外宣语以及概念隐喻与外宣语的关系。
关键词:外宣语;概念隐喻;外宣隐喻
作者简介:王冠丹(1993.3-),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1
1、外宣语界定
最早对外宣语的研究是古希腊的修辞学,将语言学与外宣语结合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在学术界通常有一些术语难以清洗地界定,其中,關于外宣语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语言学家莱考夫认为外宣语看作是抽象语篇的一种,但没有对外宣语进行界定。还有很多国外学者也曾尝试对外宣语进行定义。例如,他们定义外宣语只是限定演讲者的语言活动,对批判性话语进行分析的研究者来说,几乎所有的话语都看作是具有演讲性质的。
另外,中国学者尝试对外宣语进行定义。他们认为,语言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要素及交际的媒介,并且影响交际的进程,又是形成思维方式、价值判断、世界观的决定方式。
总之,外宣语是由作为演讲者的职业身份的说话者和机构语境组成,它拥有广泛的体裁,包括,总统就职演说、访谈、论文、活动的演讲词、选举演说、新闻发布会、政党的宣言党纲、选举演说、辩词以及广告等等。综上可以看出,外宣语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书面的或者口头的,但其特点、功能和模式基本是一致的。
2、概念隐喻与外宣语
自1991年莱考夫首次将从概念隐喻视角分析外宣语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就着手于从该角度对外宣语的概念进行探析,并分析外宣语中的隐喻机制,来更好的理解外宣语背后的含义。近年来,外宣语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他们提出,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隐喻与外宣语存在必然的联系。隐喻,从传统语言学角度看是修辞上的锦上添花,另外从认知角度看,它更是形成和传递某些棘手问题的认知手段。最重要的是,隐喻的使用能避免直接提及而伤及脸面,这也成为了外宣语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与外宣语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那么,语言和作为社会发展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要素,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带来另一个要素的相应变化。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任何语言是隐喻性的,因为人的思维就是隐喻性的,每当我们遇到说不清楚的事情,我们都会用熟悉的说不熟悉的,人的思维亦是如此。所以外宣语也不例外,外宣语也是通过隐喻来构建其意识形态。概念隐喻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它能反映说话者的主观意识,体现说话者内在的主体性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认知,成功地帮助说话者传递话语的意图。因此,鉴于很多外宣词汇对于人们来说是陌生的,所以,演讲者在进行发言时通常会大量的概念隐喻使得他们发表的外宣语更加生动形象且深入民心。这极大地满足了演讲者想通过发言来宣传其理念的愿望。
另外,概念隐喻在外宣语中通常具有稳定性和创新性。概念隐喻形成的动因存在于概念域层面,也就是我们可以说概念隐喻是概念性的,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外宣语中存在的概念隐喻反映了说话者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最后,概念隐喻在外宣语中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概念隐喻为外宣语提供框架。概念隐喻存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映射,也就是用始源域的结构来定义目标域的相关内容。将认知语言学的此概念应用到外宣语中,就是可以将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始源域内容的框架赋予到抽象的外宣语这个目标域之中。在外宣语中经常有“国家是人”的概念隐喻,把国家比作人时,就是用人体的框架来建构国家的概念,详细来说比如,人民于国家来说就好比血液对人体,领导人对于国家来说相当于大脑对于人体等。
第二,概念隐喻具有帮助听者或读者对信息进行筛选的功能,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对大多数人来说外宣语是脱离他们的且普通人很难参与到复杂的外宣实践中,因此,演讲者为了更好地传播自己的思想,就会大量应用隐喻将复杂的外宣事件进行加工,把人们不熟知,难以理解的,复杂的外宣概念转化为人们熟知的,易于理解的概念,使这些概念更贴近普通民众。
第三,概念隐喻在外宣语的中的应有具有在激发大众情感的功能,其中劝说的功能最突出。众所周知,隐喻具有很轻的移情功能,且此功能可以起到很强的劝说作用。因此,在发表言论时,隐喻的大量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概念,这样更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接受这一事物所蕴含的观点。
总之,国内外研究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外宣语的研究使人们对语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概念表层而上升到了认知层面。离开了隐喻的外宣语就成了无水之鱼。演说家通常在外宣语中大量运用隐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立场,通过人们熟悉的概念映射到抽象的目标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抽象的外宣语。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6.
[3]赵燕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