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创作的主体意识研究

2019-12-16 01:46周中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钱钟书创作

摘  要:通过对钱钟书先生作品的分析可知,在创作的主体意识中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个方面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积淀和形成的意识形态;第二个方面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创作理念;第三个方面为钱钟书生活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相对于左翼等派别作家表现出来的特殊主体意识形式 。本文主要从钱钟书先生知识分子的刻画对钱钟书创作主体意识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钱钟书;创作;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周中(1997-),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2-0-01

主体意识是通过哲学术语抽象而来的一个概念,钱钟书先生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够凸显出西方文化特点。主体意识概念的范围广,引起问题的争议比较大,但是具体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创作中蕴含的历史素材,虚实处理,也包括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历史观、政治观、审美观等。钱钟书在主体意识的体现中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接下来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塑造知识分子体现出来的主体意识

(一)人格意识

钱钟书在知识分子的塑造中善于对这部分人主体精神的探索和揭露,比如在《围城》中对方鸿渐人物特征的塑造中也体现出钱钟书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读《围城》的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方鸿渐懦弱,没有才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悲剧人物,但是如果结合小说创作背景来说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正处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西方思想对中国文化造成剧烈的冲击,而方鸿渐成长在这种文化的夹缝中,在思想理念的撞击下成长。从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下长大,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侵染,在留学归来后,他的思想观念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在留学阶段方鸿渐并没有下狠功夫,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仅限于皮毛,导致他的东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都比较浅显,难登大雅之堂。从他衣锦还乡后第一次演讲就可以体现出来,在他的演讲中大谈“鸦片”和“梅毒”,东方的学者无法接受,认为他在西方国家不学好[1]。而接受西方思想的他用如此粗鄙的讲解主题也表现出他的浅薄。同时方鸿渐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意识的人,他曾经与赵辛楣的交谈中说到“愚民政策中不允许人民接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有所缓和但是也只可以接受一种教育。没有接受教育的人会由于不识字容易上当,接受教育的人则会因为认字而受印刷品的当。”通过方鸿渐精辟的教育评论可见,他是一个具有鲜明个人思想的人,也是他接受西方教育后的一种思维升华。但是他的主体性难以被当时社会接受,所以在方鸿渐身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钱钟书獨立人格的。

(二)自主意识

《围城》中通过方鸿渐的事业、爱情等方面的反应都能够体现出人物的自主意识,反映出经过西方文化洗礼后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方鸿渐对爱情的追求是自由的,对家庭包办婚姻一直采取反对的态度,但是面对家庭包办时,在家庭的镇压下也选择勉强接受。他最终没有摆脱包办婚姻的束缚,并不能完全归结为他性格懦弱,而是在封建思想的镇压下个人力量无法反抗。在船上与鲍小姐短暂的爱情中可以体现出方鸿渐对爱情的追求和玩世不恭。在遇到苏文纨后,虽然深知无法圆满,但是面对苏文纨的追求,经过挣扎后最后还是表明自己心有所属,也体现出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向往。直到遇到唐晓芙他的真爱,虽然大胆追求但是最后因为自己知识分子的自尊而放弃。对方鸿渐爱情观的描写,不仅体现出他对爱情的自主追求也体现出他性格缺陷的一方面。

二、批判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

(一)对大学教授的讽刺

从钱钟书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对知识分子批判的内容,比如《围城》中将三闾大学为模型塑造一个小型的知识分子缩影。在这所大学中教授们为了名利勾心斗角 ,一些本应该受到尊重的知识分子,内心十分龌龊,他空有一身知识内心却是空虚的、病态的[2]。比如作为三闾大学资历最老的老科学家高松年校长来说,在知识分子的外衣下,他习惯于玩弄权术除去方鸿渐教授的职务,同时垂涎汪太太的美色。通过对知识分子丑恶一面的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崭新的视角下,人性化,冷静的审视知识分子的弊端,使《围城》这部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思想意蕴。

(二)时代边缘的人性认知

钱钟书先生在散文的创作中也包含很多对知识分子的讽刺,比如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他通过魔鬼之口对自身的苦闷以及世态炎凉进行分析。散文中充斥着讽刺意味,而与钱钟书对话的魔鬼正是生活中的观望着,他们对待这个社会所有善恶都持观望态度,体现出世间的冷漠和虚伪,同时也表现出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和思想困境。比如“你的识见竟平庸得可以做社论”风趣的口吻中表现出钱钟书先生对平庸文人的讽刺。钱钟书先生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对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分子病态的人格以及传统文化的弊端等进行批判,从时代边缘对人性进行挖掘,为世人呈现出这些人物的善恶美丑。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意识的概念比较抽象,在对钱钟书先生创作主体意识的研究中,从知识分子的刻画方面着手,结合当代的背景以及作品内容等对知识分子的主体性进行挖掘,同时也是对钱钟书先生主体意识的分析。他对当代部分知识分子以及文人学者抱着批判的思想,挖掘当代人性的劣根性。

参考文献:

[1]马骁.《围城》中的三个“解构者”——探析《围城》中的人物及其创作者对创作意图的解构[J].焦作大学学报,2015,29(4):27-29,33.

[2]胡均法.以《围城》为例探讨钱钟书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J].赤子,2016(10):61-62.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钱钟书创作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一墙之隔》创作谈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创作随笔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