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
巢元方是隋朝著名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在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主持编撰了传世名著《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顶有百会、四神聪、上星:翼面太阳、率谷,额有印堂;枕有风池、哑门、翳明等穴位。若常梳头,会促进诸阳上升,百脉调顺,气血不衰。所以,他十分注重梳头。在《诸病源候论》中他写道“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千过梳头,头不白”。
梳頭
每日晨起、中午或晚上睡前,或者在练功、按摩结束后,以两手十指代梳,自额骨攒竹穴(位于两眉内梢处)起,经发际、前顶、头顶到后脑发际处,由前到后,再由后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干梳头数十遍乃至百余遍。
这种梳头方法实际上是用手指头按摩头部各穴位,若坚持数年,可防止脱发,而更为重要的,是能保持头脑清醒轻松。
护齿
牙齿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逐渐减退,保护好牙齿更为重要。为此,巢元方倡导叩齿护牙法。在《诸病源候论》中,他写道:“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
屏除杂念,心平气和,全身放松,口唇微闭,随后上下齿有节律地相互轻轻叩击。
叩齿的时间定为一早一晚,也可选择三餐之前。若一早一晚,则各叩36次;一边叩齿,一边用手掌边缘轻击自己的后颈部:若三餐之前,可各叩齿4至8次。
宣导养生法
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诸病源候论》中还载有许多宣导法。其法大都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如“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所除胃寒……则愈”;“食前后两手捺膝,左右欹身,肚腹向前,努腰就肚,左三七,右二七,转身按腰脊极势”,可“去太仓腹内宿气不化、脾痹肠瘦、脏腑不和”等等。
在谈及“风痹手足不随候”时,巢元方说“左右拱手,两臂不息九通”,可“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不少医学界的人认为,巢元方在其《诸病源候论》中谈及的许多宣导法均系前人所创,但大都早已散佚。他却将这些方法大量地引入到自己的著作中,从而完整地保存下来。所以,这应视为他的重大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