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婉洁
“很多病人喜欢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没有来源的个例病案,套用在自己身上,这除了会加剧对病情的恐慌,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正常的信息,所以,这是我做科普的目的。”
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医生刘连成说。
从2012年写医学科普文章以来,刘连成的初心一直都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医生除了会开药,会拿手术刀,还要会说、会写,运用好的医学科普传播方式影响和带动患者,其作用有时候比药物、手术还有用。
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但一边是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另一边却是普通百姓对自身身体的一知半解。
如何改变这样的不平衡状态?医学科普,正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刘连成
“刚开始写的科普文章比较学术化,第一篇文章《痔疮的保守治疗》发布在微博上,几分钟内就获得了几十万的阅读量。但那时的文章写得很无趣,不好看。现在写科普文章,很多时候会是‘灵光乍现,比如门诊时遇到印象深刻的病人,回去查一查最新的文献,加上专业的东西,就可以完成一篇科普文章。”刘连成说。
从最初的大而全,到如今的小而精,刘连成的科普文章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从最初的一周时间,到现在的两个小时,写作速度在不断提升,心态却越来越谨慎了。
“医生追求严谨,科普不是个人观点,是科学普及,首先必须得科学,不能乱说。科普文章里的每一条建议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开始写科普文章以来,刘连成也面临如何增加粉丝数量的问题。从公众号后台可以看到,他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很高,但粉丝数并不多。
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粉丝?“肛肠科博取眼球很简单,发一些直肠异物的图片就行,大众都有猎奇心理,很快就能获得很多读者。但我不赞同这种为了吸引粉丝而满足大众好奇心的行为,这些没有科普意义,还可能会曝光病人的隐私。”刘连成坚持本本分分地输出医学知识。
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也是医学科普的一部分。
为满足各层次的病患,刘连成都用最直白的话语解释病情:“有时还要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跟病人解释蹲厕所时间长和痔疮的关系时会说,痔疮就像吹气球一样,吹的时间越长越大,吹到一定程度气球就会爆,蹲的时间长了痔疮就会爆出血。”形象的比喻,病人一听就懂。
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通过医学科普,从另外一个角度“治病救人”。
随着越来越多优质科普文章的广泛传播,每周出门诊时刘连成都会遇到自己的粉丝,经常他一开口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对方就会胸有成竹地告诉他:“刘医生,这些我在您的科普文章里都看过。”
刘连成十分高兴:“做科普是有意义的。门诊时间有限,如果病人提前了解一些知识,就能极大地减少沟通成本,让医生在有限时间内接诊更多病人。”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诊断和治疗手段多样,患者面临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因此,简单地开药、开住院条已远远不够。医生需要给患者解释疾病成因、诊疗手段的区别及治疗后效果等。在医患沟通过程中,随时需要医学科普。
刘连成坚持每周更新一篇科普文章,他的目标是把所有肛肠科疾病通过科普形式都写一遍。
每周的科普时间,都是他的自我充电时间,“写科普必须查很多文献,需要主动更新自己的观念。医生更新自己的观念,输出最新的医学知识,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很多病都不需要手术,病人更新知识库,就知道如何护理。”
科普不仅能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很多已经发生的疾病也能通过科普更好地维持或愈后。
如今,医生的职责除了救死扶伤,还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通过医学科普,从另外一个角度“治病救人”。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学科普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刘连成的科普文章加入了漫画、图片,用医患对话的形式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简洁明了,生动活泼。
“很多时候,大家不好意思转发肛肠科的科普文章,会觉得比较尴尬。这也是我有时动力不足的原因,写得很费劲,但没有人转发。”刘连成提起目前的困惑。
为了突破困惑,有时刘连成会紧跟一些热点事件或节日。今年5月20日,他制作了一张图片发在微博上,他写道:“在专业医生的视角里:5—每次排便不能长于5分钟;2—每次等待时间不超过2分钟;0—0痔疮。”
很多网友转发并评论,“每次上厕所都超过10分钟了啊”“总感觉有宿便怎么办”“要不要灌肠”……
刘连成在评论区耐心回复:“人们通过互联网或者广告宣传接收到的一些信息是有误区的,比如很多人觉得必须清宿便才能排肠毒,就一直蹲在厕所等,但长期这样会造成脏器脱垂。还有很多姑娘觉得灌肠会美容,但灌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功能会被破坏。”
今年1月1日,刘连成在公众号里写下这樣一段话:望以知痔君绵薄之力,科学传播肛肠科防病知识,让门诊时的苦口婆心化作科学的细雨春风。
这些年,很多患者通过他的公众号或微博了解疾病、治愈疾病,受益人群越来越多。刘连成感到知足,正如他在每篇科普文章结尾写的那样:分享肛肠疾病防治知识,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分享健康,你也能成为他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