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贫实践理解共享发展理念

2019-12-16 09:10李国祥
民生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自然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李国祥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什么要提出新发展理念?这既是基于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提炼出的进步思想精华,又是基于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提出的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一般称之为新发展理念,但并不意味着过去中国发展完全没有这些理念,而是过去中国发展指导和实践可能没有完全做到。总结并进一步明确新发展理念,成为新时代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怎样理解中国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理念?中国是怎样将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中国扶贫,特别是脱贫攻坚实践,有助于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人人分享发展成果

从发展成果共享的对象来看,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发展成果。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分享对象看,有的社会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能分享,两极分化和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发展通病。不否认中国现阶段分配差距也很大,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更不是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

确立共享发展理念,就是明确发展成果是包容的,不排斥任何人,特别是不排斥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的人民。单凭市场手段,难以做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就通过非市场手段组织动员社会资源实现共享发展目标。

新中国成立时,近九成中国人、约4.8亿人生活在农村,普遍处于极端贫困状态,生计是最大民生。即使到改革开放初期,按照2010年价格确定的2300元的现行贫困标准,当时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也都是贫困人口。

1978年,中国农村总人口约8亿,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达7.7亿人,贫困发生率达97.5%,几乎所有农村人口都是贫困人口。

2018年,同样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仅1.7%;比197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減少约7.5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约96个百分点。中国扶贫减贫脱贫基于几乎所有中国人,基于让所有中国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新中国70年,九成以上极端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共享发展的最具代表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传承和体现。进入新时代,中国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每个中国人过上不愁吃不愁穿及享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及安全住房有保障的生活(简称两不愁三保障),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策略,通过精准确定农村贫困家庭,即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根据致贫原因精准帮扶,到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不足1700万人,到2020年中国农村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将进一步体现共享发展的重要理念,也充分证明中国发展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全面共享

从发展成果共享的内容来看,共享发展是全面共享,就是要让人人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新中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发展。70年中国扶贫,不局限于给钱给物的救济式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力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提高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区,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从脱贫标准对比70年农民教育、医疗、住房等的变化,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扶贫的全面性,更好地理解全面共享的内涵。旧中国,农民普遍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农村大力发展普及教育。2018年,贫困地区近九成农户家庭儿童少年所在自然村可以便利地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不仅把贫困家庭孩子享受义务教育保障作为脱贫底线,而且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享受高职免费教育和资助,上大学也有资助。

旧中国,农村缺医少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到2018年,超过九成贫困地区农民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因病致贫的农村家庭病人治病可以得到新农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方面保障。

旧中国,农民普遍住危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后国家加大扶贫力度,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到2018年贫困地区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的农户不足2%。国家对居住生活在生态脆弱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贫困农民家庭,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安居房,加强生态建设,提供护林等公益岗位。

共建共享

从发展成果共享的途径来看,共享发展是共建共享,就是在发展成果共享进程中注重激发人民创造财富的活力,激发人民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及动力,不仅不否定按劳分配,而且创造条件让人人都能有机会参与发展。

农村贫困人口为什么会大幅度减少?贫困农民为什么可以分享发展成果?主要原因是中国将开发式扶贫贯彻扶贫全过程,通过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地区具备自我发展能力,让农民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加收入,享受社会福利。

贫困地区的确立和发展反映中国扶贫的共建共享特征。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聚焦贫困区域,确定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年又确定了深度贫困地区,国家集中扶贫资源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截至2018年末,全国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和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约九成,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超过八成。

在贫困农村,国家重视以工代赈扶贫。为避免“福利陷阱”和变扶贫为养懒汉,各地在扶贫实践中重视扶志扶智,重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这些都是根治贫困的有效途径。

扶贫成果渐进

从发展成果的共享过程来看,共享发展成果是渐进的、分阶段的。2018年末,按现行贫困标准,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分别为0.4%、1.8%和3.2%。减贫结果的地区差异,反映出扶贫成果渐进性的特征。

70年的中国扶贫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注重救济式扶贫。改革开放后,国家建立专门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农业、乡镇企业、基础设施等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贷款贴息等支持力度,1994年到2000年实施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到2010年和2011年到2020年实施两个为期10年的扶贫开发纲要,自2015年起又打响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战,消除现行标准下所有的农村贫困人口,解决区域性贫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

猜你喜欢
自然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