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斌,尤美美
摘 要:武汉既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现实需要,又具备建设条件。本文探讨了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将武汉与香港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利用工业基础和创新优势、发挥交通优势、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武汉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香港;武汉;自由贸易港;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019-04
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打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1]。国际典型自由港多有地缘优势,集疏运体系、开放的贸易环境、低税负环境、法治环境、便利的营商环境于一体[2]。自由贸易港正在由沿海(海运)港口向“海河港口+公铁枢纽+空港”的内陆型港口逐步延伸[3]。现有学者探讨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路径,提出了政策建议[4][5][6]。但关于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可能成为腹地型自由贸易港, 或兼具腹地与转口功能的混合型自由贸易港[7]。内陆型自由贸易港有助于提高开放水平,协调区域发展。基于武汉新港、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情况,武汉应借鉴国际成功的自由贸易港经验,打造开放的内陆高地[8]。香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之一,它虽为海港,但其发展经验对武汉仍然具有极大借鉴价值。本文拟探讨武汉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借鉴香港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1 武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1 武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上涨,原有竞争优势削弱。自由贸易港能推动一国竞争优势向制度、服务、品牌和国际声誉转变,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9]。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协调区域发展,提高开放质量,武汉处于“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的聚合点,有望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武汉是近代中国的第二大商埠,国际贸易繁盛一时,有“东方芝加哥”美誉。根据孙中山《建国方略》,武汉为“中西部之贸易中心”、中国内地“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武汉因水而兴,但80年代以来,伴随内河航运的衰落和铁路、公路运输发展,港口优势不再,同沿海地区差距拉大,加上政策红利有限,同内陆新兴城市也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与同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西部城市重庆,和跨境电子商务、航空港飞速发展,力图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中部城市郑州相比,在进出口贸易上,存在较大差距,武汉尚未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上海、武汉、郑州、重庆四座城市的比较见表1。
1.2 武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可行性
武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港口条件优良。武汉是九省通衢,经济腹地广阔,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以武汉为核心、1000公里为半径,能涵盖全国10亿人口和90%经济总量。武汉码头历史悠久,港口条件优良。1991年武汉港便获批一类水运口岸;2008年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建设“武汉新港”;2011年武汉被列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现已是“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江海直达千箱级集装箱示范船已成功首航。
武汉交通运输便利。武汉是中国高速铁路中心,从武汉乘高铁至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香港等城市,五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武汉早在2012年便已开通直达欧洲的“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中欧(武汉)国际班列进一步打开西向开放大门,2018年实现可到达国家29个,城市76个,实载率达96.4%,为中欧班列之首;武汉是中部航空枢纽,华中唯一可直航四大洲的城市,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最大客运航空枢纽、华中最大飞机检修基地,顺丰国际机场力图打造我国最大货物转运机场,与天河机场组成客货运双枢纽。
武汉营商环境良好。武汉有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一个自贸试验区。武汉出口加工区以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为主,机械、电子、医药、生物工程等产业多元化发展;东湖综合保税区是现今内地开放水平最高、功能最齐全、优惠政策最多的综合功能区[10];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一区两园”,两大园区可区港联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缩减负面清单,设立外资企业投资发展专项资金,成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多项改革创新的制度性成果在全国推广复制。
武汉创新环境较好。2015年武汉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贸十条”、“新黄金十条”、“光谷制造十条”等50多项政策推动自主创新;深入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聚焦光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智能制造、生物、新能源与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国际人才高地;2018年“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超万亿,增长16.1%,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长13.5%。
2 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
香港是国际金融、工商服务业及航运中心,连续25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自由贸易港范围覆盖全域,高度自由且多元化发展。
2.1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
1841年,英國侵略军上校义律宣布香港为“自由港”。此后,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转口贸易型、加工贸易型、综合型、跨区域综合型,见图1。香港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转口贸易型向加工贸易型转变。传统转口贸易受20世纪50年代国际对华禁运打击,香港凭借劳动力成本与低地价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第二次转型:加工贸易型向综合型转变。香港借助大陆对外开放、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机遇,向珠三角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挥管理、技术、资金等优势,发展为航运、贸易、旅游、金融中心;第三次转型:综合型向跨区域综合型转变。香港回归,借助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积极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之相伴,香港的空间结构也从港口型、港口与工业区结合的港区型、与城市结合的港城型,向跨区域一体化发展[11]。
2.2香港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
2.2.1贸易自由化
坚持贸易自由化。香港基本法“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财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香港海关只对酒类、烟草、碳氢油类及甲醇征税;积极缔结自贸协定,2018年便签订了三份自贸协定,涉及12个经济体。
通关便利,海关监管高效。推出便捷通关策略,如“贸易单一窗口”“香港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便利计划”“海运简易通关计划”“自由贸易协定中转货物便利计划”等;商品进出口不需提前批准,14天内向海关提交报关表格即可;检验检疫简单高效。
2.2.2营商环境优良
税制简单,税负较轻。香港没有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直接税是利得税(法人税率16.5%,首200万利润税率为8.25%,非法人税率15%)、薪酬税(按比例累进,税率2%-17%不等)和物业税(税率15%,房屋修葺等按扣减20%免税额后的15%);到2018年已与40个税务管辖区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
营商自由。设立企业没有所有制、融资规模、控股比例等限制[12];企业注册效率高、注册条件宽松、对投资企业监管规范[13];外商享受国民待遇,为吸引外商和保障港商在外利益,到2018年已与海外经济体签订了20份投資协定,涵盖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
法治化环境。法律体系完备,成文法中, 经济法约占45%[14];司法独立,法律人才云集;纠纷解决机制健全,谈判、调解、仲裁等灵活高效;积极建设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发展法律科技,支持非政府机构建立网上一带一路仲裁及调解平台,提供网上争议解决服务。
2.2.3金融自由开放
资金流动自由。外汇及黄金市场完全开放,买卖货币和资金流动不受限制;外资参与港内证券交易没有限制;国际投融资便利。
金融机构开办、经营自由。1978年对外资银行开放,逐渐构建以外资银行为主体、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对象的银行体系[15]。金融机构对借贷没有额度限制[13]。
金融监管体系完备高效。由专门机构以相应法规为准,与国际标准对接;行业协会发达,投资者保障机制完善。
2.2.4人员流动与人才政策
人员进出自由。约 170 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可享受免签来港旅游6个月,持香港护照居民可免签入境海外;允许在港企业自由雇用外来员工。
重视人才培养。教育、人才培训在政府公共开支中占比较大,2017至2018年,教育开支885亿港元,占政府公共开支17.43%;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专上教育程度人数占比达33.1%。
引进高端人才。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实习研究员计划”,预备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发布“人才清单”,涉及11 个专业领域,精准引进海运、建筑、法律服务等行业专才;教育、医疗水平高,生活便利,吸引人才来港留港。
2.2.5政府正确决策与科学管理
经济政策发展完善。香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港内自由”的监管模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自由放任”转向“积极不干预”,政府只在市场失效时采取必要、合理的干预;如今已形成由完全不干预、直接干预、临时性干预政策共同构成的比较完善的经济政策体系。
“量入为出”审慎的财政政策。强调公共开支增长率不能高于总产值增长率,避免赤字;逐步转向温和的反经济循环的财政政策,并推进私营化计划。
善于把握历史机遇。19世纪5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参与国际分工;上世纪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推动产业升级,向综合型自由贸易港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如今香港瞄准“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预备做好促成者、推动者。
3 武汉与香港比较分析
香港从资源贫瘠的小渔村,发展成“东方之珠”,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港口优势等条件开展自由贸易港建设,善于把握机遇转型升级;武汉交通便利,开埠后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内陆大港。同时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廉,清末张之洞开启武汉近代化进程,新中国重工业建设时期也打下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2018年武汉三大产业构成为2.4∶43.0∶54.6,第二产业增加值6377.75亿元,增幅5.7%,其中,工业增加值5076.21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696.0亿元。武汉与香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条件比较详见表2。目前,武汉应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提高开放水平,发挥特有的工业基础和创新优势,促进港产、港区、港城一体化,探索武汉特色的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建设之路。
4 武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建议
4.1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武汉要借鉴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各口岸通关协作,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口、综保区联动发展,实现双自联动;自由贸易港建设要考虑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加强与其它城市协作,避免同质化竞争。武汉要进一步简化税制,扩大税收优惠,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处理效率及政府服务水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法治环境,发展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4.2利用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人才红利,发展创新优势
武汉要充分发挥工业优势和“百万大学生留汉”的人才红利,进一步优化升级,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个国家新基地建设提供支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结合市场需求吸引优秀人才留汉、来汉,打造智慧城市。
4.3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交通优势
武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内陆节点城市,可引进跨境电商企业,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提高海关监管效率;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中部节点城市,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要加强同其他交通枢纽城市的合作,大力发展江海直达与多式联运,凸显武汉的创新、交通优势。武汉要提高港口航运服务功能,加强港口规划,减少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发挥机场航空枢纽功能,提高航空货物中转集拼效率,发展配套产业;提高中欧(武汉)国际班列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探索统一规划管理机制,打造多式联运通关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中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
4.4促进金融开放、创新,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武汉要深化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放开外汇管制,推进汇兑自由;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扩展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物流金融、港口金融、离岸金融,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以金融创新助力科技创新, 加大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银行、科技证券、科技保险发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建设信用高地,推动金融监管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汪洋.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N]. 人民日报,2017-11-10(004).
[2]王晓玲.国际经验视角下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9(03):60-70.
[3]元利兴, 田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8(12):52-62+133.
[4]邵昱晔,卢瑜萍.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发展模式与金融政策研究[J].福建金融,2019(08):48-54.
[5]张绍乐.中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任务、障碍与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1):69-74.
[6]裴长洪,刘斌,李越.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探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01):1-10
[7]白明.建设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需要双对标[J].中国远洋海运,2019(03):36-39.
[8]Aosong Zhang.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pport Strate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A]. 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Proceedings of 201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SSMI 2018)[C].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武漢志诚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8:5.
[9]史本叶,王晓娟.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解析、经验借鉴与制度体系构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04):149-158.
[10]邱焱林.充分利用武汉新港综保区新平台 打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J].港口经济,2017(05):24-28.
[11]陈会珠, 孟广文,高玉萍,杨爽,邵擎峰.香港自由港模式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及启示[J].热带地理,2015,35(01):70-80
[12]李思奇,武赟杰.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18(04):27-33.
[13]杨明,赵明辉,原峰,杨伦庆.香港新加坡自由港政策分析[J].新经济,2019(04):4-9+2.
[14]王胜,康拜英,韩佳,张东东,曾茹,王美惠.香港自由贸易港发展浅析与借鉴意义[J].今日海南,2018(05):25-29.
[15]郭兴艳.香港:全世界最开放的自由贸易港[J].中国中小企业,2013(09):70-71.
基金项目:武汉研究院开放性课题(IWHS20192025)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