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民间音乐是苗族人民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随着历史的发展,苗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民族音乐独有的形态和特点。本文将对苗族民间音乐的种类和形态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希望对苗族民间音乐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苗族民间音乐 音乐形态 风格特点
苗族民间音乐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樂的一种,有其独有的音乐魅力。对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和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对苗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苗族民间音乐的创新,使得苗族民间音乐不断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从而让更多的苗族民间音乐得到展示,体现新时代背景下贵州苗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使苗族民间音乐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展下去。
一、苗族民间音乐的发展
苗族是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少数民族,苗族人民生活的地区常常伴随着青山绿水,加上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主要是以打猎和耕种为主,在山林中长期生活,听惯了鸟鸣、风吹树叶等原生态的声音,因此,苗族人民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创作出了最为原始的苗族民歌。目前,对苗族民歌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唐朝。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苗族民间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种类多、形式丰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从古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苗族民间音乐的产生到缓慢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使得苗族民间音乐发展缓慢。第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期间。这期间,虽然苗族民间音乐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一些传统的苗族歌曲和表演丢失。第三,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苗族音乐得到快速的发展,很多传统的苗族民间音乐已经以更好的形式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二、苗族民间音乐的种类及形态
(一)苗族民间歌曲
1.风俗歌。风俗歌是表现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歌曲。对苗族风俗歌来说,可以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类,常见的季节性风俗歌有在春节期间进行的年歌、灯歌等,在农历的三月三、端午等节日进行演唱的歌曲等。一般来说,季节性风俗歌主要在节日里面进行演唱;而非季节性风俗歌,不受时令、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常见的有祭祀时候使用的祭祀歌,在婚嫁过程中唱的婚嫁歌曲,在丧葬时候所演唱的葬歌、悼歌、孝歌等。
2.山歌。山歌是一种很常见的苗族民间音乐,不仅充分表现了苗家人民的风土人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了苗族人民的风俗特点,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每一个地方的苗族山歌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比如湖南地区的苗族山歌,大多数都比较泼辣直白,而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山歌,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委婉。总的来说,苗族山歌在创作上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比较注重格律,歌词讲究脚韵,常常以二句体或者四句体为主,演唱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3.叙事歌。叙事歌是苗族传统文化和历史主要表现的歌曲之一,主要有古叙事歌和现代叙事歌两种。古叙事歌是苗族祖先经过长期的发展,对苗族人民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苗族神话乃至苗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等方面的记录,是研究苗族历史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而相比较古叙事歌,苗族现代叙事歌则比较随意,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抒情性。
4.飞歌。飞歌主要是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常见的一种苗族歌曲。苗族飞歌在演唱的时候,音色非常动听。一般来说,苗族飞歌主要是用于一些比较喜庆的场合,比如在端午或者春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苗族飞歌主要流传下来的歌曲有几百首之多,主要是通过现编现唱的形式产生的。在歌词的主要内容上,主要是为了抒情或者为了表达双方的爱意。
5.酒歌。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每逢佳节或喜庆婚姻的场合,常常都通过饮酒的方式来表达双方的祝福。在席间酒后,当地的苗族老人用酒歌曲调来传唱历史、歌颂苗族民族英雄和祖宗的业绩。作为苗族民间歌曲的一种形式,酒歌在曲调旋律上的起伏不是很大,在风格上比较庄重严肃,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朗诵风格,常常是一个章句进行无限反复,不同的就是在歌词上做一定的变化处理。
6.其他种类苗族歌曲。苗族民间歌曲还有劳动歌,就是表现苗族人民生活劳作的歌曲;时政歌,主要是对时事进行记录和宣传的一种歌曲;儿歌,主要是苗族儿童之间相互传唱的歌曲,主要起到对苗族孩子的教育作用;游方歌,是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一种歌曲。此外,苗族民间歌曲还有谜语歌、苦歌、盘歌等等。
(二)苗族民间乐器
1.芦笙。苗族芦笙在形制上比较特别,通常由竹、木、铜三种材料构成,形状呈现一定的弯曲状态,在芦笙的下端管口不堵塞,上端使用两道竹篾进行固定。芦笙的制作虽然简单,但是在苗族的音乐中,是最常使用的一种乐器,是苗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使用芦笙进行演奏的时候,旋律上非常简洁欢快,同时讲究声部的谐和和音响的丰满,使得芦笙听起来具有一定的苗族山歌的味道。
2.芒筒。芒筒在苗族地区也称为地筒、芦笙筒等,通常都是和芦笙一起进行演奏的。在配合芦笙演奏的时候,芒筒的演奏者站在表演队伍的中间,演奏时芒筒树立在地面上,并且稍微倾斜,这样演奏芒筒的人一只手可以扶住芒筒,另一只手可以拿住芒筒的竹管,通过俯身的姿势芒筒的吹奏。芒筒的音域比较宽广,整个芒筒的演奏声音听起来比较饱满。
3.夜箫。夜箫,在苗语中也被称为“寥”,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夜箫一般是在晚上进行吹奏表演的一种苗族乐器。夜箫也是苗族特有的一种而单簧气鸣乐器,在音色上比较柔和、优美。夜箫在低音和中音表演时,显得比较圆润、甜美,而如果夜箫使用高音进行表演,听起来就显得有点尖锐刺耳。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用夜箫进行表演的时候,最适合表演一些悠缓抒情的曲调,可以很好地表达曲调中的思想感情。
4.古瓢琴。古瓢琴也常常被苗族人民称为“格哈”,在制作上非常简单,具有一种古拙的味道,因此就被人们称为“古瓢琴”,是苗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
5.木叶。在苗族民间音乐中,还使用木叶来进行表演,通过木叶的吹奏,使得音乐听起来非常清脆、干净,给人一种走入大自然的感觉,这也是苗族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6.其他乐器。苗族唢呐在形式上与汉族所使用的唢呐比较相似,唢呐的管身是木材所制作的,通常都是由桐木进行管身的制作,在形式上唢呐上面比较小,下面比较大,中间出现中空的状态,是一种圆锥体形式的乐器。除了这些,还有姊妹箫、胡琴、月琴等其他形式的苗族民间乐器。
三、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一)音乐特点
苗族民歌在曲式的结构上,有多种形式,但一般最常见的有AB二段体的形式。在曲调上,多为清冽、高亢、委婉的曲调风格,主要为五声调式,其主要的曲调大多由“sol、la、do、re、mi、sol”组成。这样的组成方式,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影响,同时再结合当地的语言风格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使得苗族民歌与其他的民族歌曲在曲调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我国民歌之一的苗族歌曲,在独具特色的同时,也有着苗族民歌最基本的一些音调。
(二)演唱特点
苗族民歌在演唱形式上比较多样化,一般的演唱形式有个人独唱、二人相伴齐唱、多人合唱等等,但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都需要注意在节奏上的顿挫缓和,同时在音调上还要保持绵长的演唱风格。在苗族民歌的演唱过程中,主要采用高腔调和平腔调这两种形式的唱腔。高腔调一般是在野外进行演唱的时候使用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把真假音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演唱,演唱的歌曲在旋律上的起伏比较大,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并且演唱者可以边进行歌曲的演唱,边进行舞蹈的表演。这种形式的歌曲,常常使用在山歌、飞歌、酒歌等苗族民歌中,同时伴随着芦笙、唢呐等乐器的使用。平腔调在演唱的时候,要求曲调低沉,通常这样的演唱方式适用于一些旋律起伏不是很大的苗族民歌,在音域上通常是在八度以内,节奏比较缓慢自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演唱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通常用于风俗歌、祭祀歌、婚礼歌曲等的演唱中,同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芒筒、芦笙、月琴等。
(三)歌词特点
苗族民歌格律受到不同地方苗族方言的影响,在格律上的表现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民歌大多数采用的是五律押调的方式,并且在歌词中,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调都是一样的;而在东部方言苗族地区,比如广西、湖北、湖南等地,苗族民歌一般都是七律一句,在押韵的方式上,也较多使用“竹枝”的押韵方式,就是在歌词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押韵相同,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押韵相同。
另外,在苗族民歌的歌词声律上,与其他民族歌曲最大的区别就是苗族民歌要求的是“一三五”不管。但是在使用苗语演唱的过程中,要求“二四七”不同的同时,在“四六”上要做到相同,这样的方式与苗族的语言发声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苗族民歌的一个主要特色。
四、结语
苗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傳统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民俗,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几百年的继承和发展,现已形成苗族人民自己独特的音乐名片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俗特点。本文通过对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和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苗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本体与伴奏乐器上,对苗族民间音乐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同时对苗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潇潇.苗族民间曲艺“嘎百福”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6.
[2]曹鹏.从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异同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6(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贵州省级重点支持学科“音乐学” 黔学位合字ZDXK〔2016〕15号项目资助“黔东南民歌的区域文化研究”及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教改项目“歌曲分析与写作”(项目编号:FS201820)。
(作者简介:黄玉翔,男,硕士研究生,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