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林 刘沁桥 孙燕琴
分层走班制下的学生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动态管理?笔者借助竹的特点,以“竹文化”引领管理班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竹之神,让“走班族”心有所属
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都生活在完整的班集体中,班级荣誉感较强;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分层教学模式、新的走班制度,学生是不适应的。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竹园,指导学生观察竹子特点:在偏僻的地方默默生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虚心向上,凌霜傲雪,保持节操……
弄清了竹子的特点,笔者建议:以竹文化建班,打造品牌班级,铸就独一无二的班魂。于是学生自发创立班名——静竹班。随后,笔者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训、班级精神、班级行为、班级口号、班级手势、班级吉祥物、班徽、班歌的设计与创作。利用一节班会课,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心仪的作品。最终,班徽确定为“外围由竹子构成,中间是‘竹字,下方是一本书”图样,寓意是“修养竹品格,品学兼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一分子,逐渐形成集体意识,让走班制下的“走班族”心有所属。
一个团体没有共同目标就像一盘散沙,根据竹子单株向上、竹林整体向上的特点,笔者多次举办 “追‘竹梦想”的主题班会,让每一名学生制定目标,结合学生目标,最终集体制定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常规量化考核位居年级前三名,争取评为学校每周的优秀班级。班级目标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以目标引领,让“走班族”不管身在何方,心都拧成一股绳,劲都往一处使,大家一起为梦想而努力、拼搏,成就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班级。
二、竹之规,让“走班族”行有所依
竹子在漫长的4年里仅长高了3cm,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cm的速度生长,仅用6周的时间即可长到15米高。在前4年的时间中,竹不断地扎根,为第五年以后的生长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竹子的生长规律,笔者在班上制定班规、评价制度,加强班级管理团队建设,让学生行有所依,实现自主管理。
制订班级制度。优秀的班集体和优秀的个人是彼此成全的,这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基本认识。笔者根据竹的生长规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良习惯,为自己量身定制自律条约,比如,有的学生体育成绩不高,就为自己制定如“若违规即进行体育锻炼、围绕操场跑5圈、开合跳”等类似条约;有的学生英语成绩不高,就为自己制定“违规之后抄写英语单词”的条约等,最后由班委汇总,班主任审核,打印成文,让每个学生签上名字,贴在墙上。
加强团队建设。竹园的生机不是靠一两株竹子表现出来的,同样地,优秀的班集体也不是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建设的。根据这一认知,笔者将班级的管理落实到班主任、班干部、小组长等层级上。班干部分为常务班长、学习班长、纪律班长、安全班长、文艺班长、劳动班长、体育班长、值日班长,以及专项管理人員如空调管理人员、零食监督员等,将各班干部的职责明确规定下来。如常务班长的职责就有六个:①熟悉每天值日班长的工作,协助值日班长做好当天的班级管理常规工作;②布置周一班主任会上的内容;③能够自己处理的小事不必上交班主任;④搞好自身学习,加强身体锻炼;⑤发现班级不良现象,敢于制止;⑥定期组织召开班委会,就班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级小组的建立原则:组内没有敌对的同学;在成绩、性别、性情方面均衡搭配。班上总共形成了七个大组,每个组内有六名组员,以3A3B式均衡搭配,小组内制定组名、组规、组训以及小组的目标,开展小组活动。如在班会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成语接龙、你画我猜等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小组内的成员全员参与,让每一名组员都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小组内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进行科学评价。人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有标准的,比如竹子,往往以粗细、高矮、稀疏等为评价标准。对于班级管理,同样需要评价,评价是标尺,更是导向。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笔者对小组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从每天的两操、上课纪律、作业、考勤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小组成员未按照要求完成,累积扣分,如小组内有一名学生迟到,扣1分;两名学生没有上交作业,扣2分。每周评选出前三名优秀小组,每月评选个人进步奖,学期末评出小组一等奖1个,小组二等奖2个,小组三等奖3个。以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业成绩上做到分层评价,对于A、B层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每一次考试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于A层学生的成绩要求会低一些,比B层学生少10到20分,让每个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绽放生命的精彩。
三、竹之美,让“走班族”观有所爱
竹,纤细柔美,长青不败,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竹之美,美在其外形,美在其神韵。走班制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是在其他教室上课,因此应该精心装扮教室,建构和谐师生关系,让“走班族”虽然在他班上课,但心系静竹班,回到本班之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鉴于此,笔者强调教室的布置应以竹为主题,让学生爱上静竹班,
扮靓教室之美。环境育人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因此,笔者和班干部商量后,静竹班的教室展示出班级特色文化:教室后黑板中间张贴各种竹图片和关于竹的手抄报,两侧悬挂班徽、吉祥物、班级行为挂牌;墙壁四周挂着学生创作的竹画,张贴家长写的“破笋成竹”等书法作品;教室的前方黑板墙下挂着“追‘竹梦想”的标语;教室后墙上张贴着学生的幸福愿景、幸福瞬间、活动照片;储物柜上摆放生机盎然的绿竹。整洁、干净、优美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样的教室布置,让“走班族”上完课后更愿意回到静竹班。
凝聚人心之美。在走班制教学的模式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似乎分层了,相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会多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因缺少沟通,彼此之间少了一些宽容。根据这一实际,笔者建议在班上举办生日会活动,将生日月份相同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过生日,其他学生为“小寿星”送上生日祝福,“小寿星”在同学的生日祝福歌中许愿切蛋糕,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在母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节日中,学生为父母、教师送上温暖的祝福,逐渐学会如何表达对别人的爱。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内心就多了一些爱心、善心、感恩之心,也学会了为别人带去幸福。
创造和谐之美。在走班制教学中,班主任和部分学生的相处时间相对少了很多。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笔者采取了多种方法和学生沟通。比如,笔者再忙,也要保证每日和一名学生沟通、交流:按照学号的顺序,利用吃饭时间、课间10分钟、中午自习或者放学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并适当地给予指导。这样,就有效减小了走班制下师生感情的隔阂,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