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中的四个“有”

2019-12-16 08:09孙霞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临沂市刘老师

孙霞

每每看到学生沉浸在“语文主题丛书”中尽情地享受阅读时,那投入的样子令人欣慰万分。的确,课堂上最美的姿态就是阅读!

谈到阅读,要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说起,我是2016年9月开始践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当时隐隐约约觉得它的理念和方法符合我追寻的语文教育梦想。“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较早提出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海量阅读”“教学目标简洁,一课一得”等理念,大胆摒弃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喋喋不休、过分解析,学生被动听讲、不为所动的旧模式,进行了“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摸索出了适应课改要求的三步骤四环节的教学新路。那么,怎么在有限的课时里,實现阅读量的提升呢?使用好“一课一得”的方法尤其重要。我根据自己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我区 “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等活动的体验,谈一谈对“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要有单元目标教学意识

统编教材处处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要落地生根,势必要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标”阶段目标,我们要把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细化、分层,落实到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备课时,我们先研读单元学习目标,明确语用目标与人文目标,提炼知识点,根据课型和课时做统筹安排。如在我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郭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采用的是“1+1”课型,这篇是略读课文,她设计的学习目标是“略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这一目标的设定就紧扣了单元目标“略读侧重观其大略,感知文章的大意”。临沂市沂州实验中学王老师执教的《陶行知二三事》也属于“1+1”课型,也是紧扣单元目标设定此篇课文的学习目标:“略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文章写了陶行知先生的哪些事情”。

再如依据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目标,实施本单元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熟读精思”的方法。根据本单元选文,《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目标可设计为:“从标题、详略安排把握写作重点,在体会阿长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感悟成年之后的‘我对阿长的复杂情感”;《老王》一文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从结尾的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自我反省的精神,并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中的《父亲的高度》《多年父亲成兄弟》《生日卡片》《父爱深沉》等文章,进而理解文章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台阶》一文设计的学习目标是:“找寻文中关键语句,感受意蕴,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台阶的多重意蕴”。这样根据单元目标要求,系统规划、设计各课学习目标,整体推进单元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语文素养逐步提升,语文的育人目标也落实了。

二、要有教材整合意识

在设计“语文主题学习”高效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围绕明确的主题,整合统编语文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如,临沂市高都中学孙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天上的街市》,整合了“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七年级下第6册《梦想的盒子》中的文章《我的梦》,还有一篇课外的文章《太阳船》,这三篇都是诗歌,孙老师确定的主题是“想像”,围绕着这一主题,把三首诗组合在一起。再如,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刘老师执教的组文阅读课,整合了“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八年级下第2册《自然物语》中的四篇文章《野马嘴里有清泉》《海狗菲尔丹》 《吴城观鸟》 《幽静悲剧》,刘老师确定的人文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围绕这一主题,把多种阅读资料组合在一起。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依据单元目标及教材课文的语用点,明确相应的阅读主题,选择补充相关的阅读文章,通过多篇文章的对比、交互,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化,理解、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要有文本整体解读意识

阅读一篇课文,首先应是通读整篇文章,知其大概。阅读教学也要做到“先读后教”,要让学生先读文本,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体会,是接下来赏析语言、学习文章写法的基础和准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只关注了“一课一得”,授课时只是抓住“欲得之处”进行孤立地用力,便走进了误区。如观摩过的一节《驿路梨花》,学生的课堂表现显然说明他们并没有通读课文,不了解文章主要人物及脉络,而执教老师直接让学生去勾画描写“梨花”的相关语句,讨论对这些语句意蕴的理解。学生展示的场面很热闹,但是较肤浅。执教老师本想让学生通过关键语句来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实现本课那一“得”,但显然事与愿违。学生的展示给我们听课老师的感觉是断章取义,因为缺少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所以这一“得”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无论怎样改革,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阅读自身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学生就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如果脱离了完整的意境,看不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使在字、词、句、段上狠下工夫,肯定是徒劳无益的,难以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在深刻意蕴。

四、要有朗读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以“朗读”作为基本的学习方法。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玩味语言,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语文主题学习”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海量阅读”,有的老师就认为是浅浅阅读,感知大意即可,不需要朗读。这肯定是误解。在我区“语文主题学习” 同课异构活动中,临沂市华盛实验学校李老师与临沂市第三十五中学刘老师共同执教“和谐”为主题的组文阅读课,整合了“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八年级下第2册《自然物语》中的四篇文章《野马嘴里有清泉》《海狗菲尔丹》《吴城观鸟》《幽静悲剧》。李老师的课上,学生的展示只是找句子说说而已,缺少认真、细致的朗读。而刘老师则是让学生速读文章,筛选信息,勾画出文中描写动物个性、性情的有关语句,去品读,去体会语句蕴含的情感。在展示交流时,刘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语言文字,感受文本的内涵及情味,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谐”。

朗读的本质,是感悟,是理解,是吸收。学生在课上有了足够的朗读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易于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假以时日,思维品质一定能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临沂市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幽默的刘老师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临沂市彩叶植物的园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