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战略意义

2019-12-16 02:20许先春
人民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许先春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鲜活的、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直面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科学判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推动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要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方位。

一方面,可从三个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政治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①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积累下来的环境问题进入高强度频发阶段,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成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发展目标、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没有治理好,老百姓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满情绪,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生态文明建设搞好了是加分项,反之就会被别有用心的势力作为攻击我们的借口。“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②这些论述表明,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③能否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很关键。生态环境质量上不去,那样的小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人民群众不会认可。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事业。十三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世界工业化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如果我国现代化建设走美欧走过的老路,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消耗,那是难以为继的,是走不通的。习近平同志用两个短板的比喻告诫我们:生态环境在我国现代化中成为明显的短板,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必须尽力补上短板。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④,如果任凭生态环境问题不断产生并继续恶化,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

从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⑤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伤害自然终将伤及人类自身。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他在一系列讲话中经常讲到三个镜鉴:一是总结世界历史教训,从生态环境衰退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文明衰落得出结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二是强调要认真吸取我国古代水丰草茂的河西走廓、黄土高原一带由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加剧经济衰落的教训,不能再在我们手上重犯;三是通过发达国家相继发生的多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反思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打破地球生态系统原有循环和平衡的危害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⑥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性生态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另一方面,要科学判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总体判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更加有利,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逐步釋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⑦这“三个期”是习近平同志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民生诸要素在内的发展全局作出的精准、客观、全面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方针政策的立论基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必然体现到生态文明领域中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广大人民群众殷切期盼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眼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正是立足于上述判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抓紧、紧抓、抓好。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安全、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面对挑战,各国都在探讨应对之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应了世界各国应对环境与发展挑战的时代潮流,充分反映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全球视野。从国内看,我们党一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一系列举措纷纷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在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艰辛探索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同志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谋划和部署。一是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带头研究和思考我国生态文明中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比如,2013年5月2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7月30日第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海洋强国;2017年5月26日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内容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二是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等重要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中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比如,2014年3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水安全战略;2014年6月13日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2016年1月26日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等问题;2016年12月21日第十四次会议研究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2018年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究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问题;等等。三是在一系列重要场合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和阐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等。四是到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以及重要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考察时,结合实际对当地提出具体细致乃至对全国都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要求。五是在一些重要国际场合,结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阐明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主张、原则立场。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和思想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日益充实、深化,作为一个思想体系也愈加丰富、成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总体目标、基本框架、核心原则、根本途径、重点任务、制度保障、政治领导等方面,这些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梁八柱”。

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生态环境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必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规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简要概括就是: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建成。

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习近平同志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界定了生态文明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五个体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六大原则”折射出生态理念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

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变革、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做强做大绿色经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方式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把生态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三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大幅提升治理能力。

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各级党委要全面加强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落实党政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

习近平同志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时还有很多脸炙人口的名言,比如“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这些理念直抵人心,振聋发聩。他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去掉增长速度的“紧箍咒”,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经济增速下去一点,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他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亲自部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重拳出击、压茬推进,推动环境保护重大决策落地生根。这些思想论述和行动举措,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彰显了先进理念和科学理论的巨大力量。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含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鲜活的、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情和严峻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认识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而形成的独创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拓展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倡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导向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对发展的认识,推动了发展观的深刻变革,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用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民生底蕴,深化了对人民需要的认识,指明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发展新方向;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改变了过去算小账、算眼前、顾此失彼、单一治理的片面倾向,强调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治理的新模式;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念,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新轨道;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视野,倡导国际社会同舟共济、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正是在这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上的重大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涵新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同志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阐述了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法,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辩证把握。一是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二是深刻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产力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实质。三是深刻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强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四是深刻阐述了自然生态财富和经济社会财富的关系,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要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五是深刻阐述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关系,揭示了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为此他还使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对分母做好加法,协同发力。六是深刻阐述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强调要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进行重点突破,努力做到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七是深刻阐述了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强调做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重要认识,为我们理顺生态文明建设各种关系、从不同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办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思想武器。它来自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它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又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为底线,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为重要支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境界。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注释】

①⑤⑦《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448、443、448页。

②③④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5、9、7、131页。

猜你喜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路径探讨
绿色发展的“库布其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