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镇融合视角下特大型城市镇域经济“三生协调”生态圈建设路径探索

2019-12-16 07:04丛琳洁汤毅廖琪张博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标准值促进作用小镇

丛琳洁,汤毅,廖琪,张博文

(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209;2.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一、引言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实现乡村振兴的集中体现,其探索开发被人们寄予厚望。但是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城镇保护与产业创新、特色产业与资源禀赋、市场与政府边界的矛盾日渐凸显,“同质化”、“产业空心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困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2016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与此同时,“产镇融合”理念的出现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实现特色小镇的自我升级,引导特色小镇以产业为支撑、以镇区为依托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产镇融合”理念指导下构建特色小镇“三生协调”发展生态圈,既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又能充分发挥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盛世豪和张伟明,2016)。

由于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较多且地域分布广泛,故而对所有小镇进行实地调研难度较大。本文以我国特大城市的典型代表上海市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依据其产业基础将上海市国家级特色小镇分为传统旅游导向型、工业基础导向型和特色农业导向型三类,并从中分别选取安亭镇、东平镇、朱家角镇进行实地走访,探究上海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在802 份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联立方程模型与排序模型验证“三生协调”生态圈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基础设施水平、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吸引力度等要素对生产、生活、生态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产镇融合视角出发,探索特色小镇“三生协调“生态圈建设路径,助力于特大城市镇域经济建设,实现产、镇、人的共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不少文献从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与模式展开研究。由于特色小镇体量较小,闵学勤(2016)认为特色小镇的开发运用精准治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更能形成社会治理的创新模板。苏斯彬和张旭亮(2016)提出应当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积极探索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在高端要素集聚的基础上促进新兴产业在空间上实现集群化发展,真正使特色小镇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从特色小镇的产生与发展来看,成海燕(2018)认为在建设机制方面,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大多数属于“外推型”小镇;从产业发展机制上来看,中国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Xiang(2017)对我国特色城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作出相关研究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特色城镇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自2015年在我国被提出后进展迅速,但是各地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张亚明等(2018)指出许多特色小镇在建设的过程中出于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原因,盲目规划、缺乏“特色”。成海燕(2018)认为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深度不够,使得许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文化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入驻。朱伯伦(2018)认为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科学规划也是当前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缺乏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产、学、研、用”不能有效结合。当前,已有部分学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Zhang(2013)提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山东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Huang et al.(2018)认为在产业发展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双重制约下,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现有特点,大力促进城市设施建设,构建“生态+休闲”的产业链,突出文化魅力。王景新和支晓娟(2018)提出,应该以县域为单元,以乡村振兴为重心,以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同步规划建设为抓手,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推进政策。

总的来看,由于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仍较薄弱,且学界多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内容集中于现状问题、主导产业、开发模式等方面(陈宇峰和黄冠,2016;卫龙宝和史新杰,2016;郁建兴等,2017)。而我国特大型城市的特色小镇与浙江省特色小镇相比,在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浙江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此外,现有文献大多基于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并未对小镇居民进行调查、掌握一手数据;针对特色小镇发展过程的研究也极少深入对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三、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情况概述

(一)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情况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特色小镇,随后,江苏、上海、广东、北京等地相继出台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截至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有403 个,其中第一批127 个,第二批276 个。

从全国各省份数量分布来看,403 个特色小镇分布于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浙江省拥有的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最多,高达23 个;然后是江苏省和山东省,均为22 个;青海、甘肃、西藏、宁夏数量较少。从人口规模来看,人口数量超10 万的特色小镇有32 个,其中6 个人口数量超20 万。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家级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呈“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高密度集聚区,除此之外,在珠三角、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南沿海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小镇高密度集聚区。各区域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划分情况见表1。

表1 各区域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划分情况

华北地区 5 48华中地区 3 47华南地区 3 41东北地区 3 33

国家级特色小镇分布密度与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情况等要素密切相关。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经济基础与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对人才吸引力度较大,这些均为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特色小镇概念主要从浙江兴起,其探索与实践较早。

西南地区主要依托民族政策、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实现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西北地区区域面积广阔,自然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程度与东部仍有差距,交通设施基础较差,虽然新疆有14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但西北特色小镇总体数量较少;而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特色小镇明显密度不大。

从人口分布来看,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人口分布特征为“东稠西疏,沿海稠内陆疏”。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大部分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余位于山东半岛和四川、重庆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口数量差异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从社会环境来看,东部地区交通便利,工业化、科技化程度高,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大,各类因素综合使得东南地区特色小镇人口数量要远远多于西部地区。

(二)我国特大型城市国家级特色小镇概况

当前,我国有北、上、广、深4 个人口超过一千万的超大城市以及天津、重庆、武汉等8 个人口超过五百万的特大城市。从我国12 个特大型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的特色小镇发展情况来看(见表2),超大城市中上海市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最多,有9 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北京次之,拥有7 个特色小镇;广州、深圳数量较少,分别为1 个和无。特大城市中,重庆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最多,达到13 个;其他均在5个以下。

表2 我国大型城区人口及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设年鉴》。

从产业发展类型上来看,我国特大型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类型多样:有依托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结合地理区位特点,培育发展的特色旅游小镇;有围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色产业小镇;有围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商贸农贸等培育发展的特色服务小镇。

(三)上海市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情况

2016年5月至今,上海市已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划助力小镇发展和乡村振兴,自觉对标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助推乡村振兴,服务于大都市群建设。在住建部公布的前两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中,上海市共有9 个镇在列,第一批分别是金山区枫泾镇、松江区车墩镇、青浦区朱家角镇,第二批包括浦东新区新场镇、闵行区吴泾镇、崇明区东平镇、嘉定区安亭镇、宝山区罗泾镇、奉贤区庄行镇。根据产业基础,将上海市国家级特色小镇分为传统旅游导向型、工业基础导向型以及特色农业导向型三大类,见图1。

图1 上海市国家级特色小镇特征分类

四、实证分析

为探究特色小镇“三生协调”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以及确定特色小镇建设中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tata14.0 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与排序模型(Ordered Probit 模型和Ordered Logit 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边际概率预测。

(一)模型变量描述及模型设定

模型数据均来自调研过程中对朱家角镇、东平镇和安亭镇三镇居民发放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850 份,收集有效问卷为802 份。

其中,Characteristics 代表的是产业特色鲜明度,数值为1~10,数值越高则表示小镇的产业特色鲜明度越高;Degree of optimization 代表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数值为1~10,数值越高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越高;Infrastructure 代表的是基础设施,数值为1~10,数值越高表示基础设施越完善;Environment 代表的是生态环境,数值为1~10,数值越高代表环境越好;Talent attraction 代表的是产业对人才吸引程度,数值为1~10,数值越高代表对人才的吸引能力越强;Policy support 代表的是政策支持力度,数值为1~10,数值越高代表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越大;Living standard 代表的是居民生活水平,数值为1~10,数值越高代表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Degree of promotion 代表的是产业对小镇的促进程度,数值为1~10,数值越高代表产业对小镇的促进程度越强。

(二)联立方程模型

为探究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吸引程度等要素对三者的促进作用,根据最小二乘估计进行单一方程估计法。但由于单一方程估计忽视了各方程之间的联系,故而将所有方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从而解决变量两两相关的内生性问题。

联立方程组如下:

根据联立方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由于Talent attraction 和Degree of promotion两者存在多重共线性,变量出现不显著,在此选择不同时加入这两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产业对人才吸引程度、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及政策支持力度对产业鲜明度具有显著影响,上述自变量每提升一个单位会使得产业特色鲜明度分别提升0.069、0.131、0.096、0.137、0.120、0.176 个单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及产业鲜明度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上述自变量每提升一个单位会使得生态环境分别提升0.136、0.132、0.099、0.170、0.159 个单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政策支持度及产业鲜明度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上述自变量每提升一个单位会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分别提升0.080、0.070、0.109、0.164、0.167 个单位。

表3 联立方程模型估计结果

(三)排序模型

由于样本收集数据多为离散数据且存在1~10 十个等级的排序,而联立方程模型把排序视作基数处理。因此,进一步选择排序模型进行回归处理。

1.模型一:产业特色鲜明度

表4 排序模型估计结果(一)

注:*、**、***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由表4可知,虽然Ordered Probit 和Ordered Logit 模型系数与切点估计有所差别,但预测结果比较相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排序模型整体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产业特色鲜明度与产业对人才吸引程度、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关。

表5 排序模型预测结果(一)

由表5可知,人才吸引力度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才吸引力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会有0.002、0.005、0.010、0.032、0.060、0.240、0.179、0.209、0.159、0.103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5、0.013、0.023、0.073、0.120、0.337、0.164、0.139、0.081、0.044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水平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3、0.008、0.015、0.050、0.088、0.298、0.180、0.176、0.114、0.067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居民生活水平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1、0.001、0.001、0.003、0.006、0.034、0.044、0.107、0.233、0.572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政策支持力度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策支持力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21、0.051、0.082、0.202、0.212、0.284、0.071、0.045、0.022、0.011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对产业特色鲜明度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4、0.010、0.017、0.057、0.099、0.314、0.176、0.163、0.102、0.058 的概率能够对产业特色鲜明度起到促进作用。

2.模型二:居民生活水平

表6 排序模型估计结果(二)

由表6可知,虽然Ordered Logit 模型系数与切点估计有所差别,但预测结果比较相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排序模型整体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居民生活水平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度、产业对小镇的促进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关。

表7 排序模型预测结果(二)

?

由表7可知,生态环境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提升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会有0.102、0.083、0.135、0.177、0.218、0.180、0.049、0.032、0.016、0.008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提升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11、0.010、0.022、0.043、0.106、0.255、0.168、0.180、0.129、0.077 的概率能够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14、0.013、0.027、0.053、0.127、0.276、0.163、0.160、0.107、0.060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特色鲜明度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特色鲜明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9、0.009、0.018、0.037、0.093、0.238、0.169、0.192、0.146、0.090 的概率能使产业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产业对小镇的促进程度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对小镇的促进程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1、0.001、0.003、0.006、0.016、0.059、0.071、0.153、0.274、0.416 的 概 率 能 够 使 产业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政策支持力度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策支持力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43、0.039、0.075、0.124、0.217、0.273、0.098、0.072、0.039、0.019 的 概 率 能 够 使 产业对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3.模型三:生态环境水平

表8 排序模型估计结果(三)

注:*、**、***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

由表8可知,虽然Ordered Probit 和Ordered Logit 模型系数与切点估计有所差别,但预测结果比较相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排序模型整体通过显著性检验,即生态环境与产业特色鲜明度、产业结构的优化、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有关。

表9 排序模型预测结果(三)

由表9可知,产业特色鲜明度对生态环境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特色鲜明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会有0.099、0.080、0.121、0.208、0.238、0.166、0.040、0.029、0.013、0.005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生态环境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生态环境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7、0.007、0.014、0.037、0.100、0.248、0.164、0.208、0.140、0.075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生态环境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生态环境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10、0.010、0.019、0.051、0.130、0.281、0.159、0.178、0.107、0.054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生态环境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居民生活水平对生态环境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5、0.005、0.009、0.025、0.070、0.199、0.156、0.234、0.186、0.112 的概率能够使产业对生态环境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政策支持力度对生态环境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策支持力度在十个标准值下每提高一个单位,分别有0.001、0.001、0.001、0.003、0.010、0.038、0.045、0.128、0.270、0.504 的概率能够对生态环境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四)“三生协调”生态圈建设思路

由上述模型的论证,我们基本可确定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高度相关,同时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吸引程度等要素对三者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特色小镇“三生协调”生态圈建设的基本思路确定为:

(1)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够为特色小镇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镇特色产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反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更为完善,形成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3)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绿色经济效益,借此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为居民创造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4)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吸引程度等要素对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与排序模型分析发现,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鲜明度、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等生产因素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基础设施水平、政策支持力度、人才吸引力程度等要素对生产、生活、生态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确立“产镇融合”理念,打造小镇“三生协调”建设体系对于镇域经济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产镇融合”的关键字是“产”,产业是促进特色小镇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针对目前许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同质化的问题,应该在对小镇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成为影响部分小镇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特色小镇应加大对口人才引进力度,设置人才就业福利制度,为镇域经济长远发展吸纳人力资本。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而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有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小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保证特色产业和居民生活的良好运转。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问题,需要找寻两者的平衡点,实现协调发展。传统旅游导向型小镇应提高景区内的垃圾收容量,同时对垃圾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业基础导向型小镇需对废气废水进行整治,短期内采用搬迁、强制关闭高污染生产部门、缓解环境污染压力,定期检测各种环境指数;长期来看,需要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向高精尖工业过渡。特色农业导向型小镇应加强区域规划,减轻农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不可或缺。当前特色小镇的热度不减,但这种热度很多只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上,多数民众并未感受到较大的政策倾斜力度。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需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加强支持力度,具体到每个小镇,实现“一镇一策”;另一方面要让政策落实到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的实处,注重政策的落实效果。此外,特色小镇热度的保持与概念的普及,离不开各类渠道的宣传;在传统媒体方面,小镇可制作相关的纪录片,加强宣传,提升整体知名度;新媒体方面,小镇可通过微信平台和微博账号进行风采展示,还可举办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吸引公众参与,提升影响力。

猜你喜欢
标准值促进作用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议良好师生关系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小镇(外一篇)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