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韵生动”在日本产品设计中的延续与创新

2019-12-16 22:35朱旭海大连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奶嘴气韵香烟

□朱旭海 大连艺术学院

古代艺术家创作之初,都会调整体内的“气”。“气”为何指?气韵生动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笔者认为表现作品的精神气质,离不开谢赫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也就是“形神兼备”,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绘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它的精神内涵。

古代艺术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载体。从产品设计角度上看,每一件产品都应具备其自身的“气韵”,从造型、工艺以及功能角度上,都可以演绎出不同的气韵,但从更深一层次的角度去思考产品的“气韵”是否生动,则需要从其是否具备“精神价值”即“神形兼备”的角度出发。如果产品一味地满足用户刚性需求,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产品迟早会变成冷冰冰的工业产物。

一、“气韵生动”与“产品生动”

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谓的“直觉设计”,也可以归为“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不再过多注重产品造型之美,在使用者知道产品的功能定位的前提下,注重如何做到无须过多解释说明就能达到让用户明确这款产品的使用方式这一目的。例如,他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壁挂CD机的使用方式就显而易见,CD机没有盖子,挂于墙面,用户只要将CD放于光驱之中,通过仅有的拉绳式的“开关”,就可以启动CD机,这种“拉绳式”的开关方式,往往是在老式电灯上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产品的“精神气质”从诱导式的操作习惯中体现出来。又如,深泽直人所设计的加湿器,将注水口与湿气排放口相结合,通体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可让使用者比较方便地对加湿器进行加水,不需要像传统加湿器那样对于储水罐进行复杂的拆装,从而简洁直观地引导使用者。

二、“气韵”与日本理念“绊”

在日本文化中,用“绊”[きずな]一词表示我们中国一直所用的“联系”,中文释义为“羁绊”,表达的是更深刻情感的复杂联系。“绊”是一种对于含蓄、暧昧的气韵的表现形式。

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是由妈妈来哺育的,长大一点之后便会用到奶瓶,为什么婴儿看见奶瓶上面的奶嘴,会下意识地产生吸吮动作呢?因为奶嘴是对母亲乳头形状及触感的模仿,奶嘴的弧度与材质需要高度契合母亲的乳房,从而让婴儿欣然接受来自非母体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养成的潜意识中的习惯,会埋藏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演变成我们心中的“羁绊”。再长大一些的我们都对香烟不陌生,即使是第一次接触香烟的人,也会很自然地含住香烟,这其中的“绊”体现在哪里?经过笔者的研究与调查,香烟烟蒂最初的直径设计原理是根据女性乳头的直径来设定的,这说明作者认为抽烟的习惯往往是嘴上和心理上欲望的现实反应,同时也是吸烟者透漏出的婴儿时期和母亲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从奶嘴到香烟,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都是从我们的“口”中领悟到气韵并兼顾了实用性,从而对使用者产生无穷魅力。三、“气韵”与日本审美内核“幽”

在和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面对面的对话中,主持人问到黑川先生什么是他认为的“美”的定义的时候,他的回答让我毕生难忘:“美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暧昧的。”黑川雅之先生的回答,正如前文所阐述的那样,气韵之美不在表象,而在于“物”与“人”的精神交流。那么对于他的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模糊暧昧的美呢?所谓的美不仅仅局限于外表,而是朦胧间的一刹那抑或余光扫过的产品轮廓,虽然不是那么清晰,但足以留存在脑海深处让人回味。就像日本艺妓的后胸即和服后脖颈露出的区域,我们在欣赏艺妓的表演的时候,往往会忽视蝴蝶骨的夹缝这一区域,但其审美空间就在艺妓的后胸所体现的暧昧,此外女性胸部到腹部之间的过渡区域,往往也是暧昧朦胧的,这就构成了一种意境之美。回顾黑川雅之先生的设计作品,他将朦胧与暧昧作为贯穿所有作品的气息,让观者不自觉地被吸引。韵之所动,心之向往,想必这也是”幽”于日本审美的内核解答。

回顾当下,产品设计对于精神内涵及象征意义表现的极少,仅通过功能型的“直觉唤醒”满足使用者对产品自身的功能需求,当今新型产品的定义不应该仅仅是“功能创新”或“小巧便携”,而是应该更多地强调其对人的精神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应该表达作者试图表露出的语境含义。在设计产品时,如果能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通过设计者对于原生艺术品的解读和重构,那么将会让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的“气韵”相结合,从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深层思考。

猜你喜欢
奶嘴气韵香烟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我和“奶嘴”的断舍离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奶嘴如何清洁消毒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吗
抽“香烟”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