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闯
(厦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福建厦门 361023)
中国古代书院兴于唐,盛于宋元,亡于清末改制,承载着我国千余年的教育史,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深耕之地,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积蕴着古代教育文化的精髓,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兴盛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因此,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深挖书院教学制度之精髓,承继书院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从古至今的天然学员关系。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沿袭孔子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上讲求德智并重,既要“为学”,更注重“为人”,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全面融入教学之中,将德行置于教学的首要位置,将“明人伦”贯穿于文化知识的教授之中,即重点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养性,明白做人的道理。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特别提出道德修养的信条。朱熹尤为强调人格教育,他提出“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理念,另提出书院教学四原则“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强调教育要义就是将封建等级与伦理纲常相融合的伦常之教,并融合修养学习之径、教育教学方向、政治要求等,构建起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德育是古代书院制度下的特色教育理念。书院教育中尤为强调“德”的作用,在教材上使用儒家学说,学生通读四书五经,讲求修身养性,重在做人明理,正如陆九渊所言,求学之根本正是在于学做人。现代高校教育应采撷古代书院制度中的耀眼之光,重视德育。尤其是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薄弱,西方不良思潮不断侵蚀大学生等问题,高校可充分借鉴古代书院制度中的德育思想,紧抓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学生人格修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教训合一”的良好风尚,保证学生拥有一个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思想,较高的综合素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应使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具备和谐的人格,而非成为一个专家。”因此,高校教育中必须坚持德育、人格教育以培养出完善的人、纯粹的人,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所求,时代发展所需,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高校教育中应始终将德育置于首要位置,全面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强化对学生品格的养成与行为的训练,同时,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高校应着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优化校园教育文化环境,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指导,为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养成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
书院制度下的教育主张生徒自学、自修自省,辅之教师教授与讲学,全面尊重生徒的学习诉求,尽管书院在教学上以儒家经典为主,且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会强制性教学,在讲学上讲求自由开放,课程的讲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抒发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生徒学习程度决定课程进度。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学生要“自由辩论”,要勇于“质疑问难”,师生、生生乃至师师之间都要进行难疑辩论,相互之间进行学问的切磋。当生徒提出某一问题或疑惑时,教师会先让生徒独立思考或讨论,待生徒对问题有初步解读后,教师进行解答,或与学生就答案进行解析辩论。生徒讨论的方式主要有小组讨论、集中讨论、个别答疑等,朱熹在书院讲学时就极力主张并要求生徒就某一问题进行自由的言论答辩,这是书院开放式教育的主要体现,另外,讲会也是开放式书院开展自由讲学的重要形式,讲会主要是让生徒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生徒对问题与相关知识的理解。正是由于书院制度中教师极为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且师生多为同吃同住,教师的生活行为尽收生徒眼中,因此,书院教师注重以身作则,对生徒十分关怀,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情深意笃。古时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书院制度下师爱生、生尊师的动人场景。这样的关系下不仅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力,发展学生个性。现代高等教育中,愈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到了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皆在于学生,而古代书院制度下的人本教育哲学观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更有益的指导。通过人本教育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活力,唤醒人性,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将教育本质归诸于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为人师表,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坚持以身作则,民主平等,尊生爱生,保持与学生的融洽关系,教学相长。针对时下师生关系不够融洽的问题,高校可借鉴古代书院,为师生安排相处的平台,借教师自身的规范言行与高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
古代书院提倡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不同学术观点,对各家观点可以各抒己见,倡导百家争鸣。朱熹尤为注重学生诘难,“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古代书院教学中有“鹅湖之会”,正是一次极为经典的学术辩论会,朱熹与陆九渊在哲学辩论中碰撞出了激烈的思想火花,这一次讨论首开书院会讲先河,是书院教学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标志性事件。古代书院还讲究思想独立,例如,黄宗羲在其创办的书院中强调不唯司讲者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不专一家之说,学生应积思自悟,体现了古代书院中独立自主的学术精神。古代书院中的学术独立、开放自由的教学精神,使得不同学派的知识大放光彩,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兼蓄百家之长,吸收各家学问之精华,实现了书院学术与社会学术的交融。现代高校教育也应学习古代书院自由的学术交流之风、独立自主研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兼蓄包容各家所长,尊重学术自由,打破传统学术研究的壁垒,高校竭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研究氛围,高校师生应如古代书院大师那般包容开放、虚怀若谷,追求自由的学术研究,同时尊重他人学术研究成果,即提倡学术自由,又要进行学术规范,激发师生创新创作精神的同时,尊重学术成果,弘扬学术精神,更好地进行学术钻研。
古代书院是我国古代知识讲授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历史文化的宝库,其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等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现代高等教育应以全面、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书院制度,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为现代高等教育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