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白岩松前些时在广东开讲座,聊及“新闻人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的话题前,他讲了一个故事。
好多年前,他碰到邓亚萍,当时她已退役。白岩松:亚萍,现在还打乒乓球吗?邓亚萍:不打了。白岩松:为什么?邓亚萍:出不了汗。
邓亚萍解释说:“噼里啪啦,我不留面子,不可能留面子,从来出不了汗,所以,现在改打羽毛球了。”
隔了几个月,他又碰到邓亚萍。白岩松:现在还打羽毛球吗?邓亚萍:不打了!白岩松:为什么?邓亚萍:出不了汗。白岩松:为什么?邓亚萍:打了几个月之后,又没有人打得过我了。
白岩松由此借题发挥:如果说乒乓球对于邓亚萍是传统媒体的话,当她改羽毛球的时候,羽毛球是新媒体。那为什么由开始的手足无措,能出很多的汗,到几个月之后她又不出汗了?因为她拥有核心力量:脚步的移动、判断、灵活性、体能等等。因此,邓亚萍比其他没有接触过羽毛球的人,更快地适应了羽毛球,并且重新成为业余者当中的高手。(搜狐网2018-12-23)
白岩松供职于央视,他有他的观察与思考的高度。事实上,对点多线长的传统媒体而言,基层好多媒体人的尴尬现状是,他们还没有到“出不了汗”的地步,甚至还没有出过多少汗,就不得不靠边、止步。
出汗不出汗,不只汗腺是否发达的问题,要看环境的温度,对手的力度。
电视媒体人应该都有初入职场时的“出汗记忆”:刚刚拿话筒的时候,刚刚上编辑线的时候,刚刚面对摄像机镜头的时候,刚刚上切换台的时候,声音是颤抖的,身子是僵硬的,手心是湿热的。不过,日复一日以后,渐渐适应了,渐渐习惯了,最后是,渐渐疲沓了、厌倦了。大约的确像网友吐槽的那样,有的人到了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相当多的媒体人,还没有上更高的舞台遛遛,还没有与高手过招,他的汗腺就主动或被动关闭了。——不是“出不了汗”,而是没有机会“出汗”,自然没有后续的“出不了汗”。
白岩松将当下传统媒体的某些生存尴尬归因于个体的素质:你是乒乓球时代的邓亚萍吗?如果你是乒乓球时代的邓亚萍,你就可以大比例地、顺畅地接续到成为新媒体,也就是羽毛球时代的邓亚萍……你在传统媒体核心力量都是虚弱的,却在抱怨新媒体给了你巨大的冲击,其实是没有说服力的。而我以为,这只是媒体问题的一个角度,人是环境的人,人是体制的人,相当多的从业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纠结:出汗,时机呢?出汗,舞台呢?出汗,对手呢?
网上最近有一则来自河南传媒界的消息:媒体人才流失严重,采编制播队伍人心涣散,即使主流权威媒体,吸引力也显著下降。其实,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口号早就喊得此起彼伏,三个“留人”的顺序,还被用人者不断调换,以显示其用人理念的独到。不过,据了解,在一些传媒集团内部,从甲部门到乙部门,一线的记者编导往往也可能因为第一学历、用工性质、职务职级,而被挡住去路,难以进入自己合适的,也可能是更为适合的岗位。
这样的“留人”,恰恰可能演变成阻碍活力释放的“卡人”。所以,传统媒体首先要对标找差的是管理体制。口号喊“留人”,体制在“卡人”,体制中人,还能有“出汗”的机会吗?久不出汗,汗腺能不退化吗?要知道,那些逃离者,多数就是要找一个地方去“出汗”。
不要再喊这个“留人”那个“留人”了,给每个人“实干”的机会,给每个人“出汗”的舞台,这样,总有一些人会被淬炼为行业的“标杆”。——而一个不断让人“出汗”的平台,才可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出众”,而不至于“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