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制胜:广播社教节目创作体会

2019-12-16 07:16朱霞
视听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宿迁读书会天使

朱霞

优秀的社教播音作品,是好内容、好声音的结合,虽其题材未必重大,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心中有人”的情感之作。《天使之翼》打动人心之处,在于以人物的质朴底色,还原现场形态,用真情感染人。

一、以情动人,融入核心价值观

(一)人本思想,突出纪实

用真情实感讲出饱含人文精神的故事。《天使之翼》写作过程中,多处体现“人文关怀”这一主题,例如:主人公冯克品看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孩子,无人看管,贪玩撒野,浪费了大量的课外时光,内心十分沉重,决定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事。天使之翼的第一个阅读点举办第一次读书活动,到场人数寥寥无几,可他坚持只要有一个人来,也要去讲。有人开玩笑测傻瓜程度,有的人测出来是10%,他测出来是180%,觉得自己是个傻瓜很高兴。这些细节所传递的信息,有情有义,满足了听众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内心深层解读的需求。

作品以关注宿迁青少年读书状况为背景,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儿,“以情制胜”。作品从书香宿迁建设的大背景中构架主题内涵,挖掘人物心理,精耕现场要素,让核心价值观在情感内涵中充分发酵,在全景视角下,人物与现场的情感勾连中,有力贯穿事件,揭示主旋律题材的现实意义。

(二)用声反衬,以情带声

《天使之翼》运用了多种声音元素,采访录音、背景音乐、歌曲、课堂上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课外喧闹嘈杂声、老师讲课声、师生互动交流等现场声源,通过穿插与反衬使用,给节目增添了叙事饱满的现实感、生动感。

这些音响,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传递,丰富内容、凝聚主题,让人物鲜活地融入其中,赋予作品现场冲击力。“我们这个读书会不能半途而废,读书会是有意义的,哪怕有一个孩子得到好处了,那么,我都应该把它给办好。”在节目片头推出之前,就切入冯克品给学生上课,课堂上所说的这番话,旨在引入并深化节目主题。从他的视角去切入事件,巧妙地剖开他成为读书志愿者的动机和初心,挖掘其志愿行为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其中几个采访冯克品的同期声,集中体现了冯克品的真实思想,层层勾勒出他的所忧所愿,让人体会到,他创办天使之翼读书会的大爱,既穿针引线,承上启下,伸展了线索,又贯穿主线,解构了他的精神世界,从而道出他经过不懈努力,为无力读书、无心读书的宿迁青少年创建的一个又一个读书点,是如何点燃他的志愿情怀、心灵大爱。作品以小见大,让人在听觉中去寻味,那些散布在宿迁城乡的读书点,在宿迁大地散发着浓郁的书香。

二、体验走心,同期声质朴还原

(一)“我”在现场,拿捏分寸

人文精神的核心因素是人,用现场背景烘托人物,还需要从细节上处理好人物情感的分寸。《天使之翼》没有大题材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但有小人物的家国人文情怀,同样震撼人心,需要抓细节来表现小人物形象的艺术感、立体感。例如在节目一开场的第一个现场同期声中,冯克品说:“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那么图书馆里工作的人应该是天使,或者说是帮助天使的那些人。那么我就想起一个名字,这个志愿者组织的名字就叫作天使之翼。”借名言吐露自己的心声,诠释了读书至上的情感真谛。节目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正襟危坐式说教,人物口吻中既充满书卷气,又不乏他对创办天使之翼的文化思考。而作品也正是想通过他思考中的人文内核去触动听众。在这个结构的精心设计下,声音是“我在”的表达状态,从而生成“我”与人物情感的勾连,在原生形态的语感中,进入“我”+“事件”+“人物”带入模式。冯克品一出场,借助名言言明心志之时,“我在”的现场参与,敏锐地找到了一个表达的恰切点,架构起了片段、情节中每个节点情感,伴随叙述,情意和顺,语态沉稳,层层推动,引向叙事情感高潮;分寸感,也以“我在”的体验状态,伴着播音感情,急徐转承,强弱虚实,节奏变化,晓畅传神。这个过程中,“事件”与“人物”得到了融合,情感真挚准确,立意凝练升华,精当把握了“我在”的情感火候,充实了作品现场情感和语感需要;满足了节目的驾驭感,从一个质朴的精神层面升华这位平凡人的高尚心灵。

(二)触摸情感,我中有你

考虑到冯克品所从事的公益事业、奋斗故事,反映新时期全民阅读的时代精神,接地气,大众化,但又容易给人以读书类题材创作上的“追风”之嫌,因此,在创作中特别运用同期声的现场体验方式,自然而然地走进他的生活,探知他的心灵轨迹,去达到作品创意的生活化、贴近感。最直接的现场实现,就是心理悬念和情感冲突,把握人物心理特点与情感活动的微妙变化,再造真实的他。融“心中有人”的体验感、“我中有你”的存在感,与冯克品情感的紧紧勾连,去塑造冯克品君子无华、心地质朴、奉献社会的美好形象。这种情感处理方式,凝聚了新闻事件与人物情感的关系,将身为宿迁学院图书馆老师的冯克品,从萌生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孩子创办天使之翼读书会的初心,到树立起天使之翼读书信念,让宿迁青少年饱读国学经典,带动全社会一起阅读,助力书香宿迁建设的事迹,呈现在公众面前,引起全社会关注与反响。如果对冯克品施以浓墨重彩,反而会虚化了他的初心,削弱了他的善举之义,不渲染,不一味采取情感塑造,在尊重他本人特征的前提下,如实记录他原本就血肉丰满的形象,紧扣主题蕴义,还他质朴原貌,揭示他所作公益活动背后的情感,将冯克品心中的情感未尽之意,由同期声串联,表现出一种别样的现场、人物、情感内涵,给听众留下对这个事件人物不尽的情感寻味。

三、功于角色,精心塑造人物形象

(一)用声入戏,巧于角色

用声音表现冯克品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其情感包含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个维度。其中,思想性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使作品人物升华,具有情感冲击力。《天使之翼》时长19分08秒,通篇只有冯克品一个主要人物,同期声的现场感很强,真实感饱满;学生话语、朗读片段等多种现场元素的穿插,均未影响主线清晰,脉络明了。因没有庞杂的复线线索,对人物的形象表达和立体刻画,易于通篇把控。通常,片子越短越难做,播音越长越难出彩。像《天使之翼》这样的社教大体量作品,需要一气呵成,语感流畅,将听众带入作品所营造的情景之中。例如天使之翼读书会越办越火,许多商家从中发现商机,多次找到冯克品,希望一起合作,但都被他谢绝。冯克品说:“我办这个天使之翼读书会不是为了赚钱,我们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知道该读书,该怎么读书,该读什么书,这是最基本的。”同期声掷地有声的语气,树立起一个具有思想内核、精神境界的宿迁读书志愿者的时代形象。

(二)用情形象,心意相通

情感渗透与表达细腻是《天使之翼》的语言技巧。譬如,作品中7分38秒处叙述“冯克品恋乡情结”到9分22秒处“冯克品从书籍中找到人生目标,带给家乡孩子们一本真正有益的书”,这一部分叙述,通过揭示冯克品情感深处的思想动态,表现公益读书事业不容易,没有涓涓绵长之爱,无法投身读书公益大事业的主题。这个部分也是点燃人心沸点的高潮之一。创作中没有刻意煽情,同样是忠于冯克品的肺腑之言,利用他的恋乡情绪和为孩子们寻找一本心灵书籍的渴望情绪,传递现场感,产生心意相通之情,这样富有生命气息的“情景再现”,使同期声的现场人物形象感与播音塑造的声音形象感有机吻合,增强创作表现力,实现了情感大于声音的人物形象塑造。

社教节目如果失去情感厚度,再真实的现场、再新颖的形式、再娴熟的播音技巧,都很难给人留下深长的回味和深刻的印象。只有将情感表现力用在锋刃上,恰到好处地展示作品情感的声音,才能情到自然地彰显现场感染力、人物表现力、作品生命力。

猜你喜欢
宿迁读书会天使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爱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DesignER CHINA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