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雅雯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浙江 余姚 315400)
在社会的飞速进步下,教育也在逐渐的走在时代的前沿,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化,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也渐渐的开始融入到各地的中小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点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因此如何根据现实的情况来转变教学方式,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现代课堂的教学效率,这些都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思考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作为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活更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做一个阳光向上快乐的人。音乐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并且使得学生在聆听音乐、感悟音乐中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生活与社会的认识,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具有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把填鸭式教学逐渐抛弃,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以实践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多样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音乐创造力。很多时候音乐学习都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尤其是音乐欣赏课,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于音乐文化、音乐背景、音乐作者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音乐发展与社会发展及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等,在有效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还处于空白,对很多东西的认知尚处于不清晰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并要求学生喜欢上音乐老师,最为简单的便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春天来了》这节课中,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的导入部分,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声音欣赏等形式,使得学生从听觉转化到视觉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春天的场景有了深入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强烈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观察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慢慢的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在逐渐的通过音乐课堂的手段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当然在课堂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出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质量产生良好效果。
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来说教会学生唱会一首歌曲这个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如何要想通过音乐课堂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需要多年的时间慢慢养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单单把唱歌交给学生,还需要把音乐的内涵与音乐的知识也传授给学生们,例如在学习《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把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教会给学生唱,更需要给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红军的浴血奋战等等,以此达到音乐知识传授的目的。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学生出现不自信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只有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才能感受到更好的音乐体验,从而达到培育其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赵沨先生曾经坦然的讲到过:“学生不能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应该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作为辅助的存在,而学生则需要作为课堂的主体”。其实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教师为核心,教师更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便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更是课堂附属的存在。但是这样的方式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逐渐被打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来学习,教导学习如何去学习,要积极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便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讲解的是音乐课堂要走向生活,走出教室要让学生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社会,然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对学生的培养也从被动型逐渐的转为为主动型。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从点滴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