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策略

2019-12-16 04:04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游牧黑龙江文化遗产

刘 佳

(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广东 惠州 516000)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由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且被视为文化遗产组成内容的诸多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还包括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与场所,也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口头表达方式,具有民族历史积淀,以及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在现阶段来看,在黑龙江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流域的游牧渔猎民族中,其音乐文化涉及了诸多内容,主要包括:满族萨满神调、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鄂伦春族口弦琴、赫哲族嫁令阔、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以及满族传统民歌等。

一、非遗类音乐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

(一)非遗类音乐文化中的审美价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价值取向方面,主要取决于审美价值,而人的意识、意志不会对其存在产生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在口头文学、民间文学,以及表演艺术中,均有着属于自己的审美价值,并且,在各民族的社会习俗、民间文化,以及服饰佩饰,均涉及了与美相关的内容,体现了较强的审美价值。

对于黑龙江流域游牧渔猎民族,在非遗类音乐文化中,主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艺术形式以及艺术技巧方面,其艺术形式是独一无二,而艺术技巧是无语伦与的,可以走进人们心灵的深处,使人产生强烈情感。比如说,在各类音乐形式中,在一些故事情节中,可以对当时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理解,了解方式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生活方式,并且,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习俗,充分醍醐他们的思想情感,进而理解艺术创作方法、艺术特点,以及艺术成就等。

(二)非遗产类音乐文化的文化价值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在每个民族的不断积累下形成的产物。在不同的民族中,通过文化价值,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民族利益要求,对于文化需要来说,比较复杂,且多样化,因此,在文化价值表现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文化价值中,主要包含了具体实际意义的价值,能够给人美感、净化心灵,且满足个体文化需求等,还要可以传承历史,满足文化发展需求,充分挖掘文化产品中潜在的价值等。

在黑龙江流域中,对于游牧渔猎民族的非遗类音乐文化来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音乐文化处于复杂又现实的处境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可以发挥礼乐作用,具有文以化人的影响力,在大多数的作品中,都是根据祖先的生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创作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表达了想了思想情感,比如说,表达了对生死,以及婚配等的相关态度等,能够满足族人的诸多需求,在这样的文化中,往往积淀着特殊的民族心理,以及民族品格等,为本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非遗类音乐文化的教育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的价值体现教育价值方面,当人们在学习、掌握,以及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给出有用性评价,这是教育活动的价值,也是教学的“效用”。对教育价值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以利益需求以及文化需求为前提。

对于各民族的非遗类音乐文化,是黑龙江流域诸多游牧渔猎民族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教育价值十分关键。在学校教育中,各类的非遗类音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演唱、表演技能方面进行了重点讲解,与一般知识、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别,可以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对于教育而言,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们学习人类精神文化,在传递文化和接受文化中,让所有的受教育人员都能实现人格的陶冶。

二、非遗类音乐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以活态传承为基础

1、活态传承是关键

对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进行传承时,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保护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对于传承人而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是关键的承载人员,也是传递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重要的活态载体,可以充分展示出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彰显了本民族的审美习惯等,需要依托在人的本身才能存在,进而以形象、声音,以及技艺等方式延续下去,并且,需要以身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在“活”文化中,也是最脆弱的内容。所以,在各级的政府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应用高效可行的措施,为传承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全面推广师徒传承模式,对各级的传承人进行全面保护,并且,还要保护民间艺人,以及新成长的青年新艺人,在整体上,实现该音乐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

2、传承语言是根本

在黑龙江流域中,对于诸游牧渔猎民族来说,在非遗类音乐面,具有严格的眼球,在演唱时,一定要应用本民族的语言,通过少数民族语言,将非遗音乐活态进行有效传承。在有的少数民族中,即使本民族的独立文字发生了流失,不过,在母语方面却是比较丰富的,对各类非遗音乐进行演唱时,经过本民族母语的应用,可以充分展现特有的韵味。对于各民族母语而言,是由各族的祖先,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在实际劳动实践中不断积累而来的,经过不断的创造和发展,逐渐形成的思想交流工具。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比较稀少,也不具备独立的文字,不过,却将语言保存了下来,由此可见,语言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借鉴传承成功案例

在多元文化的不断影响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在黑龙江流域中,一些非遗类音乐形式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比如说:乌力格尔、伊玛堪,以及摩苏昆等,诸多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各少数民族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比如说,在齐齐哈尔市中,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中,举办多次乌钦说唱培训活动,至今为止,培训学员的超过了千人次,在达斡尔族的相关节会活动中,将乌钦说唱表现得淋淋尽致,获得了族人的一直好评。在2012年,由齐齐哈尔戏曲剧院、齐齐哈尔大学联合举办了的《达斡尔人》,成为了传承达斡尔族非遗乌钦音乐的典范,也推动了非遗乌钦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三)发挥多方平台作用

1、以政府与各级学会为领导

对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进行传承中,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省级市级中,对各少数民族研究学会进行指导,发挥领导作用,做好相关文献资料的存储工作,全面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程,全面收集散落在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将音像资料、文字资料等数字化转换,加大非遗类音像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并且,对研究人员提供无偿开放服务,进而加快资源共享的实现,另外,还应该定期召开相关的学术会议,为达斡尔族乌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地方高校与文艺团体为引领

地方高等院校、文艺团体应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时,应用积极应用地区文化馆、文艺团体,以及地方高校等。对非遗类音乐文化进行展示时,只有做好多方表演工作,才可以让各少民族人民以及各族人民对此产生正确的认识,进而关注非遗,逐渐喜爱非遗艺术。杜宇文化馆,以及文艺团体而言,在编演作品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以及丰富的经验,在地方高校中,人才比较多,应以她们为依托,对非遗类音乐文化进行全面传承和保护,创编音乐曲目,并且,还要全面培养少数民族的文艺人才、研究人才,以此来传承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遗类音乐文化。

3、充分应用各类媒体媒介进行宣传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对于非遗类音乐文化艺术进行传承时,不能紧凭借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媒介进行传播,加大宣传力度。比如说,在各类的媒体中,对非遗类音乐文化化艺术进行宣传,可以取得较大的影响力,达斡尔族梦迪自筹资金,建设了“达斡尔族网”,在论坛中,会员人数达到了约2万,总发帖量将近20万次。除此之外,在近些年来,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微博、微信,以及公众号等,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应用,也是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应该将非遗类音乐文化推广在这些平台中,进而取得良好的传承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各民族历史文化中,黑龙江流域诸游牧渔猎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是“活化石”,直接影响着各民族文化、精神的宣传与传承。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提供“博物馆”式的全面保护,对于活态传承,主要指的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和发展中,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对其进行传承、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其最终目标就是活态传承,与现代科技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当今科学技术的应用下,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博物馆”式保护,通过文字、音像,以及视频等方式,全面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游牧黑龙江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都市游牧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多元游牧
Tough Nut to Crack
羡慕等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