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江苏省泗洪县实验小学,江苏 泗洪 223900)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较系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音乐教学问题,用新思路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笔者将从奥尔夫元素性音乐教育思想主要特点谈起,具体分析在音乐核心素养理念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体现该思想如何具体实践与应用过程。将从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并根据我国特定教育环境来深刻认识它,创造性的加以吸收和利用,探究与实践,使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鉴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相对滞后、各种软硬件条件缺乏、系统性专向创新发展力度较弱、人才音乐素质培养质量不高等现状,迫切需要开展整体性、大面积、主题引领、合力推进的音乐教学创新改革和转型发展。本土化运用元素性音乐教育的器乐教学,特色化开展元素性音乐教育实践适逢其时、适逢其会。我们一开始可以用最原始和简单的东西做乐器,比如木棍,黑板擦等让学生们去表现音乐,突出节奏,会慢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一定的效果。正如奥尔夫所说的那样,开始演奏的时候,就像小朋友玩沙箱一样有趣,到后来可能会遇到沙锤、铃鼓或者一架木琴,都是一样快乐地玩的。这些简单的乐器,用不着老师和家长教,发挥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尽情地玩徜徉其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同样,演奏各种乐器也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体验各种方法,给他们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机会。这样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发展,有了即兴演奏乐器的能力,体现了音乐的元素性,提高了音乐的核心素养,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理念原则。
奥尔夫的方法不是用枯燥无味机械化训练乐器的原则,而是通过即兴演奏、学生自己动手玩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原则,他的方法是一种以节奏性为主的方法,学的不是高难度的乐器,而是比较容易学会的简易乐器。学生从一开始的胡乱演奏到后来慢慢注意和其他同学配合,这就是一种进步,从各玩各的到协调一致,他们快乐着,愉快地体验着音乐带来的乐趣,在此过程中融合了听觉训练、分工合作训练。运用“接近人体的乐器”,是奥尔夫在元素性音乐教育中反复强调的。什么是“接近人体的乐器”呢?是指手鼓、响板、三角铁、沙锤、木鱼、碰铃、木琴、响筒钹、等打击乐器,还有高音竖笛、笛子等吹奏类乐器,这些乐器无需经由任何媒介物,有孩子们直接演奏的乐器就是接近人体的乐器。它们最适合于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和使用。我们知道弹钢琴是在手触键后,触动的槌头碰到钢丝后才发音,所以就不是“接近人体的乐器”。孩子们把接近人体的乐器叫“自己的乐器”,把钢琴叫做是“老师的乐器”。
学校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即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的过程。学生要形成最基本的音乐素养,就必须刻苦努力学习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音乐技能,不断拓展个人的音乐文化视野,加快发展各种音乐能力,比如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欣赏创造能力。即兴创编能力很重要,“即兴创编”就是实践,也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这些“正式元素性音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
奥尔夫强调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发明创造音乐很重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各种身体动作和声音声响把自己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再与他人分享交流这是孩子们的本能。让学生自由的设计表演、让学生亲自搞好音乐活动,这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大事。奥尔夫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在活动中贯穿“即兴”的观念、参与意识、即兴性,这样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力的发展,几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元素性音乐“即兴创编”教学,就是奥尔夫让孩子们去感知音乐,喜爱音乐,创造音乐的活动,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总之,奥尔夫的思想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更是一种完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体系。通过“元素性音乐教育”学习,在详细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理念、原则和方法等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元素性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突出的艺术特点,以及它在音乐教育中坚持原本性、原始性、初级性、自然性的原则,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用元素性音乐教育巨大的、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元素性音乐教育对学生终身成长的积极影响力,切切实实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理念环境,消除他们成长之路上的一切不利因素,提高其音乐学习质量,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快乐相随,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我们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并结合本地学情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去不断地探索实践,同时还要不断吸收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思想,不断地发展,把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充满智慧、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