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下完善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的分析研究

2019-12-15 17:34肖晏夏
文物季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文物

□ 吴 茜 肖晏夏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属于人类智慧的瑰宝,文物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与思想意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载体。博物馆是征集、典藏、展示以及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重要场所,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实施好文物保护措施,进一步优化博物馆文化遗产管理策略,增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对博物馆文物保护行业的文化传承有着重大意义。

一、博物馆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主要展现,落实好文物保护工作不但有助于宣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众的道德素养及科学文化素质。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通过博物馆文物保护能够降低文物的破损率,提升文物保存与展示的水平,人们能够借助博物馆载体掌握文物的相关资源和信息,例如通过了解文物的由来、时间、用途以及历史文化环境等更进一步熟悉特定阶段的人文自然时代特点。博物馆陈列文物时一般会标记文物的相关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对文物的欣赏了解到古代人们劳动及生产、生活的场景,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的生存意识和拼搏精神,这对发扬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显著的意义。

(二)博物馆文物保护是弘扬经典的重要工作

不同的文物从各自的层面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精神,充满了特殊的文化精髓与文化感染力,这些聚集了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遗产,可以使大众更加充分地感知经典文化的内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也是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信息,人民群众通过欣赏精美的文化遗产,不断学习历史文化、掌握民族智慧,这对弘扬中国经典文化与创建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三)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有助于进行文化研究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在历史、考古研究中具有显著的史料意义,起到了证史和科研参考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在多个方面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文物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其体现的珍贵的历史信息与内容为研究人员带来了全方位的思考途径,使研究成果具有更好的科研性与权威性。

二、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

(一)健全基础设施创建,增强文物保护力度

博物馆中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遗产保护与文物安全的重要保障。由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与博物馆相关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文物保护质量[2]。基于上述考虑,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部门需要从政策方面与财政方面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扶持力度,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来修缮博物馆库房环境,把文物因存放环境不良造成的破损降至最少,进而让历史文物的典藏时间更久远。

第二,博物馆管理者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购置相关的科学保护设施,全面发挥出高新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传递设施,提高保护效率,把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有效结合,来加大博物馆互联网覆盖范围[3]。

第三,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来增强博物馆信息网络软件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或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物创建专门的软件应用平台,防止由于硬件设施完善、改进所引发的软件结构不可用等故障。

(二)创建文物保护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文物保护模式

专业的服务平台,是信息背景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需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需要创建出科学、合理的专业服务平台,完善文物保护模式。需落实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库系统,分别创建臧品资源库、研究信息资源库与业务资料信息库等若干信息库子系统,尤其要重视基础信息库——藏品信息库的创建。

第二,需要强化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运用,建立多途径、多类别的藏品信息检索系统,增强信息检索的有效应用功能,让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从管理到服务的功能转化作用,进一步提升实际工作的应用和研究效率。

第三,需要强化文物合理利用、陈列展示结构与宣教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而对博物馆中陈列文物的安全性与游客流量之间的关系展开合理统计,从而针对不同文物的具体状况,借助科学的信息技术,让文物保护管理模式得到优化改进。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物管理质量

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过程的核心部分。所以,需要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科技,自主提升本身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素养。同时,需要博物馆相关管理者注重信息科技人才在文化遗产保护环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面强化文物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此,需要针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落实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需要建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科学准入体制,采用公开选聘、考试考评、竞争上岗的手段,保证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择优选用,遵循科学的用人导向,保证不唯学历资历,重视能力,进而提高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第二,鉴于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特征,要求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的工作。例如,安排专人参加文物鉴定班、文物保管培训班,深入学习,进一步完善人才架构,把年轻人与年长者进行合理搭配,确保优势互补,且定时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者进行业务考评。

第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加强自主性与积极性,不断发展创新,进而让他们可以自觉地把科学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过程中,提升保护效率和保护质量,从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丰富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措施。

(四)提高文物对观赏者的归属感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均存在地区差异与时代特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信息技术的运用中,需要根据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地域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信息技术在文物展陈、宣教普及,借鉴历史知识传承和文物故事的讲解,满足文物在人民群众欣赏需求,提高文物对观赏者的归属感,进而在文物保护信息技术过程获得群众性的支撑和帮助,推动文物保护信息工作的全面普及。

(五)强化文物信息法制宣传,增强社会共识

博物馆与各级政府在文物保护具体工作中,除了关注实质性的保护工作外,还需要关注保护意识方面的宣传,应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博物馆要与司法部门相配合,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进而普及提升观赏者的文物保护观念。

三、RFID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

G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简称,通常也称为“云”计算,是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国家文物部门对全国文物资料的管理融入了“云”计算的概念,物联网技术支持博物馆管理也变成了必然的趋势。RFID技术属于一种非触碰式的智能辨别技术,经过射频信号智能辨别目标对象且获得相关信息,辨别过程不用人工操作,重点由射频签证与阅读器构成。RFID技术发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近些年,因为成本降低与功能的提高,逐渐被推行使用于各个领域。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系统中经过RFID技术的使用,实现文物出入库的智能辨别和文物流动状态的跟踪,增加出入库的盘点效率,强化库存的实时化、系统化管理。使用RFID技术、GIS技术以及GPS技术,并融合计算机信息及软件技术,达到文物的全信息化管理。

首先,在文物库创建中创建RFID物联网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再使用博物馆RFID文物管理平台,实现文物等级、文库管控、文物修复、影像控制、文物应用、文物追踪、检验盘点、安全门禁、自动监督、查找统计、报表打印等作用的综合操作,对文物整个管理过程实现全程追踪控制。而且创建博物馆文物数据信息库,实现从文物的信息化及记录、文物接受、归纳编目到文物使用和文物移交等全过程的电脑管控。

其次,通过“云”计算,实现文物保护的远程操作与控制。同时实现文物的网络浏览与欣赏,让研究人员能够通过互联网调取和查阅相关资料,减少人员与文物近距离的触摸,减轻和延缓自然力和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伤,无限延长文物的衰老周期,使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是个繁杂而艰巨的任务,而且还是一个惠国惠民、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全面认识到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提升全民素质工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根据信息环境对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任务的内容,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创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为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坚实的物质条件、基础结构以及智力支撑。增强全民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认清文物保护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物保护措施。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物的逝去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Tough Nut to Crack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