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方志编纂中的“破”与“立”

2019-12-15 04:01王玉才
广西地方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县志史志方志

王玉才

(桂林市临桂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桂林 541199)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编修工作有序推进,方兴未艾,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志编修工作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的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办法,使地方志工作有法可依。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根据实际,编制《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桂林市临桂区(2013年撤县设区前为临桂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史志资源众多。近20年来,临桂区(县)地方志办公室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和要求,先后开展了《临桂县志》《临桂县志(1991—2012)》《临桂年鉴》的编纂和旧志整理工作,史志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在《临桂县志(1991—2012)》编纂过程中,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主动作为、开拓奋进、改革创新,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高质量完成编纂出版任务,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新方志编纂中的“破”与“立”。

一、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主动作为的意识

编修地方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文化工程,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时间跨度长。地方志工作机构作为“冷部门”,要破除“修志不得志,得志不修志”等消极观念,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主动作为,开拓奋进。

(一)有为有位,争取支持

《临桂县志(1991—2012)》的编纂工作自2005年启动,至2011年已有7年,由于种种原因,县志办仅有3人在支撑,多年没有申请到专项工作经费,办公设备老旧,开展修志工作举步维艰,工作停滞,进度为全市县区末位。2011年末,县志办领导班子调整后,2012年即重新启动续修县志工作,将续修县志工作提上正式日程。县志办班子经常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工作,及时报告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一些关键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充实队伍,县志办工作人员不再被抽调从事其他工作,而是回归主业;聘请了5位文字功底好、编纂经验丰富且熟悉县情、有工作热情的退休干部,还聘请了2名大学毕业生负责文件材料处理和资料收集工作。二是购置电脑、复印机、照相机、移动硬盘、录音笔等设备,添置了办公桌椅和档案柜等办公设施。三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及时拨付专项经费,保证了县志编纂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和谐环境,发挥积极性

为做好编纂工作,县志办注重编辑素质的提高,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编辑通过广泛阅览各类方志期刊和方志网站,自觉汲取修志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有成效,另一方面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地做好培训工作,组织编修人员到其他县(区)学习取经。二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方志业务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提高业务素质。三是尊重编辑的劳动,根据编辑工作的实际,对聘请的老同志不实行坐班制、不考勤,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后,由编纂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个人都用心投入工作中。尤其是退休干部,虽然年事已高,但老当益壮,经常冒着酷暑严寒,骑着自行车往返奔波于各单位收集资料,对每一个细节、数据严加考证。正因为编纂人员尤其是退休干部的辛勤劳动和真心付出,才有了编纂的速度和质量。

(三)精细管理,提高实效

为了按时按质完成县志编修工作,我们以“强基础、抓规范、创特色、出精品”为目标,规范编修工作流程,重点强化三个管理。一是加强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定责任分工表,将征稿、编辑责任落实到岗,将章、节、目编纂落实到人。自治区三级评稿后,我们将问题建议列成表格,责成有关编辑负责补充修改完善,属于数据、材料方面的问题,由相关部门、单位解决,一项一项督促落实。二是强化目标管理,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目标措施,落实工作任务,保证了各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在2014年末终审通过后,一些地方的做法可能是歇口气、慢慢来,但我们提出2015年春节前交出审读稿的目标,并引导、激励全体编纂人员克服厌倦情绪,一鼓作气完成任务目标。三是注重质量管理,增强质量意识,规范志稿修改流程。2014年10月,终审稿送自治区方志办后,县志办安排编修人员利用终审前2个多月的空档时间,采用“回头看”的方式,对志稿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补充资料,完善内容。根据志书质量的要求,在编辑、补漏、审改各个环节,反复核对,不放过一个标点、一个错字、一个数字、一个词语,认真修改,精雕细琢,确保县志编纂的质量。

二、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在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运用新方法

古时编纂志书,由于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大都采用手工的方式,只依靠少数文人动手编修(如现存的清道光《义宁县志》为手工抄写)。当代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分工愈来愈细,各项事业日益繁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编出资料详实的新方志,必须采取新方法。所谓新方法,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重要的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动员有关部门,专群结合,上下动手,众手成志。还要创新资料收集办法,除了常规的向各单位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单位的年终总结,编纂人员还深入单位的二层机构、企业、中小学校收集资料,采访知情人等,同时还与报刊、广播电视、档案馆、图书馆等有关单位协作,广辟资料来源,尽量做到大事、特事不遗漏。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编纂的具体方式上,充分挖掘本单位人才资源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坚持能者为师,用特邀编辑的方式,扩大编辑队伍,提高编纂质量。

(二)图文并茂,增强可读性

新志书应该是丰富内容和完美形式的统一。新体例应是表现新内容的最好形式,应该在批判地继承旧志体例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根据志书的内容,可分别运用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而古志书由于受到印刷、摄影等技术的限制,基本上没有什么图(少量地图也是手绘的)。改革开放后编修的第一轮新方志,如新编《临桂县志》,除了卷首的彩页图片,内文无插图。在第二轮方志编纂过程中,大量采用图片资料,特别是采用摄影这一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把照片运用到新方志中。利用图片的独特功能,把重要活动、重要事物的形象记载下来,已成为新编地方志不可缺少的一种体裁,形成了新方志不同于旧方志的时代特点,使新方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编纂《临桂县志(1991—2012)》时,我们在数以万计的原始图片资料中,精心选取500多幅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达到逼真、直观的效果。可以说,图片的运用是提高新方志可读性的重要环节。

(三)顺应形势,在时间下限上不留遗憾

按照最初的编纂计划,续修《临桂县志》的时间下限为2005年。2012年《临桂县志》编修工作重新启动时,确定的时间下限为2010年12月。正在编修县志的过程中,2013年初,经国务院批复,临桂撤县设区,为解决续志剩下两年无法记述的问题,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不怕麻烦,主动提出将县志的时间下限延至2012年12月。经县人民政府请示,获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为此,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及全体编纂人员在短时间内再补材料。虽然“自找麻烦”,并影响了进度,但在保持县志的完整性方面,我们没有留下遗憾。

三、破除千志一面的格局,树立地方特色意识

方志记载某个特定区域范围内的历史和现状,理所当然地反映地方的特点。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挖掘并详尽记述这些特点,促进地方优势的发挥,是新方志编纂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编纂者尤其是总纂要以敏锐的视觉,把握和筛选地方的特色。

(一)树立强烈的地方特色意识

新方志记述一个地区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其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与其他地区相比固然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作为编纂者,还要有强烈的特色意识。编纂时要仔细研究、分析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的明显区别,通过研究和分析,全面掌握本地的历史和现状,判断哪些人物、事物、现象是本地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在编纂时突出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事物、现象,并归纳总结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在《临桂县志(1991—2012)》中,无论是卷首图片的采用,还是具体的记述,都注意突出临桂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将军之乡”“奥运冠军之乡”等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重点描述“五个临桂”(实力临桂、活力临桂、人文临桂、魅力临桂、和谐临桂)建设的状况。

(二)在“概述”中突出地方特点

概述是新方志的一种创新体裁,放在卷首,扼要叙述一个地区的全貌及其特点、规律。为体现地方特色,在《临桂县志(1991—2012)》的概述中,我们用最简洁客观的语言,把临桂最有价值、最具特色的内容用粗线条的方式概括出来,记述采用串联式,将临桂农业大县、现代新城等地方特点最鲜明、最精彩地展现出来,使人看后就能对临桂的印象予以深刻把握,对于详细了解临桂地方的特点和真实面貌有着较好的提示作用。

(三)对特色事物给予较多笔墨

按照“详异略同”的原则,与其他县区相同的事物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或简记,或一笔带过,或不记,把特色事物、独有现象作为重点进行记述。如临桂县在桂林乃至广西最具影响的“五通农民画”,既是群众文化,又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小商品,我们在文化、旅游、乡镇等不同章节,采取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地给予记载。

四、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树立队伍建设意识

修志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方志的质量。新方志的编纂,需要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才。为此需要破解人才队伍难题,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

(一)破解人手紧缺难题,稳定人才队伍

目前,由于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县级地方志部门存在着“人难进、人难留、人难出”的问题。地方志工作机构是事业单位,承担着“存史、资政、教化”的任务,要求工作人员能说会写,是“文化人”的角色。但实际情况是,想进来的人不一定干得了,符合身份要求的人不一定想干,能干但不符合身份要求的人又进不来,临桂多年来都没有通过招聘补充到符合条件的人员。要求高、地位低、待遇差,评职称难,干部进步慢,提拔重用和交流的机会渺茫,导致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有的调进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字功底差,写不了东西;有的上班是为了混日子,不愿坐“冷板凳”、干辛苦活;有的专业水平不高,有些工作想干又干不了,只能边学边干。因此,要按照编制配备、公开招聘或选调有一定文字基础并愿意长期从事史志工作的专业人员,人员到位后,再充分利用文史专家和退休老同志,做好传帮带的工作,用事业凝聚人、鼓舞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史志工作者队伍。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编纂能力

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高尚的品德及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史志事业光荣”的思想,强化职业信仰,丰富职业情感,力戒浮躁,苦练内功,掌握新理论、新理念,夯实业务基础,争当学者型史志工作者。二要提高学习能力,坚持经常性地学,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做到两者相辅相成,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学习视为自身成长的需要。三要提高指导工作、调研分析、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四要提高地情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地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资源整合,做好应用服务,把史志队伍建设成修志工作的主导者,读志、用志工作的推动者,史志事业的开拓者。五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动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把每一位史志工作者培养成行家里手,打造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活力、能吃苦、能战斗的史志工作者队伍。

五、破除临时抱佛脚的习惯,树立用功于平常的意识

编纂方志,最基础的工作是收集资料。在以往的工作中,通常情况是接受编纂工作任务后才收集材料,材料收集后才组织人员进行编纂。这样下来,完成一部方志的编纂任务,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多年。现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健全,人员虽紧缺但也基本到位。因此,应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将下一轮方志的编纂工作融入经常性工作中,避免临时抱佛脚现象的发生。

(一)编好年鉴

要按照“一年一鉴”的要求,编纂好综合性地方年鉴。年鉴一年一编,由各部门、各单位向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供材料,可以避免短时间内整理20年间庞杂资料的难题,以及人员变动频繁或缺位造成平时搜集资料难以保持连续性或不全面的问题。年鉴记述上一年的事情,数据、材料的真实性较高,有疑问还可以及时核实。地方综合年鉴只能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编纂,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更广泛地组织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提供稿件,资料丰富、全面、具体。年鉴逐年积累资料,整齐规范,方便实用,在编纂下一轮地方志时,有些章节只要将年鉴记述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即可。因此,只要现在认真、细致、扎实地编好综合性年鉴,在编纂下一轮地方志时,花在资料收集方面的时间将大为减少。同时,利用年鉴积累志书资料,使年鉴在保持其时效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资料价值,使其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年鉴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地情资料年报工作

地方综合年鉴是搜集积累地方志资料的重要载体,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成为编修下一轮地方志资料的全部依赖。因此要按规范要求做好地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及时上报地情资料,对报送的年报材料进行验收整理,并加强资料搜集工作的检查指导,对不符合报送要求的材料及时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对符合要求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存档。逐步实现地情资料的数字化、数据库化,建设地情资料库,做到海量储存、有效管理、快速检索,为下一步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奠定材料基础。

(三)拓展资料来源范围

修志工作既需要关键时期的攻坚,更需要平时的点滴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业务编研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资料搜集、整理和积累的过程。要确立“志书编纂是中心工作,年鉴编辑是日常工作,地情资料开发是重要工作”的理念,围绕这个理念不断拓展资料收集范围。一是与党史、档案、广播电视、报社等部门配合,建立共享的信息档案资料库。二是关注网络和自媒体信息,一些非“正能量”甚至是负面的事件或现象,在电视、报刊中是没有报道的,但在网络或自媒体中可能会有所披露,史志工作者要做有心人,及时辨析并记录这些信息。三是在充分挖掘各单位资料的同时,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向各界广泛征集资料,与区域内有影响的摄影师和业余作者保持密切联系,将他们平时积累的资料保存下来,充实新一轮修志的资料。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第一项中:“深入阐发文化精髓”明确强调:“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这是又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地方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的方志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编纂新方志,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到“破”“立”结合,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为中国梦助力。

猜你喜欢
县志史志方志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红嘴蓝鹊
Development of a battery-operated floatingelectrod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devi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investigation of OH radicals produced in a DC glow discharge by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县志里的乡贤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