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婚情风俗

2019-12-15 01:49顾小平
江苏地方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八字媒婆媒人

◎ 顾小平

一、媒人

对于现代都市的年轻人来说,“媒人”已经几乎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了。媒人就是在男女双方走动,帮助说话,使男女能够择吉日结婚的人。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后,走进结婚的殿堂,是两个人之间的终身大事,中间有个媒人实在是别扭。在江南的传统婚姻中,无论青年男女怎样的相爱,怎样的真诚地喜欢对方,也不能结合在一起,都必须要请媒人才能完婚,否则一切免谈。

请媒人自古以来就沿袭下来的,江南地区的传统的婚姻礼仪习俗男女想成婚,必须是“父母之命,婚妁之言”。乾隆《震泽县志》提到婚俗有“特为烦猥,不能翻载之”的记述。该志概括当时的婚俗为问吉(纳吉),就是择婚之初,男家委托媒人到女家提亲,称为纳吉。媒人系在男女双方的家长、长辈之间走动,即所谓“男不亲求,女不亲许”,只有通过媒人缔结的婚约才算是合法的婚姻,即使指腹为婚也仍少不了媒人,在婚姻的说合上“买卖凭仲人,嫁聚凭媒人”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婚娶对象本人却没有权力参加到议婚的过程中的,在传统的婚姻中,从议婚、订婚到完婚男女都是任人摆布的。就是常说的“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这就是江南古代婚俗的特色。

若是不经过媒人,私下里偷偷地往来,暗送秋波而私订终身,大多数不会有好结果的,从许多的古装戏中就可以看出,不是棒打鸳鸯,便是步司马相如、卓文君之后尘,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就是因为没有媒人而酿成了悲剧。

民间流传这样一则民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畚箕做扫帚。”这无疑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最好诠释。“媒”是媒介,“妁”有斟酌的意义。在古代为何要请媒人在中间撮合呢?这是因为在封建礼教下,男女授受不亲,不能随便相见,特别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几乎是足不出户,与世隔绝,一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请了媒人,不至于让女方落下个“嫁不出去”的名声,当地人是非常忌讳的。

“媒人”原本是件好事,为青年男女之间架起“鹊桥”,但是,若无良媒,是不能确保夫妻将来一定相亲相爱的。由于利之所趋,媒婆每就合成一件婚姻,便能从男女双方各得一笔谢礼,所以媒人常不惜瞒、哄、骗等手段,在人类的婚姻史上不知酿成了多少婚姻的悲剧。旧时的媒人有三种情况:一是成人之美的被称为“红娘”;二是男女双方主动拜托的被叫作“月老”;三是“三姑六婆”的被喊成是媒婆。“红娘”与“月老”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印象不坏,均有成人之美好姻缘的故事。而“媒婆”是三者中最令人憎恨的了。因为媒婆多数是靠三寸不烂之舌做“谎媒”,她们抓住男女双方的心理,一味地花言巧语、天花乱坠,把双方都说成是天上有地下无。

民间流传媒婆说谎媒的故事非常多。有户人家儿子长得眉清目秀,一心想找个漂亮能相配的姑娘。媒婆上门介绍邻庄的一位姑娘,称那姑娘是减一份嫌矮、增一份嫌高、减一份嫌瘦、增一份嫌瘦,五官端正。小伙子妈妈感到疑惑地问,那姑娘是个嘴巴较大的人。媒婆说,去见一下就知道了。于是,妈妈带着小伙子登门去看,姑娘正在家做针线活儿。妈妈问:“姑娘一人在家?”姑娘答:“嗯。”妈妈问:“你妈妈呢?”姑娘答:“过河。”妈妈问:“过河干什么?”姑娘答:“看外婆。”妈妈问:“看外婆,带什么东西啦?”姑娘答:“鹅。”小伙子一看,嘴巴一点都不大,高高兴兴地订下迎娶姑娘,拜堂成亲了,当地有哭嫁的习俗,姑娘在闺房嚎啕大哭,小伙子一看,那张嘴巴特别的大,能放下一只馒头。心中直接呼上当,直骂媒婆,可是悔之晚矣。原来,那天去访,姑娘所说的话都是媒婆预先安排好的。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新娘进了房,媒人甩过墙”。只要男女拜堂了,以后夫妻和不和睦,幸福不幸福,爱不爱,都与婆媒没有关系了。但是,别担心古代的媒婆会失业。《战国策·燕策》上说:“处女无媒,老且不嫁。”从唐代起,媒妁的作用载入了法律,男女婚姻如果没有媒人,便会招人家耻笑,像卖不出去的破烂货一样。只要嘴能说,腿能跑,总会有人来请的。

二、提亲

在古代的婚介流程中,第一个流程就是“提亲”。提亲,即古“六礼”的第一礼的“纳礼”,是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础的。因为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存在,才有提亲这道程序。一般提亲都是男方家长请媒人带着礼物去看了中意的女方家说媒,这是第一次的说亲,所以,民间就称为提亲。

提亲前,其实主要就男方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或者长期的相处中,看中了某家的姑娘与自己儿子年龄相访,也认为是门当户对了,自己又不好直接出面,防止一下子被拒绝,面子上说不过去,或者是被拒绝后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于是就去请媒人到女方家上门提亲。也有,儿子相中了某姑娘后,告诉父母,父母认为合适便请媒人,如果父母不同意就不去请媒人的。

提亲必请媒人,这是古代江南风俗。可是为了防止媒人说谎,当地人在请媒人时,请媒人进家的这天,在家神柜上放三样物件:镜、杆、 尺。必先让媒人看看主人家的家神柜上这三样东西。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告诉媒人,主人家的心似镜子明亮,心中明白得很,也就是让媒人做事要公平,同时,还表明主人家的家境不差,有称米的秤称,家里是经常有米称的,还有尺量布,说明家里的布多,就是告诉媒人是有得吃有得穿,吃穿不愁,生活富裕;二是暗示媒婆也要以这三样东西去权衡对方,看对方家的人心是否平境,德才是否合适,两个家族或家庭应该具有大致相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从而不至于一家“高攀”或“下嫁”后被人看不起。照一照对方的明暗与黑白,称一称轻重,量一量长短,财币是否相当,即婚姻中钱财的多少也是作为婚姻结对的基础了,是否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一般情况是男方对女方德行容貌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女方对男方才学品质的要求更高一些,这就被认为是美满姻缘。千百年来,许多父母根本不是以男女的爱情为出发点考虑的,而是对方的金钱、地位,就是不问对方是否愿意,男女双方是否愿意。即使男女不愿意,全凭媒婆嘴一张。

提亲只由媒婆一人上女方家,媒婆上门后,先要进行一番的虚情假意的唠叨,然后假意把眼光朝姑娘家身上一瞟,说着“姑娘长得水灵,该有人家了”。而反话说上了男女的婚姻上去的。女大当婚,这也是女方家长感兴趣的话题,于是便顺着媒人,问道“是谁家的小伙子?”然后,媒人将那家小伙子一阵的大夸特夸,大赞特赞。

如果女方家长此时表示可以考虑这门亲事的话,媒人会乘机将男方的礼物恰到好处地递送给女方家长,假如女方收纳了礼品,即提亲就算成功了,如果女方拒收了礼品,则说明是婉言谢绝。

女方同意后,此时媒婆会眉开眼笑。这桩婚姻基本上就成了。因为古代首倡的是“父母之命不可违”,从隋唐起,儿女的婚姻应由父母主持的规定被写进了律法。《明律》规定:“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古代“父母主婚”的“父母”是广义的,不一定必须是父母,无父母是他的尊亲长辈也可以,就是婚姻的当事人却做不了自己婚姻大事的主。

媒妁这言后,便约下相亲的时间了。

三、访亲

访亲,都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媒人到了女方家提亲后,男女双方的父母都认为有结亲有可能了,访亲也就开始了,访亲是伴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有的风俗。

访亲,多半是在半明半暗中进行的,男女双方开始对方进行调查摸底的一项工作。也就防止媒人说谎,隐瞒对方的缺点,而进行的一种暗访。因为,在早年间,男女双方未确定婚姻之前是不能见面的,相熟悉两家靠的是长辈之间的来往,不相熟悉的根本就不知道对方家的情况。

访亲,选择什么样的人参加也是很重要的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作为访亲者的,主要是由父母进行,或者是本家族中能说会道,有社会地位,有文化的人参加,以显示本家的有头有面有脸。男女双方的哥哥、嫂嫂、舅舅、舅母、姑母、姨母,甚至伯父、伯母都参与到了访亲的队伍中,一是可以他们是过来之人,有丰富的经验,懂得关门过节的,访亲中必然非常的细致,也是十分负责任的。二是民间习俗中“三姨娘六舅母”作为了把关人。

被访亲的主要对象是对方家族中有没有名望的人,对方在当地社会地位怎样?对方家的财产如何?主要是访对方家熟悉的人,也可访对方家的家族成员,总之通过一切手段和方法,想获取对方的一切信息。然后回家后,全体家族的人再进行商量,决策。

访亲涉及的内容是很广很多的,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方的“底子”如何?所谓的“底子”是指有没有孤臭病。别看乡下人识字不多,平日里头说话直来直去,关键的时候有特殊语言代替,挺照顾对方家脸面的,不是直说孤臭,而说“底子”,显得很有修养。如果是“底子”不好,就一切免谈了,即使男儿是沈万山,姑娘也不会嫁的,姑娘是仙女,男儿也不会娶的,这是第一关,这一关过了才有下面的继续访亲,古时这是双方都看得比较重的一条,可以说是决定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然后才是访男女双方当事人的事,第一是,相貌如何,是否有福相,有贵人之相等。第二是,这个人的德行品行如何,是否有劣迹,在当地有没有恶名,如偷鸡摸狗枪盗之事,特别是男女苟且之事,尤其是女方一旦有“伤风败俗”之事,身价立即下降,婚姻就会立即泡汤,或者只能是下嫁了。第三是,男方是否“机灵”,就是要灵巧,办事灵活,头脑活络,是否勤快。第四是,是否会算账,肚里有没有墨水,就是文化程度达到什么水平。而对于女方来说,看是否会缝制,会针线活,是否会烧饭烧菜,是不是会持家,是否是个善良温柔的女子,千万不能将一个恶女子娶回家的。

不论访的内容多少,访的过程多么的复杂,访都是能访出个子丑寅卯的,访亲的法子是很多,到左邻右舍家串门以闲谈天的方式进行了解,或者找他们一起玩的伙伴谈心,摸清姑娘的心理、脾气、生活规律,连何时洗澡、下地、到河边都摸得清清楚楚的,总之要做到万无一失。

等这一切都摸清了后,如果父母有意达成这门亲事了,再通过媒人去对方家约定相亲的事宜。

四、合八字

经过了访亲之后,男女双方的父母都有意向达成“秦晋之好”了,这时候一般由男方家择上好日子,请媒人带上礼物到女方家中说亲,女方家长先把礼物接过来放在一边。因为,即使男女双方愿结秦晋,如果八字不合,也不一定能结为夫妻。相亲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就是“合八字”。

所谓的“八字”,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古时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共八个字,故称为“八字”。在苏州昆山一带也有称为“年庚八字”或被叫做“请庚帖”、或“请八字”。媒人到了女方家后,把男方的八字交给女方,通过媒人相互交换了庚帖。当然是要写在红纸上的,红纸是一纸条,宽约3 厘米,长约30厘米。

媒人请了交换了双方的八字后,默不作声,悄悄放好。径直走到男方家的厨房,将贴子连同八字、一盆万年青一起供在灶座下,有些地方压在家神柜香炉底下,三日之内家中平安无事后,即家中一点儿不顺心的事都没有,那说明姑娘的命好,会给男方家带来好运;如果发生了不顺心的事,哪怕是小孩子打破一只碗,或者是家中有人跌了一下,都认为姑娘带来了不好的兆头,婚姻大事就无从谈起了。男方便要退回姑娘的“八字”,这退“八字”事小,风声传出去,说人家姑娘的命不好,一旦传出去了,便会惹出许多的闲言片语,弄得媒人都不敢上门再为姑娘做媒了,那么姑娘就难出嫁了,姑娘自身也抬不起头来。

三天平平安安过去后,男方家人就拿去请算命先生算,用算命先生的行话叫“掐八字合婚”。在“合”的过程中,涉及男女生肖属相搭配之间的禁忌是最重要的。如非常忌讳的是男女双方,一方属龙,一方属虎,便称为“龙虎斗”,命相肯定不能配;一方属蛇,一方属鼠,民间称蛇为“小龙”,也不能配,这叫“小龙虎斗”;蛇也不能与虎相配,民间称为龙虎相争,必有死伤。谚语与民间歌谣中流传:“免儿见龙泪交流,合婚不幸皱眉头。”“蛇虎匹对如刀割,男女不合无着落。”“猪与猿猴不到头,朝朝日日泪交流。”“羊鼠相逢一旦休,婚姻莫配古人留。”等等。

只有属牛、马、猪、羊、鸡、免才好配。道理很简单,它们是同圈同槽同窝的动物,可以和睦相处。经过算命先生“合”过后,命相不合的,男方便托媒人带条糕,连同姑娘的“八字”悄悄退给女方家,两不伤和气。如若命相配的,男方家便心花怒放,继续将姑娘的“八字”压好,意思是要压住姑娘。

婚姻相合后,男方还要择日子举行一次“发帖”仪式。所谓发帖,便是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订婚礼,考究的人家,还要在帖上写上“双喜”。在媒人的配合下,先由男方请私塾先生在贴上喜联,女方家收下礼后,也请私塾先生一并答好喜联的下联。一般是“苏才郭福”对“姬子彭年”之类。但也有些男方私塾先生故意卖弄一下自己的文才,想给女方家私塾先生将上一军。假如男方姓“潘”,女方姓“何”。男方私塾先生就将姓拆开写出上联“有水有田有采”,这就难为了女方的私塾先生,如果腹中有墨水,便也将何字拆开,写下“多人多口多丁”,下联一出,必然喝彩称妙了,这亲事就肯定成了。

猜你喜欢
八字媒婆媒人
媒婆李
媒婆李
降火
归零
相亲
八字这劳什子
媒人
本期话题:古代媒婆的故事
人生八字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