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内黄方言的“种”

2019-12-15 01:07:11李学军
殷都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构形杂种补语

李学军

(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我们曾对内黄方言中的多功能成分“种”[tsu55]做过简要的分析(李学军,2016)[1]。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种”作为一个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引申用法和作为一个詈词性构形成分的虚化用法做出详细的描写。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动词的“种”[tsu312]不在讨论的范围。

一、作为名词性的“种”

1.1 作为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给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种”列举了6个义项[2](P1768),每个义项列举了相应的例子。内黄方言与之比较,用法有同有异。

作为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解释的前三个义项(①物种的简称。②人种。③类别;种类)和作为量词解释的一个义项(⑥表示种类,用于人和任何事物)与内黄方言一致,我们不再赘述。而作为名词的义项④(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⑤(指胆量或骨气)在内黄方言中则有引申用法。

义项④在内黄方言中可以引申为“玩意儿、东西”等义,用于骂人的话。主要出现在宾语、主语、定语的位置。出现在宾语位置,句子多表现为否定或疑问形式。例如:

(1)恁个家伙不是(个)种(儿)嘞狠D嘞。那个家伙很不是个东西。(1)句子只能按接近普通话的意思转写。

(2)他是个啥种(儿)嘞?他是个什么东西呢?

(3)你是个啥种?驴种?篆种?你是个啥玩意儿?驴种?变种?

出现在句首位置(作主语、定语)时必须带上指示代词“这、那”。

(4)这种(儿)猴嘞狠D嘞。这玩意儿(家伙)很不安分。

(5)那种(儿)嘞朋友还怪多嘞。那玩意儿的朋友还真多。

(6)不替D我出这口气,你就不是恁爹嘞种。……你就不是你爹的儿子。

“不是种(儿)、啥种(儿)、这种儿、那种儿”具有很强的熟语性质,骂人品行差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内黄方言中,还有一个“货”与此时的名词“种”相当,以上例句除例(6)外都可以换作“货”,只是詈词性稍弱。另外,“啥种”里的“种”可以换作“黄得黄儿”。

义项⑤在内黄方言中,“种”也有名词“胆量”义,作“有、冇”的宾语。

(7)你有种冇?/有种下南地。/冇种能成事儿嘞哟?

例(7)的“种”可以换作“肚得”,意思基本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有种”逐渐凝固,在补语位置上,引申出“厉害”义,且朝着程度副词的方向虚化。

(8)这个小孩儿喝饭喝嘞有种D嘞。这个小孩儿喝稀饭喝得带劲儿着呢。

(9)□[niε312]恁个妮儿好看嘞有种D嘞。人家那个小女孩儿漂亮得很。

(10)□[niε312]俩好嘞真有种。人家两个人好得很。

“有种”以及同义的“有胆”可以放在句首,意义较虚,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表惊叹语气的叹词。

(11)有种,你□[k‘iε42]逮□[tsn42]些价哟?好家伙,你逮了这么多呀?

以上例(8)—(12)的“种”都可以自由换成“胆”,“有种” 表夸张时每个音节都可以延长。

1.2作为名词性成分

“种”还可以作为骂人用语“杂种、狗杂种”的构词成分。“杂种”一词,从其基本义“杂交种”而来,其詈词性极强。在内黄方言中,“杂种”一词多用于名词非主谓句。

(13)杂种家小儿!/杂种!/狗杂种!

内黄方言中一个形容词成分加上“种”构成的纯粹名词仅限于“杂种”一词,跟“种”虚化为构形成分有关(详见2.1)。“杂种”之所以例外,应是北方近代白话小说的广泛传播以及晚近口语大量使用的结果。

(14)俗骂人曰杂种,曰畜生,曰王八。(清赵翼《陔馀丛考·杂种畜生王八》)

(15)……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的杂种们!(《红楼梦》)

述人的单音节形容词[3]加上义项④引申意义 的“种(儿)”,符合汉语双音节名词的构词模式[4],有名词化倾向(2)“形容词+种(儿)”处于词与短语的模糊地带。。“种(儿)”可以重新分析为名词性构词成分。

(16)俺家那个怪种(儿)脾气大嘞很。我们家那个性格怪癖的家伙脾气很大。

(17)那个晕种儿又来了。那个“弄不清”又来了。

(18)他是个生种(儿)。他是个二百五。

(19)他叫□niɛ312打嘞成D个瞎种(儿)了。他被人家打成一个瞎子了。

述人的双音节形容词加上义项④引申意义的“种(儿)”,尽管也符合汉语三音节名词的构词模式,但考虑到它们多用于肯定判断句,词汇化程度不高,宜看作名词性词组。但也有例外,“腌臜种”的名词化程度就比较高。

(20)他是个干净种。他是个爱干净的人。

(21)腌臜种!无赖!

(22)腌臜种才不讲理嘞。无赖才不讲理呢。

(23)他那一家人都□□[tian312dɛ]腌臜种。他那一家人个个都是无赖。

二、作为构形成分的“种”

2.1作为构形成分

“种”作为构形成分,是普通话中没有的用法,在其他方言中也未见报道。这种用法在内黄方言中显得非常典型。具体表现是:“种”附在形容词之后,不改变词的性质,只反映说话人不屑、鄙视或夸张的主观态度,具有较强的詈词性。例如:

懒种 呆种 笨种 憨种 浑种 霉气种 臊气种 碍事种……(贬义形容词)

巧种 忙种 干种 饱种 黏种 麻利种 僻静种 稳当种……(非贬义形容词)

“种”附在贬义词之后,增强贬损色彩;附在非贬义词之后,往往改变其色彩,表达说话人否定的态度。正是其詈词性,决定了它只适用于私下场合,不适用于正式场合。即使在非正式场合,修养高、性格稳重、情绪平静的人也较少使用。

“种”作为构形成分属于表达性的,处于词法与语用的平面[5](P35),说话人对它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但受感情色彩、节律等因素的制约,“种”对形容词呈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考察发现,“种”附在高频形容词之后显得自然,附在低频形容词之后则正好相反。“种”附在单双音节形容之后的能力也有明显差别:附在单音节形容词之后显得自由,附在双音节形容词之后只有部分较为自如,尤其是附在褒义形容词之后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洋气种”与“洋种”相比而言,后者显得自如得多。

为叙述方便,下文把“种”作为构形成分附在形容词之后形成的变化形式记作“A+种”。

2.2 “A+种”的功能

与原词一样,“A单音节+种”不存在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用法(内黄方言不存在表程度的“很”),但能受“怪、更、忒、最”等修饰。比较:

怪猴 怪猴种 更猴 更猴种 忒猴 忒猴种 最猴 最猴种

*很猴 *很猴种—— 猴嘞狠 猴种嘞忒狠

*很干净 *很干净种——干净嘞狠 干净种嘞狠D嘞(“狠”为形容词)

“A单音节+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A双音节+种”则一般不能。

(24)他是个精种玩意儿。他是过分精明的角色。

(25)恁个小瞎种老婆儿不办一点好事儿。那个瞎老婆儿不办正事。

(26)*他是个厉害种家伙。

例(24)去掉“种”不能说,因“精”一般不能修饰贬义词,(25)去掉“种”句子能说,意思基本不变,(26)去掉“种”句子就能说了。

“A单音节+种”和形容词一样,可以采用变韵(3)从历时看,变韵应属于合音。实际上这意味着形容词后面跟有后续成分,我们这里着眼于共时进行讨论。手段直接作谓语、补语,“A双音节+种”则一般不再产生变韵,但跟形容词一样前后须有修饰或补充成分。如:

(27)他(学嘞)生种D嘞。︱他(学嘞)生D嘞。他(学得)二百五着呢。

(28)*他(学嘞)干净种D嘞。

(29)他屋嘞干净种嘞狠D嘞。他的房间很干净。

(30)他屋嘞最干净种了。他的房间最干净了。

述人的“A单音节+种”能以内黄方言双音节形容词最常见的ABB方式重叠,并按降调模式(4)内黄方言ABB重叠式的降调模式为:第一个音节读原调,第二个音节读轻声,末尾音节读降调来读,表程度的加重。主要出现在谓语、定语、补语的位置。附在双音节形容词之后则没有这种用法。如:

(31)恁个老头怪种种嘞。那个老头儿很怪。

(32)小家伙儿累嘞孬种种嘞了。小家伙累坏了。

(33)孬种种嘞那小孩儿□[niɛ31]哪个班要也?太坏的小孩人家哪个班想要?

述人的“A单音节+种”能以ABAB形式重叠,并带有较强的动态性(5)有学者认为能以这种方式重叠的,应归入动词,但考虑到大量的形容词能以这种形式重叠,我们不作兼类处理。[6],用于反问句的谓语位置上。后加“不咋”,句子隐含“幸灾乐祸”的意味;前加状语或后加“试试儿”等则句子隐含“看我如何收拾你”之义。双音节形容词则只能直接重叠,不能带“种”。例如:

(34)你再能种能种不咋? 你再逞逞能呗?(你怎么不再逞能了呢?)

(35)﹡你再能能不咋?

(36)你再(给我)生种生种(试试儿)。你再蛮横蛮横(试试看)。

(37)你再厉害厉害不咋?你再耍耍横呗?(你怎么不耍横了呢?)

例(36)如果重音落到“生种”上,显得口气硬,后面的“试试儿”可以省去。后续成分“试试儿”可以替换为表同义的“递递儿、递瓜儿递瓜儿”等。

述人的“A+种”和原词一样,后加“啥咧”可以形成一种疑问格式,表示不屑、质问。去掉“种”口气变得平和一些。如:

(38)你猴种啥咧?你凭啥那么不安分?

(39)他怪种啥咧?他因什么怪呢?

(40)你圪赖种啥咧?你因(凭)什么作怪呢?

当然,不是所有形容词的变化形式都能进入这一格式,它要求原词必须具有自主性,否则句子不成立。

(41)*你笨种啥咧?/*他骀无能种啥咧?/*他老实种啥嘞?

“A单音节+种”还可以跟双音节形容词一样附加后附成分“八叉”(6)内黄方言中,“八叉”的主要用法是附在部分贬义性的双音节形容词之后,夸大性状。如:“猴气八叉、难看八叉、危险八叉”等。其粘附性很强,位置固定,属于表达性构形成分。。该形式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主要作谓语、补语。值得注意的是,“八叉”虽含有程度义,但“狠”仍能放在其后作补语。例如:

(42)那东西干种八叉嘞,一点儿也嚼不动。那东西太干,根本嚼不动。

(43)他嘞脾气变嘞怪种八叉嘞。他的脾气变得特别怪。

(44)这家伙猴种八叉嘞狠D嘞。这家伙很不安分。

另外,“A单音节+种(+八叉)+家”可以修饰“小儿、妮儿、伯[pε24]”等称呼词,骂人的色彩较浓。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

(45)那小猴种家妮儿跑D这儿跑D那儿,逗不定身儿。那个疯闺女跑到这儿跑到那儿,就不能安生。

(46)这是谁家嘞晕种伯也?这是谁家的“弄不清”爹?

(47)欠种八叉家小儿才干那事儿嘞。太没有教养的人才干那事儿的。

(48)这小憨种家妮儿!这个小傻妞。

例(48)经常是父母对儿女的詈骂语,口气轻松时带有口头习惯语色彩。

三、“种”作为两种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

构形与构词多数情况下的界限是清晰的[7]。但就内黄方言的“种”而言,构词与构形用法的并存使得我们无法像分析其他词内成分那样脱离语境进行。因为二者本身不但同形,且所处的位置、粘附的对象也相同。

静态地看,母语人除了认定“杂种”是个地道的名词以外,将“怪种、晕种、尖种、傻种、孬种、悬种、欠种 贱种、腌臜种”等这些常用词语优先看作形容词的变化形式。出于语用需要,母语人优先将这些词语放在“陈述”的位置上,即使是构成的非主谓句或省略句,母语人也是优先看作述谓性成分。其中的“种”只是表达了说话人否定的态度,去掉“种”,句子能说通,意思基本不变,理应看作构形成分。如:

(49)他那一家得腌臜种嘞狠D嘞。他那一家子都很不干净。

(50)贱种!/真贱种!/贱种嘞不轻!很贱!

动态地看,形容词加上“种”也能出现在主宾语的位置上,而此时多是义项④引申意义的使用,此时我们只能分析成名词性成分。当然,具体语境中的两难情况也是存在的。例如:

(51)他不是个好种。他不是个好东西。

(53)你装啥憨种嘞?你装什么傻?

例(53)将“种”理解为名词性构词成分说得通,看作构形成分,句子依然成立。

要厘清二者的关系必须考察其演变过程。可以肯定的是,“种”首先作为名词存在(依然活跃在口语中),尔后产生了构词用法和构形用法。如前所言,构词用法显然是名词短语词汇化的结果——尽管词汇化程度不够高,尤其是“种”加在双音节形容词之后。古汉语中带“种”的詈词性词语“畜种、狗种、业种、杂种”等[8](P52-125),也只有晚近的“杂种”词汇化为纯粹的名词(这也是母语人将“种”优先看作构形成分的原因之一)。

构形用法的“种”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推断它源于补语位置上“有种”的虚化,理由有三:

第一,“有种”逐渐虚化为表“厉害”义的形容词甚至是程度词,而这使得它变韵成为可能。“有种”在谓语位置上的变韵用法,在内黄方言中依然保留着。例如:

(54)他有种D嘞。︱他有种得嘞。他很有种。

第二,补语位置上“有种”的变韵形式与基本韵形式共存,并且同义。观察一下内黄方言的形补结构作补语的状况,不难得到这样一个虚化环:

(55)李四儿说嘞爽当嘞有种得嘞。李四儿说得很干脆。

(56)李四儿说嘞爽当嘞有种D嘞。

(57)李四儿说嘞爽当种D嘞。

(58)李四儿说嘞爽当种嘞狠嘞狠D嘞。

例(55)到(56)为第一步,表程度义的“有种”实现变韵。(56)到(57)为第二步,通过语用上的节缩,形容词与“种D”形成一个融合体。(57)到(58)为第三步,这是关键的一环,进入形补结构作补语的特殊结构(7)内黄方言中的该结构,作补语的形补短语本身可以带多个补语。其构成形式为“A+嘞+狠+嘞+…狠D+嘞”。但变韵的程度词只能有一个,且只能是最后那个。。该结构只能在末尾表程度的词上变韵,使“种”的变韵复原,并完全粘附于形容词之上,意义也更为虚灵。

“种”的虚化过程可以描述为:

A嘞有种得嘞 > A嘞有种D嘞 > A种D嘞 > A种

第三,“A+种”之后能带表程度义的“差火、厉害、很”等作补语,但不能再带“有种”作补语。如例(58)。

由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内黄方言中作为构形成分和构词成分的“种”,虽源头都是名词“种”,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演变轨迹。构词用法源自“生物传代的繁殖物质”这一义位,即“种”作为名词(引申为“东西”义)所形成的短语结构。而构形用法源于“胆量”这一义位,即“有种”作为程度词语时形成的形补结构。构词用法是短语结构长期词汇化的结果,而构形用法则是实词虚化的产物。

猜你喜欢
构形杂种补语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中国饲料(2022年5期)2022-04-26 13:42:38
双星跟飞立体成像的构形保持控制
通有构形的特征多项式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牡丹(2017年18期)2017-07-22 21:46:35
对一个几何构形的探究
中等数学(2017年10期)2017-02-06 03:02:55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现代语文(2016年27期)2016-03-03 02:58:54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
亲爱的杂种
山花(2012年8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