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养护标准化探讨

2019-12-14 04:02李延梅
丝路视野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技术管理标准化

李延梅

摘 要:公路隧道工程的技术管理,有助于提高公路运输的稳定性、安全性,技术管理应贯彻在施工前后的各个时期,使得管理更为全面,能够实时施行技术监督,提供技术保障,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分析公路隧道工程现场的环境与问题等,展开养护分析,加强对公路隧道工程的养护力度,提高公路隧道工程的运作和承载能力。

关键词:公路隧道工程 技术管理 标准化

一、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施工准备环节的技术管理

公路隧道工程较为系统化,因此应做好前期的各项安排,始终应基于勘测的数据、现场的分析结果等整理出来,对应不同的技术形式,选择成本较低、人力劳动强度弱且具有效率的技术模式,同时还应积极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应适当地进行现场初步整理,对公路隧道工程周边环境与地质环境充分了解,在技术管理中,将有关的技术落实责任,各项技术之间相互衔接,尤其针对同步作业的多种技术、交叉技术,应减少管理中的矛盾,早期进行工作工序安排,还应结合现有的人力资源、设备条件等进行统编,调整设备,调配人员,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施工中按照原有的安排,并结合图纸进行技术管理,其中针对工程变更的问题应引起重视,重新考虑技术工艺与形式,同时在技术的施行中,应跟进测量工作,展开现场监理活动,并对部分的重点工程施行实验,为保障技术管理的效率,还应进行技术测验与试验标准测试,留存技术管理中问题的解决路径相关问题,以便于后期在技术问题的分析上提供保障,也有助于养护形式的选择。技术变更时应把控好技术的变更时间、范围与影响等,预防技术管理风险。

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养护要求

(一)养护队伍更加趋向于专业化

部分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养护团队,本身就是技术管理团队,他们缺乏对养护的针对性知识,只能基于技术管理经验实施养护,不能全面的覆盖养护问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技术管理与养护均会受到制约,且养护团队与养护责任人,只能进行日常的养护是不够的,应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故、意外天气影响,进行抢修养护,这就需要对养护人员的专业性进行考究。

(二)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合作

养护工作基于公路隧道工程的环境、条件,需要持续的投入人力物力,不仅较为浪费成本,而且劳动力需求大,部分公路隧道工程虽然短期的养护成本不高,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连续性养护的成本就会添加,如设备因素下的养护成本问题,不仅是养护,部分的检测设备也成本较高,相对成本利用率却普遍偏低,应在区域下进行长期合作,提供对设备的养护专人维护、供用,使得有公路隧道工程养护需求的单位互相帮助,在政府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养护的难度。

(三)养护作业手段逐步实现机械化

公路隧道工程养护工作应逐渐以机械模式代替人工模式,对公路隧道工程的养护分析,也可以逐渐应用自动化模型系统来实现,而非人的主观分析结果,机械的应用可减少养护的误差,更为准确的安排养护工作,有助于提高养护的效率。

三、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养护技术

(一)裂缝处理

裂缝是公路隧道路面工程养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裂缝也是一种常见的养护问题,对于不同大小的裂缝有不同的养护办法,为降低成本,小的裂缝可以进行沥青填充,而后刮平,大的裂缝需要重新将细颗粒搅拌均匀灌注进去,最后进行路面的铺设。

(一)波浪处理

波浪的突出部分,应利用机械消除突出的表面并展开沥青喷洒,遇到面积较大的波浪时,应分析是否需要整体挖除,重新铺设,一般会利用可塑性强的黏土填充,也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填充降低成本,应保障基层、面层养护后的荷载力。

四、隧道养护标准化的核心内容

(一)作业流程标准化

在进行公路隧道养护等级评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掌握我国公路隧道养护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公路等级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公路隧道相关技术的运用现状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制定合理有效的养护策略,从而实現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土建结构的养护作业流程: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应急检查、保养维修、病害的治理与维修保护等;(2)机电设施养护作业流程:日常的巡查、清洁工作、保养工作、技术的应用状况、维修工作等;(3)其他工程设施养护作业流程:除了日常的清洁与保养之外,还包含了应急检查与技术评定等。

(二)养护信息的标准化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的养护机构都会将养护信息保存于计算机内,但主要是以电子台账的形式(数据库的初级阶段)存储,并没有根据往期数据进行相应的比较与分析,因此,离电子化、标准化的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公路隧道养护信息记录的形式进行统一。为了更好地掌握养护实际进展,公路隧道养护信息的记录格式需要统一标准。然后,根据省份的不同、公路的不同来对信息之间进行一定的对比与参考,对此也需要统一评判标准。

第二,加强公路隧道信息动态化的管理工作。相较于静态信息来说,动态信息的最大特征是描述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例如,空间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等。目前,我国隧道养护静态资料的整理主要涉及施工、检测、设计、监测等环节,信息动态化不足。但是,机电设施等各项设施的检查工作、隧道土建结构的检查工作中若是信息的动态化不充分,工作人员便无法准确掌握其在一定时间、空间等所展现的变化过程,不利于对各项技术运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与判断,信息所具备的价值也无法发挥。因此,动态化管理是一种可以实时掌握隧道设施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动态的监测。

(三)检测与监测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隧道养护检测方法体系。主要包含内容是:一级隧道养护的经常性巡查,至少每月一次,重点检查的部分需要保持每日一次。对于大部分的山岭公路隧道来说,各方面的要求更高。由于隧道洞内存在许多预留、预埋、灯具、风机等附属设施,如果使用地质雷达进行相关的病害检测工作显然会受到较多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于严重不良地质的监测工作,但如何确定监测对象、监测断面以及合理安排监测设备,依然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从而实现监测工作的标准化。除此之外,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个隧道在同一时期的检测结果可能会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检测结果缺乏规范性的评定标准。因此,从隧道的实际状况出发来构建完善的检测体系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

(四)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重视程度

树立明确的思想认识目标,确保养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从思想上认清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日常养护管理、预防性养护管理等工作力度。在保证公路整体质量、美观性的同时对于公路质量、安全、寿命等关键要素进行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将公路质量、安全问题控制在初始阶段。针对不同时期所产生的病害问题,考虑外部因素对公路使用情况的影响,确保预防性养护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并针对公路病害进行有效分析,实施安全评估,了解和掌握公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病害现象和安全状况,提升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五、结语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是有相互关联性的,同时也可以管护分离,应基于公路隧道工程的现实条件,采取相对的技术管理、养护办法,从而正确提高公路的运载能力。针对公路隧道工程的特点,应在技术管理与养护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控,从技术、管理的层面分别着手,提高公路的社会功能性。

参考文献

[1]王同同.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8(19):2016.

[2]辛文军.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9):1595.

[3]郭雁冰,江浩.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8(22):4928.

猜你喜欢
技术管理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