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睡边学,靠谱吗?

2019-12-14 03:44东宇
健康之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词汇伪科学睡梦中

东宇

我们的一天只有24小时,却要花费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睡觉。于是有人打起了睡眠的主意——我们是否能够利用睡梦中的时间习得一项新的技能,甚至是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呢?换句话说,边睡边学是否可行?

睡眠对学习,至关重要

第一项对睡眠与学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一名德国的心理学家发现,在晚上睡觉之前学习新材料的效果,要比在白天学习更好。在此之后,睡眠与学习相关的研究逐渐丰厚,也多亏了这些研究,让我们知道睡眠对于我们在白天中形成的長期记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睡眠期间,大脑会回放白天的经历,并把这些经历从海马体中移出到负责长期记忆的脑区中,从而巩固记忆。既然睡眠中的大脑对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这么重要,我们自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记忆可以在睡眠过程中被改变、增强,甚至是形成新的记忆吗?

从“伪科学”到“真科学”

1927年,美国人阿洛伊斯·本杰明·萨里格宣称人的大脑在睡眠时最易接受指令,并发明了一种叫做“精神电话” (Psycho-Phone)的睡眠学习法——利用类似于电话的设备给睡眠中的人放一些具有动机性的信息。虽然这种设备的用处也得到了一些早期研究的证实,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使用EEG(脑电图)来监测睡眠中的脑电波后,精神电话的神话就被打破了。研究人员发现,即使这类设备真的能改变人的行为,也是因为声音太大,把睡觉的人吵醒了。在此之后,睡眠记忆作为伪科学代表,一直饱受唾弃。

直到近些年,才陆续有研究开始证实,睡眠中的大脑并不是混沌的,而是真的能吸收新信息,甚至形成新记忆的。幸运的是,这一发现也让睡眠学习重新回到了研究人员的视野之中——即使是最基础的学习形式,也令人着迷。

在梦中戒烟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学习形式,比如“望梅止渴”。研究表明这种程度的学习,在睡眠中是可以实现的。比如2012年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片研究中,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能在睡眠中把特定的声音和气味联系在一起。在受试者睡觉的时候,科学家们会先放出一种声音,随后再释放出臭味。而当受试者醒来之后,只要听到这种声音,就觉得自己好像闻到了臭味。当然,这也证明了记忆确实能够在睡梦中被改变。

那么这种基础记忆的形成,有用吗?当然,即使是潜意识里的内隐记忆,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比如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吸烟者们睡觉的时候,将烟味和臭鸡蛋味联系在了一起。而当吸烟者醒来之后,吸烟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利用“休息模式”学外语

在得知“记忆确实能够在睡眠中被改变”之后,研究人员便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条件反射。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受试者甚至记住了他们在睡梦中听到的一段复杂旋律。另外,在睡觉时学习语言也并非不可能。比如在今年2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还能在睡梦中学习新词汇!研究人员编造了类似于“guga”这样的新词汇,并把新词汇和他们自己赋予的意义匹配后放给睡眠中的受试者听(比如guga对应的意义是大象)。而当受试者醒来后,研究人员把编造词汇混杂在翻译测试中,发现受试者翻译这部分词汇的正确率明显变高了。

内隐记忆,同样有用!

但问题在于,不论是语言、声音还是气味,我们在睡眠中形成的记忆都是隐藏起来的,也就是说,我们甚至不知道这部分记忆的存在,所以没有办法在需要的时候马上把它们调取出来,就像我们在考试中做的那样。而且这种睡梦中形成的联结,要比正常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联结弱得多。另外,还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干扰睡眠的代价。用新信息刺激睡眠中的大脑相当于在干扰正常的睡眠功能。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大脑在睡眠中会整理白天形成的新记忆,那么干扰睡眠就会对新记忆的巩固存在负面影响。

不过,虽然降低睡眠质量,只为学习几个新的词汇听起来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或许是有用的。比如说,改变抽烟这样的坏习惯。还有,对于恐惧症患者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来说,这种潜意识层面的学习或许能帮助他们摆脱困扰。

猜你喜欢
新词汇伪科学睡梦中
“半小时才燃脂”是伪科学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OSAHS与2型糖尿病
睡梦中的“甜蜜”杀手怎么防——打鼾与2型糖尿病也有关系
睡梦中的爸爸
新词汇研究及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华盛顿大学开“反胡说八道”课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新词语应用法则初探
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
坚决反对伪科学
网络英语新词语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