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箐
(625000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 雅安)
新生代农名工的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农民工而言的,有学者从年龄、受教育状况、务农状况和外出动机四个方面加以区分,也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不妥在其中的“新”字,鉴于无论新旧终将会被下一代替代,称其为“第二代农民工”更为合适。本论文从代际理论出发,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为1980年后出现的一代农民工群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报告》,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占全国总量的50.5%,已然为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多受社会快速转型、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影响,就业重心从以子女为本位转移,生活观念和就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往往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很少从事或从未从事农业活动,外出动机也多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非仅仅养活妻儿。
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更加突出的困境。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其不愿在回乡务农,而更愿意在大城市中取得成就;这导致了他们在城乡二元化结构下一边在城里工作具有城市人特征,一边户籍身份仍为农民,如此的“双重身份”和城市的固有壁垒使他们无法融入城市又无法适应农村。城市身份向农村身份的转移过程中,社会环境和精神的不对位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困境。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相较于老一代农民工,工资更少但期望和平均开销更高,受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更高但社会管理制度水平较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使新生代农民工陷入了无法适应信息网络的快速运用、知识与技术的瓶颈、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
从字面意思理解,返乡创业包含返乡和创业两个部分,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从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来看,返乡应是返回自己的家乡,即出生地或户籍所在地所在的县、镇、村。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返乡创业还应具备几个要素:主体界定为新生代农民工;必须是经过外出务工后进行创业活动;受到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的影响。
系统完整的“推拉定理”由巴格内提出,认为在以对质量更高的追求为内生动力的人口迁移中,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的因素是拉力,一般来自于城市;落后的生活条件是推力,一般来自于农村。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问题上,推拉力的来源因素恰恰与传统理论相反,前文提到的身份认同困境、理想与现实冲突等,正是城市产生的推力;对乡土文化的认同、认为选择返乡创业最利于实现理想等个人意愿,正是农村产生的拉力。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打破城市和农村的固有壁垒,解决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困境,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与城镇的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当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群体占比并不大,如何增强其中的拉力因素,成为日显重要的课题。
返乡创业中的拉力,一般分为农村可利用资源和农民工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前者包含土地、融资、风险保护等多项因素,需要政府为主体积极推动和实行相关政策。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农民工的管理技术、风险意识等个人素质和自我意愿上,主要依靠农民工和政府的配合。
土地资源紧张在返乡创业上表现为农业用地紧张和建设用地紧张。建立返乡创业园区,降低入驻门槛,鼓励企业进驻,可以有效缓解返乡创业者只能利用家庭庭院和小城镇土地经管的情况。加快资源开发,合理分配用地,建立更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是从根本解决用地紧张的办法。
其次,构建高效率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打击非法资本运作,规范资本市场,可解决返乡创业的首要障碍—融资难;加强财政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行财政补贴,可缓解企业缺乏自有流动资金、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加快返乡创业担保机制建设,规范民间信贷组织的合法运行,可有效为创业者提供风险保护。
此外,政府打造培训班、开拓培训渠道、提高培训的同时,创业者自身也要主动参与配合、及时补短博采众长,切实提高个人素质。而对社会熟人网络的妥善运用、公共设施的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也将在吸引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上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