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宇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背景下,结合当前深入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创新执行工作的机制,加强执行工作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就需要对执行案件的结案方式进行研究,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首先进入了视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止2007年12月全国法院执行积案数量高达430多万件,其中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占据了400多万件。①为解决执行案件积累过多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规定了针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应裁定中止执行,这也就是终本的雏形。2014年1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正式提出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直至2015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终确立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以下简称终本)。
执行作为保卫司法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和健康性,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终本存在以下问题。②
法院获取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法院依职由于法院的权查控财产信息;(2)被执行人的财产申报;(3)申请人提供的财产信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财产查询具体规定不完善,导致了即便查到被执行人财产,但当采取措施时财产已经转移,并且被执行人如实申报财产的情况极少,申请执行人提供的信息也往往无效,这也就使得财产查控措施未能起到理想效果。
人民法院针对被执行人采取的非财产性强制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这只是表面上限制了被执行人,并不能够威慑住被执行人。2.拘留措施。即在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并已告知其法定权利的前提下,可对被执行人处以司法拘留。
终本程序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其充分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只要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便可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并且不受时效所限。③但实际上申请执行人仅靠自己很难找到被执行人的下落以及财产信息,而恢复执行的前提条件便是申请人证明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如此这样申请人的恢复执行之路遥遥无期。
终本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及时予以解决,不仅会令生效法律文书成为一纸空文,还会导致其它严重危害,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执行案件获取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的方式前文已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而完善财产调查措施也必须针对这三各方面进行,因此完善方案包括以下几点:1.加快改进法院查控机制。只有法院能第一时间掌握被执行人财产信息进而及时采取强制措施,才做到有的放矢。2.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应对财产申报结果给予限定即对申报财产范围予以分类明确化,并且还应加强与之相对应的强制措施力度,增加被执行人的违法成本,迫使其如实申报财产。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为非财产强制措施中的关键措施,是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一种强有力的处罚措施,因此失信被执行人制度应该具有强有力的威慑力,使“老赖”无处可藏只能选择履行义务。④针对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被执行人限制外出的力度。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限制力度,使其慑于失信的限制而选择主动履行义务。2.拓展其它限制手段。除了原有的限制出行、高消费等措施外,还应拓展其它有效限制手段,譬如“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的新型限制措施有效的威慑了失信被执行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恢复执行程序是终本的救济途径,如果终本案件的恢复不顺畅,将不利于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首先,明确规定恢复执行案件的标准。其次,设立专门的恢复执行复核小组,由复核小组负责对财产线索予以核实。对于不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财产线索,应向申请执行人书面反馈财产线索核实结果,并作出不予恢复执行的书面裁定。对于符合恢复执行条件的案件,也应作出恢复执行的书面裁定,使申请执行人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
[ 注 释 ]
①江必新,主编.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编《执行工作指导》[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23.
②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③黄金龙.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9-4-21.
④武兴康.H区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执行情况调查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