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视角下的名人故里之争述论*

2019-12-14 09:42郭茜茜
中国名城 2019年7期
关键词:故里故居名人

高 军 郭茜茜

当代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旅游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一大背景下,名人故里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正因为此,近年围绕名人故里的争夺此起彼伏。连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入到争夺李白故里的“交响乐”中[1]。为此,从文化旅游的视角来深度透析这一热点问题,将会使我们理清这一社会现象的源和流,看清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某些东西,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这一社会化的学术问题。

1 名人故里之争现象扫描

中国历史悠久,历史名人众多。名人故里的归属,本来属于历史学术问题,可近几年来,参加这一问题讨论的人们却来自诸多学科领域,这当中,以政府官员和旅游界的人士居多。名人故里之争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老子、庄子、李白、曹雪芹……这些历史人物纷纷从历史的幕后走向现实的前台。目前,已知引起名人故里之争的名人共有30多位,虽然在历史名人中占比很小,但却引起了巨大的风波。近年影响较大的故里争议名人有黄帝、炎帝、舜帝、孙武、赵云、魏征、庄子、朱元璋、诸葛亮、罗贯中、李白、西施、梁祝等等。

1.1 政治类名人的故里之争

“伏羲故里”之争有:陕西、河北、河南、甘肃等地[2]。其中陕西省天水市呼声最高;河南省淮阳市则隆重举行了庚寅年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河南省荥阳市认为伏羲故里在荥阳;陕西省静宁县认为静宁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

“黄帝故里”之争有:陕西、河南等地[3]。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认为,黄帝在此地建功立业,祭祖要到延安;河南省新郑市认为,新郑是黄帝的诞生地,拜祖要到新郑。

“炎帝故里”之争有:陕西、湖南、山西等地[4]。其中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主打“炎帝故里”招牌;山西省高平市打出“炎帝故里,魅力高平”的旗号;湖北省随州市则大搞炎帝故里寻根节;陕西省宝鸡市建有炎帝陵,打造“全球华人老家”。

“舜帝故里”之争有:山西、山东、河南、湖南等地。山东省诸城市打出“中国龙城 舜帝故里·诸城”的城市名片[5];山西省垣曲市与永济市也激烈争抢舜帝;浙江省余姚市期待舜帝回归故里;湖南省九嶷山则举行祭祖朝圣大会。

“大禹故里”之争有:四川、河南、青海等地[6]。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由相互争夺到合力建设;河南省新郑市举办国家级公祭大禹陵活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经过考古,提出大禹故里在青海。

“曹操、华佗故里”之争有:河南、安徽等地[7]。其中安徽省亳州市,古为曹操、华佗故里,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迁,河南省永城市认为曹操、华佗的故乡应该归河南管辖。

“魏征故里”之争有:河北省晋州、馆陶、巨鹿三地[8]。晋州市有魏征公园;馆陶县成功举办“魏征故里馆陶——台州产业合作恳谈会”;巨鹿县召开世界魏氏宗亲恳亲大会。

1.2 军事类名人的故里之争

“孙子故里”之争有:山东的广饶、惠民等地[9]。山东省广饶县是孙子故里,是一种传统的说法,但是经过最新的考证,“惠民”是指包含广饶在内的“惠民地区”,而并非今天的“惠民县”。所以山东省惠民县曾一时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赵云故里”之争有:河北正定、临城等地[10]。这可能是现在争论最激烈的一个人物。河北省正定县有历史文献为证,临城县有地图为证,双方各不相让,分别建立赵云文化公园。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有:湖北、河南等地[11]。湖北省襄阳市曾打出“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的广告;河南省南阳市的城市名片则为“卧龙岗·智慧之岗”,两地全力争夺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诸葛亮的老家山东沂南则坐山观虎斗。

岳飞故里之争有:河南汤阴、山东聊城。河南省汤阴市始建于明景泰元年的岳飞庙备受世人推崇;山东省聊城市称聊城东昌府岳庄村是岳飞祖籍地,斥巨资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岳祖庙。

1.3 文化类名人的故里之争

“彭祖故里”之争有: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彭祖故里,建立了2A级风景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为彭祖的封地,建立了彭祖园[12]。

“老子故里”之争有:河南、安徽等地[13]。其中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几千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老子)的故里[14]。但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流传一股“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涡阳”的说法,而涡阳也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作为证据。

“庄子故里”之争有:山东、河南、安徽等地[15]。其中山东“东明县说”,理由最充分;安徽“蒙城说”、河南“商丘说”被大多数学者否定,认为证据不足或是有悖事实。

“墨子故里”之争有:山东、河南等地[16]。山东省滕州市称滕州为墨子故乡,并连续多年举办墨子学术国际研讨会。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一直认为自己是墨子的故乡。

“司马迁故里”之争有: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17]。最早持陕西省韩城市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持山西省河津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市。

“李白故里”则有两国四方的争抢。湖北省安陆市打出宣传广告“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这一行为引起四川省江油市极力反对,因为“李白故里、华夏诗城”是江油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且已经注册了商标,两地矛盾甚至上升至法律层面[18]。吉尔吉斯斯坦称李白故里在吉国的托克马克市。而甘肃籍学者雷达则提出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秦安[1]。

“朱熹故里”之争有两省四地。朱熹祖籍江西省婺源县,出生于福建省尤溪市,常住武夷山市、建阳市,好像四地都有资格称自己为朱熹故里[19]。

“曹雪芹故里”之争有:辽宁、河北、江西等地[21]。他们争夺的并非曹雪芹本人的祖籍地,而是曹公五辈先祖宋代人曹世远的祖籍地。因为资料匮乏,还没有定论。

1.4 传说类名人的故里之争

传说中的名人也成了争夺的对象。

“女娲故里”之争有:湖北、河北、甘肃、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其中宣传起步较早的是河北涉县;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是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陕西省平利县则是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故里;河南省西华县聂维镇,有个女娲抟土造人的女娲城;山西省泽州县也建有“华夏女娲文化园”[22]。

“西施故里”之争有:诸暨、萧山等地[23]。浙江省萧山市临浦以西施故里进行申遗,得到国务院的认可,但是浙江省诸暨市不甘示弱,也在恢复西施的一些遗迹,争抢西施文化。

“貂蝉故里”之争有甘肃省康乐县、陕西省米脂县、山西省忻州市,三地都有关于貂蝉的相关遗址和纪念场馆[24]。

“梁祝故里”之争,浙江省上虞市认定自己是祝英台的娘家,杭州市万松书院是梁祝的求学读书之地;宁波市则以“梁山伯为浙江鄞县县令”为据,且有建于东晋安帝隆安年间的国内唯一的梁祝庙[25];江苏省则考证祝英台系宜兴人氏;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出土了重建于明正德十一年、据称是全国最早有碑文详细记载梁祝故事的梁祝墓[26];河南省学者认为,梁祝故事起源于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27]。

“花木兰故里”之争有:河南、湖北、安徽等地[28]。河南人说,木兰故里在河南省虞城县,有木兰祠为证;安徽省亳州市认为,木兰家在亳州,至今遗址尚存;湖北人称木兰为黄陂人氏,位于木兰山下。

1.5 对名人故里之争的学术研究

关于名人故里之争的论文,在历史学、旅游学界两方面都有论文可供参考。旅游学方面的论文,国内最早的有毛桃青、喻学才《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遗迹的开发》(《旅游学刊》,1994年第3期),文章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遗迹作了概括,从历史人物遗迹开发障碍、地位及开发策论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开发此类资源,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能割断历史;既要注意化腐朽为神奇,让开发自觉适应市场需求,又不能赞扬封建毒素,美化古人;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不能无视经济效益的追求。邓经武的《名人故居的旅游品牌营销——以乐山“郭沫若故居”为例》(《郭沫若学刊》,2005年第3期),此文以郭沫若故居为例,对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这一背景下,对名人故居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马木兰、何丽红、郑丽的《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的透析——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以梁祝故里争议为例,透析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现象的起源、表现,及这些争议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指出梁祝这类文化旅游资源区域争议,源于民间传说文化,权属问题难以界定,并提出通过政府协调,有选择性地整合资源,联合开发并找出一条合理的梁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路。南垣的《文化旅游:别让资源之争催生盲目开发》(《文化月刊》,2009年第5期),文章指出名人故里的争夺要以历史研究为基础,否则则是一种恶性的经济掠夺。王晓洋的《浅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文章主要谈到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对策,如建议政府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制定规划加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与管理,多借鉴国外名人故居经营的例子。王文武的《“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抢夺和文化剥夺》(《新西部》,2009年第11期),文章对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和文化原因进行了剖析。赵飞、彭华的《虚实结合·品牌运作——名人故里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9期),认为名人故里的开发案例研究多为“故居”或“故里”所禁锢,没有摆脱就故居论开发的传统思路,多关注物质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忽视非物质性资源的利用。文章以徐霞客故里为例,针对其“大品牌小市场”的问题,提出了徐霞客故里应利用“游圣”品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品牌运作带动霞客故里综合开发,以载体建设支撑品牌运作的互动模式。最后提出“虚实结合、品牌运作”是名人故里的一个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韦铀的《名人广告亟待升级——“李白故里”之争引发的思考》(《新闻界》,2009年第5期),文章分析了名人广告及其传播原理,总结当前名人广告普遍存在的诟病,从而为今后名人在广告中的运用提出相应对策。朱中原的《名人故里争夺为哪般》(《新一代》,2010年第10期),通过对几个名人故里争夺的例证,表明名人故里之争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学术范围,成为一种扭曲的现象。庾晋、左弦、姚晓静的《梁祝:从变奏曲到协奏曲》《诸葛亮: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刘伯温:600年后不知生在何处》《“夜郎”也成香饽饽》(《地图》,2005年第1期),作者对几个名人故里之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做了详细概述,对这一现象的文化本质进行了探索。

由于现今研究的大多是古代名人,所以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也出现了大量的论文。如雷群明的《名人故居如何出“新”》(《中国博物馆》,2004年第4期)。孟世凯的《中古文化与“户口”之争》(《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吴晓红的《宁甘皇甫谧故里分歧述评》(《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黄团元的《利归天下何必争》(《学习月刊》,2002年第8期)等。

纵观名人故里之争问题的研究动态,可以看出历史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名人故里之争的表象进行解释,但没有从历史依据入手,深入挖掘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旅游方面的研究对名人故里之争的根本原因没有系统研究,没有将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放在文化旅游的大背景下给予全面考察。总之两大学科的文章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空白。

2 引发名人故里之争的原因

2.1 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不同朝代行政区划不同,尤其在改朝换代之后,这种变迁更大。由于行政区划的变迁,使得名人原来居住地的地名或者是区域的行政归属发生了变化,导致后人对名人故里的认定产生了分歧。

2.2 政治变革引发行政区划变迁

变化较多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州的范围大大缩小,而州的数量却成倍增加。经过这些变动,结果是州郡交错,莫知所从。隋统一中国,开始实行道(路)、州、县三级制。元朝统治领域进一步扩大,主要实行县制。这些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是为政治服务的,重点是内轻外重。因为这些变化,使得一些区域在隋朝时归这个区管,但是到了宋朝,却又转到别的区名下。元代为了防止割据,省界的划定往往犬牙交错,行省的确立是根据军事行动和政治需要来确定。蒙元征服中原的行动是由北向南进行,因此行省的布置也采取南北拉长的方式。

2.3 环境变化引发行政区划变迁

自然生态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农业区域也相应变化。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移就是最好的例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北方汉人南迁,同时由于气候变冷,牧业生产条件的恶化,游牧民族不得不南下求生。于是趁乱袭击中原,屠杀汉人,导致人口南迁,出现数量巨大的流民。政府为了稳定统治,在南方设置大量的侨州郡县以安顿流民。设置侨州郡县必定会引起行政区划的变迁,有的在北方的原地名前加一“南”字,有的则直接借用北方原来的地名。

2.4 经济发展引发行政区划变化

秦设郡县制后,南方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县的分布很稀疏,汉末中原大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政府又着意发展经济,压制地方割据势力,相应也增设许多新郡。例如今江西地区,两汉时都只设豫章郡一郡,到三国时期却分为四郡。由于经济开发程度的差异,同一朝代不同地域的不同层级政区,其幅员有时相差很大,如南方的一个郡犹如今天一个省或更大。后来随着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区的设置越来越多。一些小地方的隶属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情况,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这样的郡县变化,实属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归属地的变化。

2.5 追求城市知名度的需求

名人故里之争之所以沸沸扬扬,深层原因在于各城市对文化知名度的需求,也即城市名片的诱惑。

打造历史文化名人这张名片,对于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少城市在开发和利用文化名人价值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市名片”成为城市推介自身,扩大影响,展示形象的重要载体。一张张特色名片,可以吸引众多外来投资者的眼球,这也注定城市名片成为城市竞争的一大手段,名人故里之争因此在所难免。

2.6 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

名人故里之争其实颇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表面上看是文化之争,本质上往往是经济博弈,是地方官员的政绩追求。

争夺名人故里,修复名人故居,大搞纪念活动,吸引海内外华人投资,发展旅游产业,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空间,使得各地乐此不疲。无论是老子、李白还是曹雪芹、施耐庵,都是传统文化资源的标志,明乎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争夺名人故里。对于历史名人资源的争夺,表面上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反映出政府官员在政绩和GDP的双重压力下,既缺乏创新意识,又渴望一蹴而就的投机心态。

另一方面,也与旅游业引发的经济效益有关。文化故里地位的确立,往往能为当地赢得较多的资金上的支持,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各地纷纷着手旅游项目,“陵墓经济”“名人故里经济”“文化遗产经济”四处飞扬,争夺战愈演愈烈。

3 名人故里之争的利弊分析

名人故里之争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暴露出了许多消极后果。

3.1 弘扬名人精神

既然历史名人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象征,名人故居便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再现其历史风貌,使历史名人的思想、精神和业绩得以形象地展现,成为人们追思先贤、寄情抒怀的重要场所。人们瞻仰名人故居,是因为人们需要解读历史,追慕先贤,而这种解读和追慕仅仅通过书本或影视作品往往难以完成。有更多的旅游者走进名人故居,察看体味伟人、名人的奋斗之路,以人为镜,以鉴得失,也是我们的旅游发展所要积极努力的一个方面。

3.2 推动历史研究

争夺也促进了历史文化研究。上述争议,对于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一旦发生争议,争议双方必定会拿出相应的证据,以证明名人就在自己这里。同时,为了让本方在争论上不落下风,自然会更加重视历史名人。这在客观上也就促进了对名人的进一步研究。

3.3 促进文化旅游

名人故里之争,使得各地都纷纷修建名人故居、名人公园等,以吸引游客。他们以名人为品牌,主打文化旅游,从而拉动本地旅游产业经济,或直接承载重大项目,这种情况在近二十年出现得越来越多。

3.4 引发地区间矛盾

争夺名人故里,不仅政府间形成矛盾,就连各地群众都参与到纷争的行列当中。新《三国》热播时,有河南南阳人在网上声称,要联合万名网友拒看该电视剧。因为南阳人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特别是第三十二集里的一场戏,把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说成是居住在襄阳隆中,把卧龙先生隐居的南阳卧龙岗也搬到了襄阳。南阳数百网友还在卧龙岗山门前的“千古人龙”牌坊下,拉起条幅,三十名小学生齐声诵读前《出师表》,游人与市民签名声援。与此同时,湖北襄阳人也在网络和多种媒体上阐发他们的立场观点。

3.5 土地资源耗费巨大

名人故里之争,导致许多地方土地资源被浪费。如2009年河北唐山启动“红楼寻梦城”休闲度假景区项目,规划占地1714亩。又如,山东省阳谷县为争夺西门庆故里之名,专门划出土地,开发“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拟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诸如此类,给国土资源的保护带来很大隐忧。

3.6 导致游客无所适从

为了让名人在自己的家乡安家落户,纷纷建立他的故居或者主体公园风景区。以粤西的冼夫人为例,高州和电白都宣称是她的故乡,也都建有冼太庙,游客来到两个地方,都会接收到冼夫人的故乡就在当地的信息,这让游客无所适从。文化说服力降低,最终导致游客流失。

4 结语

名人故里之争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旅游经济和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在文化旅游的大潮中,名人故里开发应该遵循尊重历史、挖掘内涵和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达到名人效应的最佳利用,这才是名人故里之争的理想结局。

猜你喜欢
故里故居名人
卫立煌故居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故里山西
探访林语堂故里
梦回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魂兮归来返故居